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嘉靖十五年,朱厚熜提出重修《宋史》。
为啥要重修《宋史》呢?
因为《宋史》修的实在太TM太乱了。
《宋史》编撰之初,元朝的大臣们就一直在争论到底该以宋辽金哪个王朝为正统。
由于意见不统一,编纂《宋史》一事只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直到元至正三年,丞相脱脱才最终拍板,宋辽金都是正统,分别编撰《宋史》、《辽史》和《金史》。
但此时已经是元末,政府忙着镇压起义,哪还有心思编书。
元朝的史官图省事,对搜集来的宋朝国史几乎不加整理,直接大段复制粘贴。
本来宋朝国史就存在内容繁复、条目不清、主观性太强等问题。
《宋史》几乎完全承袭了宋朝国史的一切毛病。
元朝灭亡后,很多人都致力于重修《宋史》。早在正统年间,就已经有人在进行这项工作。
但嘉靖十五年这次重修《宋史》却有些不一样。
因为担任编修的人实在太有名了。
他就是明代有名的权奸——严嵩!
(倪大红饰严嵩,大明王朝1566剧照)
02
弘治十八年,严嵩中进士,随后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庶吉士。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明代,通过殿试的贡士们被称为进士。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之后,还有一场考试,叫“朝考”。
考生都是二甲三甲的进士,合格者有资格进入翰林院,称庶吉士。
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进行一场毕业考,即“散馆”。成绩优异者,授予翰林编修检讨一类的职称。
翰林们就是大明朝人才储备库,未来高官的接班人。
明朝有很多名臣,比如杨廷和、张居正,都是庶吉士,通过考试成为翰林。
其中,杨廷和是翰林编修,张居正是翰林检讨。
至于一甲的那三位,有权利不经过考试,直接成为翰林。
(科举示意图)
严嵩虽然只是庶吉士,但也基本等于半个翰林。未来就算不能成为中央高官,至少也得是个封疆大吏。
但是,在翰林院待了几年,严嵩就以生病为由,请假回家了。
这一请假,就是整整10年。
彼时正是刘瑾掌权之时。有人推测,严嵩可能出于读书人的高傲,不愿屈居死太监之下,因此以病假为名回家赋闲。
虽然远离朝廷,但严嵩的日子依旧过的风生水起,没事就吟诗作对写写画画,几年下来竟还颇有建树。
后世乾隆年间,顺天府的贡院上挂着严嵩书写的“至公堂”三个大字。乾隆觉得乡试的地方挂着奸臣书写的牌匾不雅观,于是找来一群书法家重新书写。
结果,写来写去,包括乾隆亲自上阵,竟无一人的书法能盖过严嵩,足见严嵩书法水平之高。
等到刘瑾死后,严嵩还朝。凭借着文采和扎实的学识素养,严嵩一路高升。至嘉靖十五年已是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直到这一年,严嵩的履历大体还算清白,除了喜欢跪舔领导夏言,也没啥大毛病。
转变应该发生在嘉靖十五年之后。
某日,朱厚熜又心血来潮,想要把自己的亲生老爹追谥为睿宗,移进太庙。
这事自然归礼部管。
严嵩和礼部的官员们商量后觉得这事有点不妥,因此驳回了皇帝的要求。
朱厚熜不乐意了,写了篇小作文给礼部的大臣,以示自己的不满。
严嵩看完小作文就害怕了。
皇帝不高兴了,还能有自己的好?
于是,严嵩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反转,转而支持朱厚熜把老爹移入太庙。
这次事件仅仅是个开端。自此,严嵩彻底摒弃了自己所有的原则底线,开始疯狂的跪舔皇帝,哄朱厚熜开心。
嘉靖十六年,朱厚熜陪亲妈拜遏山陵。
严嵩提议让蒋太后也享受一下皇帝专属的三拜九叩之礼。
虽然不合礼制,但眼见大孝子默许了,礼部的其他官员和科道官也不好说什么。
蒋太后出尽风头,做儿子的也脸上有光。
朱厚熜特意褒奖了严嵩,从此对这个听话懂事的老年人更加信任有加。
严嵩在朱厚熜心目中的地位节节升高。
而就在这个时候,夏言却掉了链子。
03
嘉靖十八年,夏言当上首辅后,讨好巴结如严嵩者有之,不买账的也大有人在。
武定侯郭勋就是最不买账的。
武定侯郭勋是张璁的人。张璁走后,郭勋逐渐成为夏言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郭勋还不是夏言的心头大患。
夏言最头疼的问题是自己没儿子,儿子们都早夭了。
眼瞅着自己要绝后,打拼了一辈子的夏言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赶紧娶了一房新妾,想趁自己还行鼓捣个儿子出来。
夏言天天忙着生孩子,对于朝事只能一摸再摸,一鸽再鸽。
如此一来朱厚熜自然不高兴。让你当首辅又不是让你来摸鱼的,就这么糊弄领导?
于是把夏言找来,狠狠骂了一顿。
夏言自己也明白,眼下两头顾指定是顾不过来,必须先解决一头。
一边是公事,一边是私事,夏言会选择哪一边呢?
当然是后者。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夏言称病,祈求退休。
朱厚熜却误解了夏言的意思。
他以为夏言在耍性子,更火了。
领导骂你是关怀你,希望你能有长进,你竟敢发脾气不爱听?
滚吧,别让我再见到你!
夏言挨骂了,郭勋在一旁幸灾乐祸,就等着看夏言跌跟头闹笑话,然后夺权。
夏言一声冷哼。
小子,看我笑话是吧。
好,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高手!
夏言先是向朱厚熜递呈了一份《御边十四册》。
然后,等离开京城的当天,又装模作样的跑到朱厚熜居住的宫殿深情地拜了几拜,着力塑造一种不离不弃情深义重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悲怆感。
朱厚熜一看,心软了。
毕竟是老臣,就为了屁大点事(写错字)赶人家走,是不是有点太绝情?
于是派小太监追上即将离开京城的夏言,赐给他一桌酒食。
等夏言慢条斯理的吃饱喝足了,小太监才向他传达了皇帝的意思:
之前朕话说重了,伤了爱卿的心,朕知道错了。爱卿你也别走了,先在京城养病,等病好了,再回来给朕当首辅行不?
夏言的小计策成功了,优哉游哉的回到家继续造人。
而且,夏言虽然离朝,但临走前也没忘记给郭勋夺权制造点麻烦。
他找来一堆言官,集体上疏弹劾郭勋。
郭勋屁股本来就不干净,忙擦屎忙得手忙脚乱,哪腾的出手夺权。
再说朱厚熜这边,夏言走了,没人写青词拍他的马屁,总觉得曲高和寡。
另外,夏言走后,大学士翟鉴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翟鉴能力不足,办事经常办不到皇帝心里去。
终于,等小妾成功怀孕后,夏言在朱厚熜的一再催促下,重新上任内阁首辅。
这波带薪休假的操作,把郭勋秀的一个愣一个愣的。
九庙灾,言方以疾在告,乞罢,不允。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讹字。帝切责言,言谢罪且乞还家治疾。帝益怒,令以少保、尚书、大学士致仕。言始闻帝怒己,上御边十四策,冀以解。帝曰:“言既蕴忠谋,何坚自爱,负朕眷倚,姑不问。”初,言撰青词及他文,最当帝意。言罢,独翟銮在,非帝所急也。及将出都,诣西苑斋宫叩首谢。帝闻而怜之,特赐酒馔,俾还私第治疾,俟后命。——《明史·卷八十四》
又过了一段时间,蒋太后去世了。
蒋太后生前,朱厚熜命人建了慈庆、慈宁两座宫殿,给自己老娘住。
人死了,两座宫殿就空了下来。,
偏偏郭勋好死不死,竟建议朱厚熜从两座宫殿里挑一个给皇太子居住。
把自己儿子放到自己亲妈生前住的地方,这合适吗?
这当然不合适。
朱厚熜当场就不干了。
夏言聪明,连忙上疏反对郭勋。
朱厚熜对夏言好感倍增,对郭勋却越来越嫌弃。
嘉靖二十年四月,给事中戚贤又弹劾郭勋作威作福藐视国法贪婪蛮横谎报兵役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罪名。
朱厚熜一开始还想着拉偏架和稀泥。
但随着弹劾郭勋的人越来越多,朱厚熜也不好意思继续护犊子了,只能让郭勋解释到底是怎么回事。
坦白的说,这些事郭勋都做过。
但郭勋死鸭子嘴硬,不仅不认,辩解奏疏里更出现了如“臣奸何事”、“臣党何人”、“何必更劳赐教”一类的牢骚话。
这就是强词夺理顶撞上司了。
朱厚熜最讨厌别人顶撞他。
于是,重罚郭勋。
夏言不失时机的掺和进来,通过党羽高时揭发郭勋曾和张太后(孝宗张皇后)之弟张延龄勾结。
这又是触了朱厚熜的逆鳞。于是郭勋又被锦衣卫关进了诏狱。
虽然关进了诏狱,但朱厚熜仍旧不打算杀郭勋。
他念旧。
于是,朱厚熜暗示夏言,放郭勋一条生路。
夏言装傻,反正你没明说,就当听不懂。
不仅装不懂,还反其道而行之,跟廷臣们一顿商量,给郭勋定了个砍头的惩罚。
朱厚熜就压着奏章不批复。
双方一直这么干耗着。
耗到第二年,万念俱灰的郭勋死在诏狱。
朱厚熜可怜他,没有折腾他的妻子,也没抄家,只是收走了御赐铁卷了事。
04
郭勋死了,夏言大权独揽。
但紧接着,他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先是,朱厚熜问他,到底该让太子去哪个宫殿居住。
夏言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糊里糊涂的说了一句另建宫殿耗费太大,国库折腾不起,要不就把太子安置到慈庆宫或慈宁宫吧。
眼熟吗?
这不就是当年郭勋的提议吗,夏言当时还反对来着。
合着你丫耍我玩呢!
朱厚熜勃然变色,亲笔谕旨下发都察院,斥责夏言三条大罪:
捏造罪名逼死郭勋、上班摸鱼糊弄工作、结党营私欺谤君上。
再有,朱厚熜崇信道教。
某日,兴致盎然的他自制了一顶香叶冠,没事就带着香叶冠参加各种道教仪式。
再后来,朱厚熜命有关部门用沉香木仿制了五顶香叶冠,分别赐给内阁首辅夏言、大学士翟鉴、礼部尚书严嵩、成国公朱希忠和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
(陈宝国饰朱厚熜,大明王朝1566剧照)
在朱厚熜看来这是君臣鱼水之欢的佐证。
但夏言却觉得这玩意不伦不类的,愣是一次都不戴。
朱厚熜自然炸了。
就算再丑,也是我的一番心意。你一次都不戴,是不是瞧不起我!
一直蛰伏待机的严嵩敏感的捕捉到了皇帝的怨气。
他决定,向曾经的上司夏言(严嵩一开始是夏言的党羽)开炮!
又一次,朱厚熜在西苑接见大臣。
夏言还是一如既往的嫌弃香叶冠。
但严嵩却特意戴着香叶冠去见皇帝,而且还在香叶冠外笼了一层轻纱,以示珍重。
严嵩的小动作自然被朱厚熜看在眼里,他对这个听话的老头又多了几分喜爱。
等其他大臣都走了,朱厚熜特意留下严嵩单叙。
严嵩趁四下无人,扑通一声就跪地上了,一顿哭诉夏言是如何欺凌自己,在内阁里作威作福。
朱厚熜这会儿也看夏言不顺眼,当即怒火中烧,扶起严嵩,表示会为他主持公道。
又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又有叛徒在后面戳自己腚眼,夏言的处境十分艰难。
为了自保,夏言只得继续装可怜,写了封语气特别卑贱的奏章,祈求退休。
但这次,夏言的运气实属不好。
因为八天后,发生了严重的日食!
这就是张璁境况的翻版了。
朱厚熜觉得日食是上天对于臣子欺逼君父的警告,于是严厉指责夏言,勒令致仕。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夏言革职离京。
次月,严嵩入阁。
两年后,严嵩排挤走翟鉴,正式成为内阁首辅。
只是没过多久,夏言又被朱厚熜召回了。
严嵩掌权后,立刻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和儿子严世藩合起伙来贪污,而且随意安插私党。
朱厚熜觉得有必要敲打一下严嵩。
于是,嘉靖二十四年,朱厚熜召回夏言,并重新委以首辅的重任。
严嵩则由首辅降为次辅。
但这一次召回,对于夏言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朱厚熜虽然召回夏言,却并不像从前那样完全信任他。
而夏言返回内阁后,一直忘不了是谁害得他被迫致仕,和严嵩处的水火不容。
最终导致了嘉靖朝党争白热化的体现:河套之议。
聆听
[鼓掌]
性感嘴角的柔情 °
严嵩青词写的好不比夏言差
奈何 回复 流浪人 03-03 16:22
也不会差了,毕竟早期严世蕃还没长大,不都得老严自己写[笑着哭]
流浪人 回复 03-01 21:02
你确定不是严世蕃
小牧童
写得真好[点赞]
kurapika
乾隆什么水平,什么叫乾隆亲自上阵[笑着哭]还不如严嵩
聆听
[鼓掌]
Disen
写得不好。这帮人中龙凤的心思,行迹,不是你这个庸人能理解描述的。别跟着瞎起哄。你不够格
Disen 回复 03-09 14:31
毫无价值,我直接判零分,拉出去杀了。完事,无聊之人本无需活着
是烟火江湖 回复 03-09 16:59
不用管他,你没看我都没搭理他吗。他要觉得没价值就没价值呗,自视清高的家伙没必要犟。
独钓寒江
嘉靖算是大明皇帝里最有政治手腕的了,可惜聪明没用在正地方,都用来扯淡了
用户11xxx19
[呲牙笑][点赞]有点儿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