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上官塘水库旁边,有一片藤蔓交错、林荫蔽日的原始森林,里面别有一番洞天。清朝乾隆十五年夏,嘉应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王之正到此游览,被此处美景所折服,欣然提笔写下了“高隐洞天”四个大字,并命人刻在巨石上,此处石刻至今仍在。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跟我一起去枯藤老树满山,小桥流水潺潺的洞天公园,感受一下岩上草长,林下鸟鸣的独特意境,领略粗藤挡道疑无路,溪至尽头有洞天的梅县西部胜境。
别有洞天
乾隆庚午年夏,嘉应州知州,北平王之正题写的的“高隐洞天”
《光绪·嘉应州志·古迹》记载:“普度庵在李坑(即李坑堡,今梅西镇,因明清时期梅西的程江河两岸基本都是李姓人而得名)普度桥侧,明万历时,京卫经历(经历,明代官职名,类似于现在的秘书或办公室主任)林日炳同僧如思建桥,因建此庵置产庵中,召僧居之。南皋邹元标(邹元标,1551-1624年,字尔瞻,别号南皋,江西吉安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顾宪成、赵南星成为“东林党三君”)书庵额又书唐诗二绝句,及青螺郭子章(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曾任潮州知府等职,官至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书“庄严净土”匾存于庵。右有燕子岩颇幽僻,相传宋人避世之所,乾隆十五年知州王之正镌‘高隐洞天’四字于石壁”。
普度庵
普度庵
王之正题写的“高隐洞天”
这个燕子岩就是现在的洞天公园,距离嘉应州州府二、三十公里,非常偏僻幽静。
乾隆十五年(庚午年,即1750年)夏天,嘉应州知州王之正(王之正,北平人氏,雍正元年举人,乾隆十三年任嘉应州知州)到程乡县李坑堡(今梅县区梅西镇)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先登文昌阁塔,后拜普度庵,再在主持的陪同下游普度庵右侧背后的燕子岩。
燕子岩下藏着许多“燕子”(蝙蝠)
王知州一行见山谷入口处有两块巨岩分立左右,溪水流出处已被灌木荆棘所占满,如同“铁扇关门”一般,密不透风。
铁扇关门
在主持的引领下,知州等人从旁边的林荫小路进入山谷。但见谷中古木参天,叶繁蔽日,古蔓纵横,树藤交错,溪流潺潺,鸟鸣声声。林外夏日炎炎,汗流浃背;林内鸟鸣水唱,凉风习习,果然是幽静清凉之好去处也,不由得连声赞叹。
古树参天
藤蔓交错
愈往里走,树木藤蔓愈是茂密,林下愈是清凉。低头看溪中石上,苔藓青青,小草丰茂。
古藤
溪中石上,苔藓青青,小草丰茂
仰首望巨岩高耸,长蔓低垂,百草争荣,无以复加。
巨岩高耸
长蔓低垂
百草争荣
行至溪谷深处,见粗藤挡道,疑无路可行,突闻水声震天,循声而去,一瀑从岩上飞奔而下,下有深潭,乃天湖瀑布是也。
粗藤挡道
天湖瀑布
寻路入山,溪至尽头,但见数块巨石拦路,下有小洞,水自洞出。俯身而入,却见洞中另有一番天地,甚是惊奇,叹为世外之桃源也。知州欣然提笔,奋力疾书“高隐洞天”,嘱随从请人刻于石上,至今仍存。洞天公园即取名于知州之“高隐洞天”也。
巨石拦路,下有小洞,水自洞出。
巨石拦路,下有小洞
别有洞天
本世纪初,高隐洞天燕子岩改为洞天公园,修建了简易的水泥台阶和仿古护栏,小溪上架起了仿古小桥,游客可以尽情领略林荫小道和小桥流水的韵味。
累了可以坐在石凳上休息,吃点点心,聊几句天,放松一下心情,慢慢享受远离城市喧嚣的幽静空间。
友情提示:
本文关于嘉应州知州王之正的文字描述,除《光绪·嘉应州志·古迹》记载的以外,其它为笔者根据洞天公园的实地考察结果、王之正的手迹石刻及嘉应州志的文字记载所作的逻辑推理加上合理的想象撰写而成,不可当作历史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