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你可能比他还疯

老章聊历史 2024-04-05 00:10:06

“范进中举”的故事,各位朋友再熟悉不过了。还是中学生的我们就学过这篇课文,可是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呢?只是中个举人而已,至于这样吗?

各位朋友,当你了解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你可能比他还疯狂。

范进20次落榜

最先了解这个故事时,只是知道它是批判科举制度的,实则不全是。

如果我们站在范进的角度来看,他很不容易。范进一生都在考试,“二十岁应考,至今考过二十余次”,也就是20多次落榜。

如果换成我们的话,早就没有了信心放弃了,开始调转人生的方向,哪怕做个生意也好,但范进还是一直坚持着。

虽然他的思想也早已经麻木,早已经习惯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范进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考中举人。

也许他的目标并不伟大,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实际上我们也是挺佩服他的。他就像赛道上的运动员一样,没有轻言放弃。

之所以让我们感到范进可笑,主要是因为我们站在看客的角度看这件事情的,没有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没有理解“举人”身份所能带来的好处。

范进每次看到自己落榜,也许在黑暗的某个角落,不知流了多少泪,经历了多少痛苦和绝望他内心的委屈和又没有办法找人诉说。

作者吴敬梓那支锋利的刀笔向来是双刃的,他是在讽刺科举制度,但可能并没有讽刺范进的那种执着精神。

我们是否想过,范进的坚持源于何种力量呢?这当然是因为科举及第后,鸡犬能升天呀,范进一朝中举,便可以一步登天了,他那几十年的屈辱也是一朝清洗了。

昨日和今朝完全是两重天,能不发疯吗?

从贫穷到富有

范进中了举人,也就是挤进了统治阶级行列了,以前吃的是咸菜,住的是茅草屋,十几年都吃不了几回猪油,穿的也是麻布衣服。

中了“举人”可就不一样了,再也不用靠着胡屠夫的救济过日子了,也不用看他的眼色了,老母亲和妻子也不用跟着自己挨饿了。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举”意味着在朋友和邻居面前可以抬起头。套用阿Q的一句话“要什么就是什么”。

“中举”比中了五百万还高兴,可以做官,做官就有了权利,“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房子、田地、奴仆都有了,范进有发疯的理由啊。

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范进中举前,只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就连胡屠夫都可以在他面前指手画脚,范进恭敬地称呼胡屠夫为“岳丈”。只要见了任何人,范进都会给人家拱手作揖。

可是等到范进中举以后,改称“岳丈”为“老爹”,即使平时都不正眼看范进的张乡绅,都和他称兄道弟,目的就是扩大自己的权势。

虽然张乡绅是官官勾结,但也说明范进的朋友圈跟以前不一样了。

正是“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个人荣辱发生变化

范进的人生就像“鲤鱼跳龙门”,他通过了科举考试,跃过了龙门,从此人生就有了保证,有了荣华富贵。

假如范进这次还是没有上考中举人,那他还要继续穷困潦倒的生活。

也许正是在这么大的诱惑下,他才会不顾一切地坚持下来,从年轻小伙熬成了须发斑白的老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环境所致。

我们还是通过一些现象来看一看,比如胡屠夫。范进中了秀才时,胡屠夫是一边祝贺,一边挖苦、责骂。

什么“尖嘴猴腮”、什么“癞蛤蟆”,胡屠夫还“一口啐在他的脸上”,胡屠夫说范进的老娘是“老不死的”。

当借盘缠给范进时,说是把银两“丢在水里”,胡屠夫敢这样做,无非是感觉范进考不上举人。范进面对他的尖酸刻薄,屁都不敢放一个。

当范进中了举人以后,胡屠夫立马变了另外一副嘴脸,把范进当成了天上下凡的“文曲星”,他口里的“现世宝穷鬼”改成了“贤婿老爷”,“尖嘴猴腮”变得品貌非凡了,就如他自己所说“姑老爷今非昔比”了。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

人情冷暖的变化

在小说里,范进周围的邻居又是怎样的呢?在范进中举以前呀,一家人穷得快要饿死了,也没有一个好心人来帮一把。

而当范进中举以后,邻居们是争先恐后来贺喜,又是帮忙又是送钱,献尽了殷勤。这让范进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还有那个有钱有势的张乡绅,突然变得热情起来,送银子和房子。

封建社会中病态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亲戚和邻居长期的冷嘲热讽之下,范进的心理也发生了扭曲,还有什么自信可言。

范进一直处于极度的自卑当中,所以当他知道自己真的中了举人,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换位来思考的话,如果是你,你会疯吗

小结:

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抱负的读书人范进

实际上早已经死了

活着的范进是一个没有信心、极度自卑的人

他早已没有了信心,也不认为自己会中举

他去参加“乡试”,主要是不“甘心”罢了

然而当他确定自己“中举”以后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开挂了

他一贯的自卑和压抑,一下子都释放出来了

再对照“举人”身份所能享受到的一切

如果是你,你可能比他还疯狂

0 阅读:0

老章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