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双跑鞋来说,中底材料的性能如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甚至有人说,不懂跑鞋看外观,半懂跑鞋谈脚感,真懂跑鞋的人知道,中底更重要。中底材料之于跑鞋,就如同肌肉之于人体,没有强健的肌肉,就无法做到一些动作。
没有足够好的中底,跑鞋就无法拥有优秀的性能——可能有人会说,还有人穿拖鞋跑马拉松,一样比那些装备齐全的家伙还要快。
这话乍听之下似乎没错,但真要考究起来全是破绽。能穿拖鞋还能跑赢一群装备党的,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大神。不管是肌肉力量还是心肺能力,都要远超大部分人。这样的高手,即便是用一根木头,也能“打遍武林”。
但是,当年赤脚跑出马拉松冠军的阿比比,遇到了穿上Next%的基普乔格,请问最后的胜利会鹿死谁手呢?不谈条件就说成绩,都是在耍流氓。
一双跑鞋的中底,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双跑鞋最为“精华”的地方。不仅是消费者们把重心放在了这上面,各大品牌也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材料革命”。
从原来的单纯的EVA,到现在的ETPU和Pebax,越来越优秀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被投入使用,一代代性能强悍的中底被研发出来。可以这么说,对于跑者们而言,这是一个跑鞋最好的时代。
因为在仅仅10年以前,没有任何一家品牌重视对中底材料的开发,各家都在致力于自家产品有多么多么符合“力学原理”和“人体工程学”,另外最多就是无非让鞋子变得更耐磨一些。
当年的所作所为放到如今,简直是在贻笑大方。到处都是噱头,真正能帮助跑者更省更有效地使用体能的设计,几乎为零——这也能从如今跑鞋价格的趋势看出问题,和以前的跑鞋比,现在的跑鞋确实贵了不少。而其涨价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材料开发的研发费用。
然而中底材料的革命到现在,依旧没有停下脚步。本以为随着Pebax用上了超临界发泡技术后,是跑鞋中底的最后一波高潮,但是Nike别出心裁地把碳板用在了跑鞋,又引发了新一波浪潮。
将材料缓震和机械缓震互相结合,这无疑是提供了一个跑鞋未来发展的新思路。虽然在碳板跑鞋之前,也有不少的“试水作”,但无一例外都没有Nike的碳板跑鞋思路所展现的效果出色。
纵观世界各大品牌目前的材料革命成就,Nike自不多说,Zoom X可以说是现在最强的Pebax发泡材料;Adidas的Boost是材料革命的导火索,但是目前来说Boost对于跑鞋的帮助确实很乏力。
国内的话,李宁的䨻,特步的Dynamic Foam,361°的Qu!ckfoam以及中国乔丹的巭,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中底材料。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事实证明单从材料性能的层面上,国产的中底材料已经是世界第一梯队的了。目前的差距,还是在鞋身的结构设计上和材料的运用方案上。
对于我们跑者而言,现在的时代真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和十几年前比,在那个还没有材料革命的年代,跑者们所能买到的鞋其实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外形不一样,谁家更耐磨而已。
举个例子,以前很火的阿甘跑鞋,现在还能在跑道上和其他跑鞋有一战之力吗?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跑鞋这个东西,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中底。越是高手,越是看重中底。至于外形、脚感,真的不在考虑范围内。
哦对了,多说一句,很多人把脚感和缓震挂钩,认为两者是相等的关系。实际上,这是“门外汉的偏见”,单纯的缓震绝对不等于脚感,自己多换几双鞋多跑几公里就能感觉到了,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