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今年过年我能不能不回去?”女儿在电话那头小心翼翼地问。
我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沉默了几秒才开口:“闺女,我知道你不想面对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但……” 我的话还没说完,女儿就打断了我:“妈,你懂我的!一年到头,我最怕的就是过年回家。” 是啊,我怎么会不懂呢?
34岁的女儿至今未婚,这在老家小县城,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亲戚朋友们的“关心”。
女儿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时,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接送下上学放学,她就已经可以独自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
初中,她拿着奥数竞赛的证书,自己跑到县重点中学要求破格录取,校长被她小小年纪的勇气和自信所打动,破例收下了她。
高中、大学,她一路领先,毕业后又出国深造。
那时的她,闪闪发光,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然而,这份骄傲在女儿回国后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希望她考公务员,图个稳定,可她一心想去大城市闯荡。
两代人的观念冲突,让她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更让我们焦虑的是,女儿的个人问题迟迟没有着落。
眼看着身边同龄人的孩子都结婚生子了,我们开始感受到来自亲戚朋友的压力。
逢年过节,那些“关心”就像一把把尖刀,刺痛着我们和女儿的心。
“工作都没稳定下来,怎么谈恋爱?”女儿曾经这样反问我。
是啊,在小县城,她的才华无处施展,整个人都显得郁郁寡欢。
29岁那年,我们终于想通了,与其让她困在这个小地方,不如放手让她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到了大城市后,女儿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都容光焕发。
她很快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收入也不错。
看着她每天神采奕奕地谈论工作,我们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大城市,找对象更难了。
这些年,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焦虑、催促,到后来的理解、接受,我慢慢意识到,女儿的幸福比所谓的“结婚生子”更重要。
我们老两口身体还算硬朗,即使将来女儿无法照顾我们,我们也可以请保姆或者去养老院。
然而,即使我们接受了女儿的选择,老家的亲戚朋友们却不这么想。
每年过年回家,那些关于婚姻、生育的“关心”依然是不可避免的难题。
有人好心劝说:“别太挑了,再挑就成老姑娘了!”也有人阴阳怪气地问:“是不是眼光太高了?找个差不多的就行了。” 这些话,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是在往我们伤口上撒盐。
去年春节,女儿回来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哭了一天。
那一刻,我心如刀绞。
我意识到,不能再让女儿承受这些无形的压力了。
今年,我和老伴做了一个决定:不回老家过年了。
我们打算和女儿一起出去旅游,或者就在城里找个安静的地方,过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年。
我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一些亲戚朋友不理解,甚至会招来一些非议。
但比起女儿的幸福,这些都不重要。
我们这一代人,总是习惯性地为孩子规划人生,希望他们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走下去。
可是,时代在变,年轻人的想法也在变。
与其固守传统的观念,不如试着去理解、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相信,只要女儿过得开心、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至于那些世俗的眼光和压力,就让它们随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