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干塌一个王朝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5-04-20 08:24:02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志在天下 后唐庄宗 李存勖)

公元923年,魏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大名县。

街道两侧的槐树已生得合抱粗,遒劲枝干上系满了祈愿的红绸,河朔三镇的百姓们苦战乱久矣,放眼望去,烬余焦土,白骨蔽野,黎庶涂炭,十室九空,天下人无不盼望战争早一点结束。

毕竟,成王败寇,牺牲的是百姓,战死的,也是百姓的孩子。

也就是在这一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了后唐,天下一统的曙光,似乎在这时就要出现了。

称帝之后,一刻不停,因为实在是闲不下来。

后梁忙着占领李继韬献出去的潞州,以及裴约死守的泽州,在这两个地方,后梁动用了大量的兵力。

既用兵于此地,便失兵于彼地,李存勖一看,后梁的大部分兵力都在今天的长治和晋城一带,那么他们的东边就防守空虚,有了口子,而李存勖非常有战争嗅觉,立刻就把这个口子给捉住了,决定进兵夺取郓州。

郓州,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郓城县,在《水浒传》里,主人公宋江就曾经在这个地方上过班,做过押司。

郓州实在算不上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但是问题是当时后梁的都城就在开封,那你拿下郓州,就可以直接威胁到开封的统治。

攻打郓州的任务,庄宗交给了大将李嗣源。

(后起之秀 后唐 横海军节度使 李嗣源)

李嗣源,沙陀人,没有姓,只有个叫做邈佶烈的名儿,可以说这个人出身很低。

但是,李嗣源一看就是人才,论武功,他擅长骑射,打仗是好手,论性格,他老实忠厚,行事恭顺,非常的稳重,稳定,十来岁时就在河东李氏手下效命,之后更是被李克用收为义子。

上源驿事变的时候,朱温放火袭击李克用,李克用差点就死了,多亏李嗣源在身边护佑,在乱兵飞箭中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来,终于把李克用给救了出来。

李嗣源非常的勇猛,说他擅长骑射,那不是扒瞎,他打仗的时候只率五百骑兵,就能打得对面人仰马翻,因此当时的人们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名字叫做李横冲,意思是这哥们一打仗就在战场里横冲直撞,无人能挡,甚至就连后梁的老牌名将葛从周都曾经败于其手。

可以说,河东李氏崛起的过程中,每一场说得上名字的重要战役,李嗣源都参与过,而且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旧五代史》里这么评价他:

是日解围,其功居最。

这个很特殊,因为李嗣源别的不会,他就会解围救驾,越是河东军战败的时候,他越能挺身而出,逆转败局,越是李克用,李存勖深陷险地的时候,他越是能保下王驾。

自古功高莫过于救驾,但是李嗣源性格老成,他偏偏不爱争功,每次打了胜仗之后,军中将领往往自吹自擂,说自己杀了多少敌兵,占了多少的城池,自己有多少功劳,而李嗣源颇为不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你们都是用嘴来击败贼兵的,而我不同,我只用手来击败贼兵。

您说就这么一个说的少做的多,而且还做的好的将领,庄宗能不喜欢吗?

攻打郓州的事情是重中之重,庄宗也不放心让别人去,任务自然又落到了李嗣源的头上。

事实证明,庄宗的选择非常正确,李嗣源还是一如既往的靠谱。

正常来说,郓州是不好打的,因为有黄河天险,你要打郓州,必渡黄河,可你要渡黄河,郓州城头上的守军也不是瞎的,人家能看不到么?

(欲取汴梁 必下郓州)

等你渡过黄河,人家早就全军戒严了,你轻易攻打不进去。

李嗣源也渡河,但是他不渡黄河,而是渡济水,这就让人非常的想不到。

济水是黄河的支流,水流相对来说很平缓,渡济水的难度要比渡黄河低多了,最主要的是,这个地方的兵力非常薄弱,那这么一来,李嗣源既避开了主力,又缩短了渡河的时间。

而且,李嗣源还专门把偷袭进军的时间段定在了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

邓艾偷渡阴平,李愬雪夜袭蔡州,可以说李嗣源的这一招非常的经典,还非常的好使,主要就突出一点,那就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所以有时候不用绞尽脑汁想什么过于复杂的战术,胜利的真理,往往藏在质朴的兵法之中。

郓州被后唐占领,开封城里的朱友贞实在是坐不住了,因为这等于是后唐在自己眼皮底下放了个定时炸弹,朱友贞长袖挥动,立刻指派王彦章和段凝率军抵挡。

段凝就不说了,这次他是副将,而且他从来就是打酱油跟着混的角色,发挥不了什么重要作用,实际上能征善战的是王彦章。

王彦章的行军速度,那是非常快的,李嗣源刚刚占领郓州,王彦章就大军压境,搞得后唐这边压力很大。

不过,为了保住郓州,庄宗可以说是不惜任何代价,他亲自带兵到前线督战,还派出另外一位心腹将领郭崇韬带领主力去阻击王彦章,在黄河两岸,后唐军和后梁军算是打开了,两军猛烈交战,大小战役超过一百次,战争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双方的投入和伤亡都非常的大。

虽然说,后来王彦章战败了,只能退守,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简单的只以成败论英雄,王彦章的确是打了败仗不假,可他是力战而败,他已经燃尽了,他一个人打庄宗,打李嗣源,还要打小诸葛郭崇韬,咱说就是换谁上,也未必能打出他这个效果了。

(奸诈无状 后梁 右威卫大将军 段凝)

只是,忠臣很尽力,而奸臣多是非。

打仗的时候不见副帅段凝出力,现在战败了,段凝立刻就开始落井下石。

内斗,这是后梁的老传统了。

他偷偷向朝廷汇报,说王彦章用兵失利,导致损兵折将,惨败连连,应该处罚他。

太坏了这人,王彦章劳苦,拼尽全力的构筑黄河防线,拼死抵挡后唐进攻他不说,反而一张嘴,把战败的责任都推给了王彦章。

朱友贞呐,你说他智商不高,他弄权有一套,打压大臣,玩弄权术,谁也整不过他,可你说他智商高,他也没高到哪儿去,谁说点谗言他都听,段凝往王彦章的身上泼脏水,朱友贞想也没想就轻易相信,立刻就把王彦章从前线调了回来,好在朱友贞还没有蠢到无药可救,没有杀掉王彦章,只是拿掉了他的兵权,把他撵回了家,让他闭门思过。

把王彦章排挤走之后,段凝立刻对在朝廷里掌握大权的赵岩惠之以利,给了赵岩很多钱,他干嘛给赵岩钱呢?因为把王彦章弄走之后,主帅的位置空缺,段凝想要顶这个缺,他就必须巴结皇帝身边的红人赵岩,让赵岩给他多多美言。

(权奸祸国 后梁 驸马 赵岩)

赵岩呢,秉持着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原则,立刻就对朱友贞进言,说我看段凝人聪明,有智慧,他妹妹还是先帝的妃嫔,这都是咱们自己家人,您应该重用才对。

朱友贞对他这个姐夫赵岩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了,当即就要提拔段凝为前军主帅,

这支前军,那是用来对抗后唐军的,可以说是目下后梁朝廷最为重要的兵力了,你说让段凝这么一个要才能没才能,要品行没品行的人去担任,这不是胡闹么?

丞相敬翔立刻劝阻,说皇帝万万不可,别说敬翔了,整天在家里装病的李振都垂死病中惊坐起,跑来劝谏朱友贞了,可朱友贞就是不听,还是把领军大权给了段凝。

至于王彦章,朱友贞虽然不喜欢他,但是也不想要闲着他,毕竟这个时候后梁军中已经严重缺乏将领,所以朱友贞还是把王彦章也派上了战场,让他将功赎罪。

段凝这边呢,除了他本人之外,还有两个部将,一个是先前攻打泽州的董璋,另外一个是霍彦威,这个霍彦威也是朱温时代的老将了,打仗的能力说实话一般,朱温当年和岐王李茂贞对峙的时候,霍彦威总是打败仗,还因此在战斗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

段凝,董璋,霍彦威,他们在前线掌握了后梁最精锐,也是最后的兵力,朱友贞的计划是,三路出兵,大举反扑,颇有点一把all in,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实际上这仨人绑一块,都未必有王彦章一半沉,只是朱友贞被段凝蛊惑,他已经不相信王彦章了,所以最后把王彦章派出去的时候,竟然只给了王彦章五百兵士。

(效国无门 后梁 北面行营招讨使 王彦章)

其实在我们看来,朱友贞这样任用奸佞的无能之徒,屡屡打压忠贞之士,实在是很奇怪,因为王彦章的能力众所周知,他的忠肝义胆苍天可见,在后世的文艺作品中,王彦章都是主角类型的,很多小说和演义里,他都是男一号,怎么朱友贞偏偏不识珠玉呢?

哎,我们毕竟是现代人,我们也不是皇帝,也没做过皇帝,封建专制帝王的内心是怎样的,我们也无从知晓,不能体会。

只是,以史料所见,以这些乱世名将的命运所谈,只能感叹,庙堂之高,容不下半尺剑光,帝王之术,也算不过三寸舌簧。

做奸臣要奸,做正臣直臣,你要比他们更奸。

王彦章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只知道流血流汗,在战场上报效国家和君王。

军事上搴旗虏将,折冲万里,可政治泥潭,却摧毁了无数如王彦章一般的名将。

黄河水奔涌向东,日夜不休,朱梁王朝泛起最后的涟漪,来自于权天恨海中,带着五百兵士走向绝路的老将。

从朱温到朱友贞,也不过三代人,而已。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唐明宗纪》、《广名将传》、《梁书·卷二十一》

潘友连.后梁“铁枪王”王彦章的精武历史价值.兰台世界,2014

孙先文.论后唐李存勖政权其兴非勃焉.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 阅读:167

评论列表

小咸鱼

小咸鱼

6
2025-04-20 09:39

帝王心术不要猜,一个朋友有能力会赚钱,你会把自己全部身家梭哈到他身上?

冰雪紫芝恋

冰雪紫芝恋

1
2025-04-21 20:22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世惟忠,庸则自从。还是来俊臣懂这些[笑着哭]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