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一座客家民居内看到四幅山水画,与本地客家民居的壁画风格迥然不同,每幅画都配了一首诗,从画的风格和诗句的内容来看,作者有点像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那么,这组山水画和诗的作者究竟是谁呢?百度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是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诗句后面的印章好像是“刘海粟印”,莫非是画家刘海粟参照唐伯虎的画而画成的作品?请大家帮忙鉴定一下。
李叔和他40多年前收藏的山水画
90年前,李叔的爷爷从印尼回来后建造的“笃裕楼”
2020年5月9日,我到梅县区丙村镇嘴头村参观客家古民居,路上看到一个村的村名很奇怪,叫郑钧,好像是人名。郑钧村的村名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明朝时期村里出了一位姓郑的大将军,死后安葬在本村的山上,村民们为了纪念这位郑将军,就将村名取为郑军,军与均谐音,后来又改为郑均村。
郑钧村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客家民居“笃裕楼”,笃裕楼的厅子里挂了4幅风格独特的山水画,这些画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屋主人李锡堂很爱惜这些画,十年前花了几百块钱请人做了镜框来保护它们,但有些地方还是可以看到污损或脱落的斑块,幸好面积不大,对画面内容的影响很有限。
90年前,李叔的爷爷从印尼回来后建造的“笃裕楼”
据80多岁的屋主人李叔介绍,这套山水画是四十多年前他从外地人手里买来的。当时他觉得自己的老屋需要有字画之类的东西来装点一下,看到这套山水画时,觉得很不错,几经讨价还价后就买了下来,至于字画出自何人之手他也不太清楚。
我对山水画知之甚少,从画的风格来看,跟客家古民居壁画中的山水画明显不同,所以我猜测这四幅画应该不是出自梅州本地人之手。
这些画都配有诗句,诗句中有些字我没看明白,在网上搜索后,我惊喜地发现,竟然是唐伯虎的画和诗句,它们是《杏花茅屋图》《高山奇树图》《春游女几山》《茅屋风清图》。
我们先来看看唐伯虎的《杏花茅屋图》中的诗句:
绿水红桥夹杏花,数间茅屋是渔家。
主人莫拒看花客,囊有青钱酒不赊。
《杏花茅屋图》
《杏花茅屋图》中,远处高耸陡峭的悬崖下面,宽阔的江面上隐约可见几条渔船。近处,高大盘曲的劲松从岩石丛中伸展而出,格外醒目;渔人的茅屋旁边,一眼碧绿的清泉从石缝中奔涌而出,两岸的杏花把木桥都映红了。欣赏着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经常过着拮据生活的唐伯虎似乎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不再担心没钱喝酒了。
杏花茅屋图 1
杏花茅屋图 2
杏花茅屋图 3
唐伯虎的《高山奇树图》配诗:
高山奇树似城南,兀坐联诗兴不厌。
一自韩孟归去后,谁人敢把兔毫拈。
《高山奇树图》
诗中的高山奇树似乎暗指苏州城南的唐伯虎自己,正襟危坐在山间的长廊里吟诗作对。高中解元后的唐伯虎,本想着考取进士信手拈来,中个榜眼探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没想到造化弄人,只得到小吏这样九品都算不上的职位而没去赴任。才华横溢的唐伯虎回到老家后,吟诗作画是家常便饭,常常沉浸于其中而乐此不疲,自认为唐朝的韩愈孟浩然之后,几乎没人能与自己相提并论了。
高山奇树图 1
高山奇树图2
高山奇树图3
唐伯虎的《春游女几山》配诗:
女几山头春雪消, 路旁仙杏发柔条。
心期此日来游赏, 载酒携琴过野桥。
《春游女几山》
在春风的吹拂下,冰雪消融后,有人在江面上一边泛舟,一边欣赏风景优美的女几山,江畔路旁的杏树也长出了碧绿的嫩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心想着这样的日子带上好酒和古琴,穿过小桥流水,尽情游览和欣赏女几山。
在唐伯虎的笔下,女几山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般的梦想家园。
春游女几山图 1
春游女几山图 2
春游女几山图 3
《茅屋清风图》配诗:
茅屋风清槐影高,白头并坐讲离骚。
怀贤欲鼓猗兰操,有客携琴过小桥。
《茅屋风清图》
高高的槐树下面,一对白发老人坐在茅屋里吟诗作对。正想吟唱《猗兰操》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一阵清风吹过,正巧看到有人携带古琴从小桥那边走了过来。诗与画情景交融,老年的唐伯虎回想起自己凄惨的一生,百感交集,悲叹自己生不逢时,造化弄人,满腹经纶而未能功成名就,只能靠卖画勉强度日,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只能借助吟唱《猗兰操》来宣泄一下。
注释:《猗兰操》,古琴曲名,多用于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情。
茅屋风清图 1
茅屋风清图 2
茅屋风清图 3
这4幅看似唐伯虎的山水画,却与网上的唐伯虎的画差异明显,而且画中诗句的落款不是唐寅,而是盖了刻有“刘海粟印”的印章,很可能是画家刘海粟参照唐伯虎的画,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画出来的作品。诗句前面还有“上海集古斋”的印章,大概是集古斋收藏的吧?当然也不排除有人知道刘海粟喜欢唐伯虎的画,借刘海粟之名而作,并冒用了上海集古斋的名号。
有人肯定会问:“这是刘海粟的画,还是印刷品呢?”
我仔细对照了4幅画,发现除了诗和画的内容不同以外,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比如说盖的印章浓淡不一,有的印章盖得比较端正,有的印章明显倾斜。
还有,一丛丛的树叶等用墨较多的地方,四周有墨汁的水份向四周扩散形成的淡淡的痕迹,有些字也因墨汁的扩散而变得模糊不清,或者笔画浓淡不一,从这些细节特征来看,不像是印刷品,你们觉得是不是呢?
墨汁扩散的痕迹
印章倾斜,字迹不清
如果是刘海粟的原作,这组画几十年前又是如何流落到梅州山区的呢?里面有太多的疑团期待大家去解开。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快乐de东东游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