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很失望,与中国闹翻4年后,当初美台说好的合作至今没看到

壹知眠羊 2025-04-10 09:28:04

身为唯一一个用行动挑衅中国底线的国家,立陶宛在四年之后,终于认清了现实。

他们感到十分失望,因为直到现在,美台所承诺的合作始终没有音讯。

而这边,与中国大陆闹翻的代价,他们越来越承受不起了……

立陶宛为什么敢挑衅中国

2021年,立陶宛以101票赞成,1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决议,他们将正式允许台当局在立陶宛以“台湾”的名义设立代表处,要知道,这一行为无异于将台湾与“国家”画上了等号。

鉴于立陶宛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中国的“一中”原则,我国当即决定,将与立陶宛的关系降为代办级,并且全面禁止立陶宛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在中国贸易占据全球市场分量如此之重的情况下,立陶宛为什么有底气第一个支持“台湾”呢?

首先,他们已经提前预估过了中立关系破裂所带来的损失了。当时立陶宛评估,中立贸易不过数亿欧元,他们能够承受得起。

其次,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虽然破裂,但是台湾和美国会给立陶宛带来足以弥补损失的经济。

美国表示,放手去做吧,美国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他们给立陶宛提供了6亿美元的信贷,并且立陶宛外长还被美国高规格接待了。

美国的支持给予了立陶宛莫大的底气,而同时,欧盟也堪称立陶宛最坚强的后盾,他们也能够为立陶宛提供相当的经济支持。

另外,就是台湾当局给立陶宛的底气了。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台湾当局都在世界范围内搞“金元外交”,也就是用金融经济手段来获取其他国家对他们的支持。

让立陶宛敢于冒这个风险一试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民进党当局的承诺。

根据国民党人士的爆料,民进党当局与立陶宛签订了半导体合作,双方预算总共达到了650万欧元。

不过,后来立陶宛拿捏住了民进党当局的心态之后,不仅要求民进党当局单方面承担这650万欧元,还要求台湾支付1400万欧元来购买技术,也就是说,民进党当局白送技术还要掏钱。

可民进党当局答应了,台湾的承诺,美国的支持,欧盟的经济,都让立陶宛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那个疯狂的决定。

彼时他们还在狂欢,幻想着未来的宏伟蓝图,称要让立陶宛成为欧洲的硅谷,五年五座芯片厂,数万个高薪岗位必然让立陶宛的经济一飞冲天。

所以跟立陶宛所预设的中立关系破裂之后造成的数亿欧元损失比起来,立陶宛是真的认为自己能够承受得起。

然而,当立陶宛抱着幻想出发之后,现实却越来越偏离了他们预设的轨道。

彻底的错误预估

首先,中立关系降级之后,直接对立陶宛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他们忽然意识到,数亿欧元的损失还是太保守了。

中国拒绝了立陶宛的牛肉、酒、巧克力等等产品,甚至还将中欧班列硬生生绕了个道。

但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恐怖的是,一些企业并不愿意与中国市场交恶,从而选择了割舍立陶宛业务。

比如说德国马牌轮胎、海拉集团等等,他们原在立陶宛有工厂,但为了保证和中国正常的贸易,直接选择关停工厂,给立陶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再者,立陶宛发现自己对美国和欧盟的预期太过乐观了。美国是给立陶宛提供了6亿信贷没错,美国也支持立陶宛的行为没错,但立陶宛并没有得到来自美国的一点好处。

可以说,迄今为止,美国在支持立陶宛的行动上就只是动了动嘴皮子,立陶宛的经济一点都没有改善。

而欧盟就更不用说了,身为欧盟的一员,立陶宛本想着再不济欧洲其它国家还能来帮扶自己一把,可实际上,欧洲许多国家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后,陷入了自身都难保的地步。

在自身经济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欧洲还怎么帮助立陶宛呢?

另外,欧洲也有一些国家对立陶宛的行为感到不满,欧盟一向自诩团结友爱,但立陶宛却不和欧盟打招呼,直接站队美国,这无疑加剧了欧洲内部的分裂。

在经济和立场的双重作用下,欧盟也几乎抛弃了这个小国。2024年1月,欧盟停止了对中国的诉讼,而当时德国总理朔尔茨直言,立陶宛问题不应影响中欧关系。

在美国和欧盟都靠不住的情况下,立陶宛只能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所给予的承诺。

台湾“没诚意”

在立陶宛做出行动之后,民进党当局立即展开了一系列与立陶宛的合作,其中还承接了大陆拒绝的农产品以及肉制品。

然而,仅一年之后,立陶宛就笑不出来了。立媒在2022年报道称,台湾地区以“质量问题”为由,拒绝了立陶宛农产品入台。

着急的立陶宛与两家台湾公司立即进行了谈判,结果一个遭拒,一个干脆不回复,甚至还搞了出你说谷物,我说牛肉等类似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

而芯片工厂的建设更是让立陶宛恼火,该国科技巨头气愤在社交媒体上发言,称立陶宛和台湾的半导体合作项目被迫中止了。

究其原因,两个方面,第一,立陶宛政府的锅。政府当时表示会供应足够的电力,结果四年时间过去了,立陶宛电力容量仍然无法改善,甚至在未来两年时间内都看不到希望。

另一个,立陶宛政府的土地审批进展缓慢,他们在预定时间内根本无法正常建设工厂。

第二则是台湾方面的锅,他们当时无偿“购买”台湾的技术,本想着让芯片产业在立陶宛发扬光大,可台湾工研院为立陶宛提供的晶圆技术,被企业吐槽起码落后十年。

在预期全部偏离轨道之后,立陶宛经济绷不住了。2023年,立陶宛木材、乳制品等主要产业陷入瘫痪;2024年,立陶宛国债规模突破470亿美元,占据其GDP的80%。

2025年,立陶宛议会议长遗憾表示,他和总理看法一致,都认为立陶宛和台湾的合作并未实现。

并且他还强调,“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是“不应出现的名称”,他们对台“过度乐观”了。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立陶宛终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0 阅读:131
壹知眠羊

壹知眠羊

分享干货,记录感悟,听我啰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