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舍大得至善至美的文明守护者

蒋丰的日本观 2025-01-06 02:00:42

——访著名金铜佛像收藏家、东方瑰宝(北京)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巍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蒋丰

2024年秋天,在日本角川武藏野美术馆内,一场名为“刺绣唐卡艺术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的盛宴华丽启幕,震撼登场。李巍提供的百件瑰宝,颂唱汉藏交融的壮丽史诗,展现登峰造极的内廷工艺,深深吸引了海内外艺术爱好者与专家学者的目光,成一时之美谈。

因此契机,《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携手《日本华侨报》专访著名金铜佛像收藏家、东方瑰宝(北京)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巍,探寻他半个世纪收藏路、八百余件捐赠品背后的舍与得。

举债藏宝,至善至美

“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张伯驹的自述,用来形容李巍对收藏的痴情,再恰当不过。李巍与金铜佛像的初次相遇,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源自一次心灵深处的善意流露。那是在青藏高原的一次执行任务中,他借宿于一户牧民家中,眼见那家的孩子衣衫褴褛,他毫不犹豫地送出了自己珍藏的毛背心。而淳朴的牧民,竟以一尊被红布紧紧包裹的小金佛作为回赠,那曾是被打倒的“四旧”之一。这一刻,仿佛有神明指引,灵光乍现,李巍的心被深深触动,从此,他对金铜佛像的痴迷,便如野草般疯长,再也无法割舍。

在那个特殊年代,李巍穿梭于垃圾场与炼钢炉之间,无数次挺身而出,只为挽救那些承载着至真信仰与至美灵魂的艺术瑰宝。然而,命运总爱捉弄人,一场在法国拍卖会的预展上,两张熟悉的面孔如同晴天霹雳,让李巍的心瞬间沉入谷底。那两名文物贩子背信弃义,将佛像偷偷卖给了海外藏家,只留下一句冰冷的“急着用钱,等不了你”。那一刻,李巍深刻体会到,文物保护仅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一分钱也能难倒英雄汉。

为了守护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让它们留在祖国的怀抱,李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开那个他立功受奖27次、奉献了26载青春的高原兵营,毅然投身商海。为了发掘和保护更多的文物,他不惜借高利贷,甚至挪用为儿子筹备的婚礼费用。幸运的是,复原传统工艺制作的洮砚在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大受欢迎,为他赢得了商海生涯的第一桶金,同时也为洮砚的原产地——卓尼藏族自治县点燃了致富的希望之火。

李巍开过酒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澳门回归纪念酒——“九九澳特纯”的订单;他设计生产的三星堆名酒,更是成为了文化IP市场化的典范。改革开放初期,他受命成为所在单位新设立的科技文化服务中心的领头人,带领团队创造了数百万的盈利。走出兵营后,身份更加多元的他,始终将抢救文物、回报社会、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使命。于是,东方瑰宝银川文物商店、东方瑰宝(北京)艺术品有限公司相继诞生,成为他达成这一使命的重要平台。

从雪域高原到五洲四海,从绿色兵营到蓝色商海,对真的不懈追求,对善的深情呵护,对美的无私保护,是李巍从未动摇的信仰。

世所共享,普照久长

“让藏品变为展品,让文物传承文化”,李巍说到做到。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李巍遴选22尊佛像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效地充实了藏传佛教文物藏品库。此后的几年间,李巍先后向舟山博物馆、西安国家版本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普陀山佛教协会、吉林省博物院捐赠金铜佛像、法器、唐卡800余件。其中,一次性向普陀山佛教协会捐赠包含永宣金铜精品在内的731尊佛像,无论体量数量还是质量,都足以震惊世界、刷新纪录。

香港佳士得曾以760万港币的高价拍出一幅明晚期缎地刺绣唐卡,仅25.5厘米高的铜鎏金明宣德御制菩萨坐像以800万港币落槌。若用“深藏不露”“富可敌国”来形容真正的收藏家,毫不为过。固然,赤诚弘愿,不应该以价值或数量来衡量。但,持续的、无偿的、高质量的捐赠,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李巍收藏和捐赠的金铜造像、法器和唐卡精品,是技艺与智慧的凝结,是文化与历史的沉淀,是民族与文明的交响。如果说,李巍奋不顾身、倾尽所有收集藏传佛教文物精品,是受到美的感召而产生的执着,那么,无偿捐赠近800件款识规整、流转清晰、传承有序的艺术珍品,就是超越本我的大舍大得。

李巍深知,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兼而有之的上乘佳作,可遇不可求。一路追踪珍品,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高原平野。专心于藏传佛教文物发掘与保护的这半个世纪,数次生死一线、绝处逢生的经历,他早已“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没有文博专业的家学人脉,没有商贾世家的渠道资源,凭借纯粹的精神信仰,李巍单枪匹马赤手空拳闯出一条文物重器保护发展之路。2021年12月,“李巍收藏事业五十周年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文博界、学术界的师友,艺术界、宗教界的同仁,文明守护者李巍半个世纪收藏生涯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无不为他的痴情动容。

研究整理,传薪启智

“刺绣唐卡艺术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在日本举行,不仅创造了中国人在角川武藏野博物馆举办展览的纪录,同时开创了中国民营收藏家走向海外的先河。这批大多出自明代御用监和清代造办处、代表当时丝织装潢工艺最高水平的“国唐”精品,成为海外把握“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共识的有力佐证。

展览现场,留住参观者脚步的,不仅是精美绝伦的唐卡,还有由李巍主编、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锦绣大千——中国古代织绣唐卡集珍》。

2009年,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共同支持下,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型图集《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并陆续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六所常春藤名校的图书馆收录。两年后,同样是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共同支持下,李巍主持编辑的《金铜佛像集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2016年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展示118尊明清造像和法器精品,配合特展而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大型图集《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以及汇聚文博领域泰斗巨擘的专题研讨会,成为助力G20杭州峰会塑造中国文化形象的一扇重要展窗。2023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锦绣大千——中国古代织绣唐卡集珍》荣膺第三十二届“金牛杯”装帧设计金奖图书。目前图册《妙相观止——宫廷金铜佛教造像》正在严谨考校编纂中。

国学大师季羡林欣然题字“为中华文化增辉”,饶宗颐留下墨宝“汉藏交融”。著名藏学家王尧、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西藏文物专家王家鹏、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都对李巍系列书籍及图册的编著工作给予了关怀和指导。

风雨蓝缕半个世纪收藏路,披星戴月私人典藏文物库,汇集成一部全方位、多层面的藏传佛教艺术大百科全书。丰富的史料、生动的物证、精湛的工艺、多元的材料,充分展现宫廷工艺和民间技艺的高绝水准,记录中央政府对蒙藏政教首领收服和团结的史实,体现元明清三代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治理方法和政策制定,汉地审美对于藏地艺术的影响,反映汉藏群众心理趋同、情感认同的过程,填补多个领域的研究空白。千百年来“为往圣继绝学”的立世愿景,在李巍身后,映射出具象的光芒。

后记

搁笔之际,喜闻佳讯。占地近两千平方米、涵盖七大展馆、展陈多件国家级文物的东方瑰宝(深圳)艺术馆正式开馆,并被给予“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深圳新地标”“国际交流的重要阵地”的厚望。此外,斥资百亿在普陀山建立佛教艺术馆的设计方案已经通过审批,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设立也正在有序推动中。

早过古稀之年的李巍,仍在不断“自寻烦恼”。所幸,他是“有资本”的。师友感佩扶携,妻儿理解支持,后学仰慕追随,李巍的收藏之路,山高水长,积厚流广!

0 阅读:0
蒋丰的日本观

蒋丰的日本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