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门槛工作:看着像条路,其实是个坑?
在那些手头紧巴的家庭里,父母常常因为自己见识不多,就觉得孩子干些没啥门槛的活儿挺不错。
像工厂流水线、送外卖、送快递这些活儿,在他们看来,那可是能快点挣到钱、解决家里急事儿的好法子。
为啥呢?原来啊,他们年轻的时候,能进工厂那可了不起了,收入稳稳的,日子过得也体面。可现在时代不一样咯!
就说竞争这事儿吧,这些低门槛的工作,谁都能去干,人多得就跟下饺子似的。
企业老板挑人,就看谁年轻、手脚麻利,还花不了多少钱。
等员工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分分钟就被“撵走”。
就拿简单制造业来说,有数据显示,最近十年,40 岁以上员工留下来接着干的比率下降了差不多 30%!
这啥意思呢?就是说人一上了年纪,这工作就悬乎了。
而且这些工作技术含量低得够呛,随便拉个人培训个几天就能上手,被淘汰的几率高得吓人。
就像快递行业,现在智能分拣设备一上,好多靠人干的活儿都没了,好多快递员都得重新找活儿干。
再说这职业前景,流水线工人想往上走,那可太难了,工厂稍微有点动静,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搬运工老了,身体不行了,挣的钱越来越少,身体还落下一堆毛病;
外卖员和快递员呢,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全靠体力挣钱,年纪大了,根本没啥上升的地儿,还得发愁以后咋过日子。
这低门槛工作,是不是像个陷阱一样,看着能进去,进去可就难出来了?
穷得稳定工作:是慢性毒药还是没办法的选择?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工作,使劲儿动用关系,把孩子塞进工厂或者小公司,干着一个月才两三千块的活儿。
这工作是稳定,可也太“死沉”了吧!工作环境一直没啥变化,每天就是重复干那些活儿,一点新鲜劲和挑战都没有。
在这样的地方待久了,年轻人就跟被温水慢慢煮着的青蛙似的,慢慢就没了冲劲儿。
有个调查发现,在一家传统加工厂,差不多 60%的年轻员工,入职两年内,根本不想学新东西,职业上基本没啥进步。
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快,这点工资,养活自己都费劲,更别说养活一家人了。
孩子要是有点想法,想去外面闯荡闯荡,父母可千万别拦着。
毕竟,年轻就是本钱,不出去闯闯,难道要在这“穷稳定”里耗一辈子吗?
盲目从众:大家都选的,就一定好吗?
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有一种情况特别让人着急——盲目跟着别人选职业。
以前,会计行业可火了,都说就业面宽,工作环境也好。这可把家长们馋坏了,农村好多女孩都被父母安排去学会计。
结果呢?现在随着教育越来越普及,会计人才多得不得了。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会计学专业连着好几年都被列为就业不好的“红牌”专业,应届毕业生能找到对口工作的还不到 40%。
这些毕业生大多只能在低薪的基础岗位上苦苦熬着,为啥呢?就是因为父母当初给选专业的时候,根本没考虑孩子是不是喜欢、是不是合适。
孩子干着不喜欢的工作,哪有心思好好干,更别说在这一行干出个大名堂了。
小编有话说:给孩子一对翅膀,别把他们的梦想弄折了
穷人家庭的孩子,本来起点就低,要是在职业选择上再被父母的“老想法”给耽误了,那可真的太难翻身了。
父母们啊,咱得清楚,时代不一样了,不能再用过去的经验来决定孩子的未来。
孩子有自己的主意和潜力,咱们要做的,就是支持他们去追自己喜欢、有前途的工作。
多听听孩子心里咋想的,也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别让自己的那点局限成了孩子的绊脚石。
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是父母不理解,也别灰心。
大胆地去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把,利用好现在有的资源,把自己的本事提上去。
毕竟,自己的人生,得自己担着。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穷人思维”给框住了,没了改变命运的胆量和机会。希望每个穷家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实现自己的价值,带着一家人一起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