曾几何时,老板一词代表着成功、富足与风光,现如今,与小商品老板们闲聊时总是以这样的对话为开头:“那些年吧,生意好做,每天批发的、零售的人堆围都围不动,跟捡钱一样……唉!现在?做老板累的跟那啥一样,搞不好还要赔房钱,还不如打工的稳当,不能说,说多了真是满眼都是泪,心都伤透了”。小商品集散市场的功能缺失、弱化与结构性错误,令众多小商品老板们如今成为“弱势群体”,缺乏安全感,缺少稳定感,很多在一地经营一二十年的老商户也纷纷闭门谢客四散而去,各找各的落脚处,商户四处分散市场土崩瓦解。
今日笔者特意前去咱大信阳几处往日较有名的小商品批发聚集地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很多昔日的门庭若市,如今只能看看稀稀疏疏的人流。很多店铺已关张或张贴转租广告,为数不多业主仍然坚持着守护店面,即便每天的收益微薄,也不愿意撤离。有些店铺虽商品健在,店门开放,却久久不见店主。甚至有店主打趣自嘲到:“这一层楼前面能看到的几个闲逛聊天的人都是自己人,都是老板”,话语间充满心酸与无奈。经过笔者梳理,导致信阳小商品行业众多老板们集体“感冒”的原因,除了电商对实体经济的降维打击的外因,更多的是出在内因,是完全可以改善和避免的。
案例一“售后返租”让第三方小商品老板们陷入困境 听闻多年前某知名房企带着诸多光环开发建设小商品城,商铺建成使用后,商铺业主和小商品经营户都与运营公司签订合约,开发商设立运营公司,后者将此前开发商“售后返租”的后续管理以及商户的管理权限接过来,主要负责管理和租金的收缴和支付。运营初期还算安稳度过几年,然而等到“返租”期限到来后,管理、资金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断水断电”、“商铺撤柜”、“诉讼维权”、“锁门”等事件,众商户人心惶惶,哪还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店内经营。
案例二 批发市场“全新升级”富丽堂皇,缺乏人间烟火 小编来到新升级改造重装开业的某小商品市场,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映入眼帘洁净的大理石地板,潺潺转动的自动扶梯,高端中央空调,璀璨明亮的各色灯光。恍然间有种错觉,这里更应称为某某高端商厦而不是冠名小商品批发市场,“刘姥姥”们骑电瓶车也上不了电梯东家逛西家买啊,这电费物业费小老板们能不能受得住哟。心疼小老板们一会。傲雪寒梅非要移植到温室大棚中,缺少地气与露水,长势堪忧啊。
据经营玩具总汇张女士介绍到:“这里刚开业就这样了,每天也没什么生意,租金也一直在拖欠观望中,生意快做不下去了,我最近也打算关门,人挪活树挪死事在人为,去外面“打磨”一下换个新的地方试试,兴许能好起来……"。经营网红创意小商品的刘先生说到:“我每天在店里也没事干,客人少,打算清仓的货也都很难卖出去。每天开门晚,关门早……”
案例三 其他个案 如某小商品、服装鞋帽聚集集散地,多年前就一直传闻市场属于规划拆迁区域,集散地内商户人心不稳,前景不明朗,发展壮大受到约束,还时刻担心拆迁的那一天明天就真的会到来,自己该咋办,犹豫是否提前谋划出路与退路,小商品老板们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再如,某片涵盖小商品多经营类种聚集市场,由于建成年代早,市场内道路设计不合理,弯弯绕绕,进货小三轮就会造成通道阻塞;市场内部门面产权私有,产权拥有者众多且分散,租金价格体系紊乱,没有市场统一的管理,能否续租与租金涨幅承租商户处于极端被动位置,商户缺乏安全感,承租房屋的任何波动全要寄托于出租方人品及心情。
通过走访,小编深深的感受到了小老板们的无助与无奈,小商品老板们四处分流,各奔前程,往日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还犹如昨日梦境。值得庆幸的是,据了解,位于文化中心斜对面的白云商贸大市场,在主管部门、优秀小商品商户代表等多方斡旋下,有望接手整合小商品行业群体,运用市场化的方式,重新盘活信阳小商品聚集地,引导小商品业主抱团取暖、创业自救,重整行业新气象,让充满活力的小商品市场在带动信阳地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诸多小商品购物便利,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打造更多优秀的小商品老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