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长江禁渔开始之后,就有不少好消息传来,比如部分区域当中出现了大量的野生鲢。
可是“有喜就有忧”,相较于种群有所恢复的鲢鱼,鲥鱼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关于长江里这些鱼类的故事。
长江鲥鱼的画像
长江部分区域野生鲢激增鲢鱼又称白鲢、边鱼,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与青鱼、草鱼和鳙鱼并称为“四大家鱼”。这种鱼习惯于生活在水体的上层,很擅长跳跃,尤其是在“受惊”的时候。
作为四大家鱼之一,鲢鱼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本来是很常见的,不过后来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相关鱼类的“洄游”受到了影响,所以长江野生鲢的数量也受到了影响。
鲢鱼是长江四大家鱼之一
当然,此前人们没有节制的捕鱼也让野生鲢鱼少了许多。
在实行禁渔和增殖放流之后,长江内不少鱼类种群的生态确实得到了恢复。比如人们在江苏镇江江段进行考察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大群野生鲢在水面上欢快的“蹦跶”。
由于它们十分擅长跳跃,所以一起在水上跳跃活动的时候便显得非常热闹,引得人们在一旁拍摄了不少视频。单从“鱼跃规模”来看,野生鲢在保护政策下,于长江中的日子过的还是比较滋润的。
野生鲢在长江里面的状态还是十分活跃的
除此之外,人们还在长江其他的区域观察到了大量的幼鱼鱼群,虽然不能确定这些幼鱼到底属于哪一种,但是从其数量来看,也能体现出长江正朝着“生机勃勃”的方向进发。
以上,算得上是长江当中的喜报,说明我们采取的禁渔之类的措施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好消息多却并不意味着长江鱼类生态已经恢复原状了,比如以鲥鱼来说,它的处境依旧堪忧。
长江禁渔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鲥鱼的处境依旧堪忧
鲥鱼面临的困境鲥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十分的陌生,甚至听都没听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鱼从上世纪末就已经被禁捕了,其时间要比“十年禁渔期”早很久。
鲥鱼又叫做时鱼、三来鱼、三黎鱼,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鲱形目、鲱科,与鲢鱼的鲤形目还是有所差异的。这种鱼的体型是椭圆形的,口大,鳞片又大又薄。也喜欢生活在水流的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根据资料来看,此前长江流域当中的鲥鱼资源还非常丰富,年产量大约为50万公斤,由于味道非常美味,还被列为了“长江三鲜”之一。那时候,在长江流域有着“河豚香、鲥鱼肥、刀鱼鲜”的说法。
鲥鱼被列为了长江三鲜之一
此前出现野生鲢“鱼跃之景”的镇江段,最初也曾因鲥鱼远负盛名。
根据元代俞西鲁编撰的《至顺镇江志》的记录来看,“鲥鱼,三月初扬子江中,鳞烂白如银,味极肥美。”
在这种情况下,镇江的鲥鱼一度被当做贡品。
而这种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它们会在每年4月、5月从海里游回江中进行产卵。以长江的鲥鱼来说,它们基本都是从东海洄游的,然后在端午节的前后产卵。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鱼在完成生殖以后,依旧会返回近海生活。
洄游性鱼类会洄游产卵,生殖地和生活地不同
由鱼卵孵化的幼鱼就会自然的顺流而下,第一年在入海口附近的淡水中生活,到了第二年才会正式进入海中生长。
每当成鱼洄游产卵的时候,往往会集结成群,规模很大。这时人们就会蹲守在长江下游,进行捕捞,年产量在50万公斤左右徘徊。由于这种鱼味道鲜美,而那时又没有什么捕捞限制,所以在1974年捕捞量甚至达到了157.5万公斤。
可是就在巅峰期过后的短短十年之间,鲥鱼种群资源就大幅度衰退,到了1985年只剩下将近3万公斤。
鲥鱼的种群数量变化随着年份的增加在逐渐减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就是过度捕捞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并没有捕捞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无节制的向长江索取。
按理来说,如果人们只捕捉一定量的成鱼,使其能够生生不息的繁殖,种群数量便不会锐减。可是,人们并不愿意放过幼鱼,而是在其返回海中的路上设下重重障碍。
过度捕捞,连幼鱼都不放过
具体来说,就是使用一种“网眼”更小的渔网,拦截在路上,将准备返回海中繁育的幼鱼也通通抓起来。
资料显示,1973年的7月到9月,据江西翻阳湖北部松门等6个生产单位的不完全统计,捕捞所得的幼鱼晒干之后总重都可达7到8吨。
其次就是水电站的建设。以江西赣江为例,这里的老渔民曾回忆,在水电站未兴建之前,水流还是比较湍急的,使这里能够成为鲥鱼的产卵场。
江西赣江在水电站没有建立之前,一直是鲥鱼的产卵场
可是随着万安水电站的修建,大量的水被截留,水流不再湍急,水温也进一步下降。此时,曾经优良的产卵场就不再适合鲥鱼繁殖了。
除此之外,水电站的兴建还阻隔了鲥鱼的“漫漫返乡路”。根据资料来看,这种鱼非常的固执,这就导致它们的洄游路线非常固定,即使前路有阻碍也不愿意更改路线。
水电站的建造阻隔了鲥鱼的“返乡路”
正因如此,不懂变通的鲥鱼每年依旧会循着基因的记忆,从东海中按照固定的路线返回长江。可水电站修建了以后,它们便无法跨越这道天堑了,彻底被隔绝在了世代流传的产卵场的另一边。
最后就是长江的水污染。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长江的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许多重金属都明显超标,比如汞、镉、铅等等。这些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质的存在,不但会让鲥鱼的饵料大批死亡,还会造成其生存不适。
长江水污染重金属超标,会直接影响鲥鱼的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鲥鱼繁育身陷困境已经很久了,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也很多。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已经有意识的开始保护鲥鱼了,但那些无法被“拆除”的水电站,依旧阻碍了鲥鱼的繁殖之路。
所以,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过野生鲥鱼了。
虽然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它极有可能早就消失了。那么,既然努力已经无用了,为何咱们还要不断延长禁渔期呢?
如果鲥鱼已经消失了,那为何还要延长禁渔期呢?
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这是因为一些没有到生死存亡地步的鱼,还是有希望在保护之下恢复元气的,比如咱们在上文中提到的野生鲢鱼。我们总不能因为部分鱼“无可救药”,就完全放弃整个长江的渔业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长江禁渔势必要继续进行下去。
此外,鱼类还是长江生物链当中的关键所在。如果大量的鱼类都消失,那么长江的水体功能将会出现问题,生态系统将被严重破坏,甚至走向崩溃。
鱼类发展是长江生命力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咱们表面上是在保护长江中的鱼类,实质上也是在保护长江本身。
那么,大家觉得还要禁渔多久,长江的各种鱼类才能恢复过往的活力呢?
扬帆起航898
哪里有那么多野生的哟,都是发大水的时候,人家水库的鱼跑进去了
jwh19 回复 02-27 13:28
你知道的太多了[笑着哭]
马铃薯炖土豆
鲥鱼不一定只在长江回游,也有可能在钱塘江,闽江这些小型河流回游,应该查查,希望这种鱼类不要灭绝了
用户10xxx01
四大家鱼有青鱼?鲤鱼呢?多学一点知识再来写
海韵清风
电鱼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