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微信上保险千万别乱买,内行人揭秘!

小豆百 2024-04-14 07:43:35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支付宝等平台上可以买保险?

或者好医保等产品是什么时候推出的?

……

有段时间了,但具体不太清楚,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回答。

没关系,我来告诉你。

几款主流的百万医疗险:

好医保(6年保证续保)、微医保(6年保证续保)、平安e生保(6年保证续保),都是在2018年推出。

一定程度上来说,2018年是互联网保险的元年。

那么问题来了,

现在是2024年,刚好6年续保续保到期,请问你的的保险能否正常续保?

……

让我们搁置结果,先来看下这几年体验过程。

这里我罗列了比较重要的几个点,大家可以先对照看下:

1、是否清楚产品保障责任?(保什么、不保什么)

2、产品扣费是否都知道?涨价多少是否都清楚?

3、产品提供的增值服务(线上问诊、医疗费垫付,专人陪同,报告解读等)是否有体验?

4、产品升级是否了解?升级的弊端是什么?

5、产品下架是否有知晓?到期原产品无法续保,是否有准备?

6、有问题咨询平台,答复效率和准确性如何?能否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保险不是一个冲动消费,

或者冲动后,仍然需要补功课。

在支付宝、微保上买保险,本质上是一个渠道选择问题,

你也可以通过银行、或者身边业务员购买。

但无论哪里买,其核心关注点都是不变的。

我调研了一下,不少人从2018年买到现在,上面的问题几乎一概不知,

反正觉得生病了都能报销,加上价格便宜就买了。

那么这会导致什么问题?

1、理赔时并不顺利

2、后续保障并不稳定

之前我分析过几例好医保拒赔,用户有一定疏忽,但责任并不全在自己,吃了条款的亏,最后被拒赔,

跟保险公司掰扯很被动,没有专业人协助,最后发在网上求助,搞的有点像水滴筹了。

关于续保,微医保已停售,早期的平安e生保也已停售,好医保弄个个升级,升级后重新计算6年保证续保,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

但我能确定的是,如果出险理赔了,肯定会关注续保,

因为买不到保险了,只有希望已有的保险别抛弃自己。

换个角度,如果开始的时候心里就有个底,不至于后面这么恐惧和被动。

这几年处理过不少理赔,其中一些保险公司的处理方式,让我震惊。

但又能怎么办呢?

用户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是不懂条款的门外汉,

就算协商沟通,背后的规则你不知道,多少还是要吃亏。

所以我真心希望,大家以后在支付宝等平台上买保险,请先花一点时间做下功课,

在看产品介绍时,多一点理性思考,比如100%报销,是社保内100%,还是自费的也100%?

多一点逆向思考,比如你保的这么全面,那请问什么不保?

多一点长远思考,比如6年保证续保到期后,怎么办?

这些在线客服是可以解答的,是可以记录在案的。

如果回答模糊不清,则需要引起警惕。

另外有两个常见的误区,要注意下:

1、高性价比产品

很多其实是主打便宜。

虽然用户也看重品牌和服务,但架不住价格上的诱惑,

一份重疾本该要几千块,可这类平台专拿保障期限最短,缴费时间最长,保障责任又最差的给你看,告诉你几百块就能搞定,却不告诉你隐藏的条件。

当然,本身便宜不是问题,毕竟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不同。

我指的是不要把价格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

还有平台也不能只管卖,不管后续理赔和服务

2、量身定制,AI智能保险规划

这个用户稍微对比一下就发现同质化严重,根本不存在定制,

给所有人推荐的几乎都是同一款产品。

我觉得量身定制的前期是要会挖掘需求,也就是了解用户的真实情况。

这个了解不是说收入多少,房贷多少,这些数字上的。

更重要的是用户的心智上的。

比如用户是否了解保险,认可保险?

医疗险的作用是什么?买它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不买又会怎么样?

当然,这个需要反人性去思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支付宝上基金,

前几年比较火的张坤、葛兰等明星基金,不少人被套在里面。

说白了,这类基金营销夸张,加上买入门槛低。

但现在再去买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显示不可购买。

这个就很好,

用户不懂基金,但因为相信平台,相信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才买的。

现在市场很难赚钱,就先别卖,别把用户当韭菜。

保险也是一样,多一些强制提示,或者没达到某个标准,不能买。

多一些克制,这样对双方都好。

最后

介绍一下豆哥的咨询服务:

豆哥从业保险10年,原创文章500+篇,为1000多个家庭规划保障,协助理赔100+

10年来坚持客观中立,每一个方案都是我亲力亲为,每一次解答都耐心负责。

总之,豆哥帮你配置最适合的产品,并且提供理赔协助,长期家庭保障管理等售后服务。

如果你有产品咨询、方案定制,欢迎咨询豆哥

0 阅读:0

小豆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