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江山,是汉人帮打下来的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1-02-09 15:34:41

之前的文章《​ 为什么只有几十万人的满清能接管明朝留下的一亿汉人的江山》,提到了满清能接管明朝一亿汉人的江山,就在于它能汉化。

但不管满清怎么汉化,人数总还是少的。

要打下和守住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偌大江山,还得靠汉人的兵。

在满清的体制内,汉人组成的兵,叫绿营兵,这里的“绿”,和绿林好汉里“绿”同音,不念绿色的“绿”。

01

1644年清军入关,这时候他们的全部兵力,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总共不过18万。

再扣除掉一些留守东北老家的,入关的兵力还要再打折扣。

这样的兵力,面对南明政权、李自成义军残部,以及各地的地方武装,显然是寡众悬殊。

那清政权是怎样做到快速席卷全国的呢?

一个关键就在于,他们成功吸纳、整编了投降的原明朝军队,这支新收编的军队,用绿色的旗帜作为标志,所以被称为绿营兵。

在清军征服全国各地的过程中,八旗兵起初还是绝对主力。

但问题是,他们人数少,而面对的敌人又复杂,除了要对付南明政权,还得四处镇压汉族义军,八旗军经常是疲于奔命。

针对这种情况,皇太极时,大明降将刘武元,他上奏朝廷,提出了8个字的建议:“得一省必镇定一省。”

这里的“镇定”,不是“镇压平定”,“镇”在这里指的是一个军事单位。

就是说,一个镇就相当于一个省级的军区单位,这是明朝就实行的一种制度。

刘武元提议的“镇定”,说白了就是:每攻打下一个省,就在一个省内建立一个军事单位,用来镇守当地,省内有叛乱,他们去平叛,邻省有叛乱,他们能帮忙,这样就用不着八旗精锐远征了。

你看,关键时刻,还得靠汉人的聪明才智,没有明朝的降将,满清怎么知道用明朝的军事制度哦。

皇太极采取了刘武元的建议,但这兵怎么来呢?八旗兵已经不够用了。

那就新建一个部队——绿营。

招募汉人,编入了绿营系统。

到顺治后期,大概有80万的兵力被编入了绿营,其中大部分是原明朝军队。

康熙年间,全国范围内的绿营系统,已经基本定型,18个省建立了54个属于绿营系统的“镇”,每个省都有,有的省还不止一个镇,最多的是广东省,建了8个。

02

绿营兵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补充了八旗兵的劣势。

八旗兵,尤其是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强项在于骑射,在东北平原打野战,明朝军队确实打不过他们。

但入关后,在西南山地丘陵地带,马爬不上山,丛林里又射不了箭,八旗的骑射功夫根本用不上,而当地汉人习惯了爬山涉水,山地战斗力比八旗强多了。

比如,在江南和西南地区的作战中,绿营兵就比八旗兵更管用。

再比如,顺治十六年,郑成功攻打南京,当地的绿营兵迎战,一战而把郑成功的主力部队歼灭。

从此,反清复明的民间力量就失去了主心骨,彻底断送了推翻清朝的希望。

满清能坐稳江山,绿营兵是首功。

战斗力都是战场上磨练出来的。

绿营兵为满清南征北战,其综合战斗力很快就超过了八旗兵。

康熙十三年,平三藩的岳阳之战,前敌指挥将军让八旗兵去切断吴三桂的水路粮道,八旗兵说我们的船不行啊,江上风浪大啊,百般耍赖推诿。

将军又让八旗兵去攻城,结果八旗兵没一个敢冲锋的,鸣金收兵的时候,反而“三军欢声如雷”。

康熙先后换了三位将军,也没拿下岳阳。

最后,将军们摸索出一个战术:让绿营打先锋,八旗跟在后面,反而能打赢。

对此,康熙不得不找面子说:自古汉人作乱,都是汉兵去平叛,我是不主张让满族军队上阵的,很容易破坏团结啊。

其实,康熙心里明白,八旗战斗力衰退,根本打不赢,就别上阵现眼了。

平三藩也用绿营当主力军,可见,绿营当年的战斗力很强,对清政府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再后来,随着八旗的腐化堕落,绿营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地区的作战中,绿营成了绝对主力,八旗反而成了点缀。

最极端的例子是乾隆五十二年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参战的绿营兵1万人,八旗兵只有100人。

后来咸丰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朝廷动员的兵力,绿营和八旗也保持在10:1的比例。

再后来,绿营兵也不行了,再换曾国藩的湘军上,纯汉人部队,和满清不沾一点关系。

满清偌大的江山,其实是汉人撑起的。

03

你说,绿营兵人数多,战斗力又强,为什么不把汉人江山给抢回来呢?

满清皇帝不傻,把恶魔放出笼子,也在恶魔脖子套上枷锁。

在制度设计上,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限制绿营的制度。

限制的第一招,是分兵。

比如,四川省在明朝只有一个“镇”,也就是一个“镇”级军事单位,兵力一般是1万多点。

而康熙时,四川绿营兵1万5千,却被分为四个“镇”,这样一分拆,哪个镇的兵力都不足以造反。

限制的第二招,把绿营的职能分散。

最特殊的例子是北京。

京师是军事禁卫重地,但防卫军队是八旗,绿营不设镇,仅仅有一个5000人的巡捕营,做一些维持治安的工作,从任务分配上限制绿营的重要性。

到了地方省,也是这个思路。

其实绿营兵不都是作战部队,它的职责中还有一些差役任务,比如押送犯人、把守城门、护送漕运、看守皇陵,甚至蝗灾来了,绿营兵还得去抓蝗虫。

满清时,江南富庶,北京的生活主要由江南供给,所以漕运非常重要。

这件事,交给了绿营兵来做。

绿营兵不单单的护送漕运,还得做漕运维护工作。

比如巡查河堤、修补水沟、管理码头,甚至在河岸上种树都要管。

这些看起来应该由管理河道的部门负责,或者雇人来干的活儿,都交给绿营来做。

所谓绿营,实际上是军队、警察、差役、河工的大杂烩。

这样一算,绿营的总兵力,账面上是几十万人,但真正用来上阵打仗的,就远没有那么多了。

即便是这样,清政府还要在绿营作战部队上动脑筋。

04

这就是限制绿营的第三招:武器装备。

好的武器给八旗,绿营兵的武器就很普通了。

尤其在火器上,八旗有火器营,而绿营不设这个编制,火炮倒是配备了,但一个省的绿营编制加起来,往往也没几门炮,平时还都在仓库里锁着,实弹训练的机会都不多。

绿营虽说没有火器营,可在步兵营里,也是装备了鸟枪的。

雍正年间,兵部改革了全国军队的武器编制,规定绿营兵一律以鸟枪、弓箭、藤牌为主要武器,以前手里拿长枪、大刀、三眼铳的步兵,都改拿鸟枪了。

这样的鸟枪兵大致占绿营兵力的50%。

你可能会说,鸟枪也是枪啊,一半绿营兵是鸟枪兵,这不得了了。

雍正是什么人?是帝王之术的高高手,你以为军事改革是为了增强绿营兵战斗力那么简单?

这里的门道多了。

鸟枪是给绿营兵了,但拿枪的兵,日子并不好过。

这就要说到限制绿营的第四招:内部晋升机制。

清政府很清楚,八旗兵擅长的是弓箭,而弓箭是打不过火器的。

但绿营兵里,有不少人是世代研究火药、鸟枪、大炮的,汉人玩儿火器比射箭拿手,还容易立功。

如果这些民间专家、技术能手都提干当官了,就会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绿营兵放下弓马刀枪,而去学习火器,久而久之,绿营就算没有火器营,八旗兵也不是汉人的对手了。

所以,清政府规定,绿营兵的军官,绝不许从鸟枪兵、炮兵里选,就算立有战功,也不给涨工资,更不能提干。

干得好的弓箭兵,可以升职为马兵,干得好的马兵,才可以晋升为军官。

清政府用这种晋升奖励机制,来限制绿营的战斗力。

换句话说,50%的绿营兵,确实是武器升级了,大刀换鸟枪了,但鸟枪兵不能升职,只能一辈子当兵。

这样的话,也就没有好兵愿意去当鸟枪兵,绿营的鸟枪兵也就没有战斗力,想造反也没那能力。

05

满清这样限制绿营,绿营兵想不衰败都难。

康熙年间平三藩,绿营的战斗力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

但这一代人过去,新兵就指望不上了。

乾隆晚期有一次御驾阅兵,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绿营骑兵竟然有从马上摔下来的。

到了嘉庆末年,绿营兵吸鸦片已经很普遍了,更别说克扣、空饷、窝娼、聚赌这些腐败现象了。

满清是把绿营的战斗力给摁下去了,但八旗也没战斗力了呀,入关那么久了,早就忘记骑马射箭了。

当大规模农民起义到来时,当欧洲列强打来时,偌大的满清,竟然毫无还手之力。

最后,还是靠重新招募新兵,来维持帝国的生存。

这也让满清失去了兵权,当袁世凯让大清皇帝退位时,也只能退位了。

1 阅读:109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