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历史上最惨的帝国合伙人

流年似水温柔 2024-11-29 12:15:18

他是“汉初三杰”之一,也是最悲催的中国式合伙人。他是胯下之辱的主人公,也是充满传奇的一代“兵仙”。他曾落魄如乞丐,靠漂母施舍充饥,但数年之后却位极人臣。他曾是个不知名的小军官,却一夜之间被举为大将。他曾为刘邦出谋划策,规取天下,最终却死于一位妇女之手,令人扼腕叹息。

他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淮阴侯:韩信。

韩信,字号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31年前后,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

韩信年轻时,风评不是很好,他是淮阴地区小有名气的街溜子,不务农,不经商,没有德行不能做官,生活穷困潦倒,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到处蹭饭,乡邻们都很讨厌他。《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韩信蹭饭也不讲规矩,逮到一家就往死里蹭。他曾经到南昌亭亭长家里蹭饭,一蹭就是几个月,这换作任何人心里都受不了,于是亭长的妻子想方设法支走他,韩信一怒之下,直接就和亭长绝交了。

后来韩信估计是真的蹭不到饭吃了,就去城下钓鱼,一位洗衣服的老大娘可怜他,就给他饭吃,韩信也是厚起脸皮,一连吃了十几天,估计老大娘对这个街溜子也挺无语的。

但和其他街溜子不一样的是,韩信出门溜达时,总爱将祖传的宝剑挂在腰间,从这一点来看,韩信大概是一个完全没落的贵族后裔。

一个街溜子,整天拿着一把剑到处溜达,个性十足,这让其他的街溜子十分看不顺眼,于是淮阴屠户中的一个街溜子拦住韩信,让韩信拿剑刺他,如果不敢,就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这便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关于韩信的“胯下之辱”,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但对于韩信而言,这像是压垮他脆弱自尊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一心想要改变自己屈辱辛酸的处境。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紧接着,各地反秦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在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时,韩信带着宝剑去投奔了项梁,可惜韩信不被重用,直到项梁兵败身亡,韩信依旧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兵。

后来,项羽接了项梁的班,韩信还是不被重用,他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

韩信苦无出头之日,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的老板项羽给开除了,跳槽到了刘邦那里,结果依旧不被重用,唯一的好转是韩信在刘邦这儿结识了萧何,萧何看出了韩信才能,便向刘邦举荐韩信,但刘邦还是没有重用韩信。

接连被嫌弃的韩信,小脾气瞬间就上来了,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他收拾行囊,离开军营,再次踏上了寻找明主的道路。萧何知道后,一路追赶韩信,苦苦挽留,韩信大为感动,老老实实跟着萧何回去了,这便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回去后,在萧何的一番安利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昔日淮阴默默无名的街溜子,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

韩信拜将后,为刘邦献上了著名的“汉中对策”。

“汉中对策” 的核心思想其实并不复杂,韩信先是为刘邦仔细分析了楚、汉两军的形势,实际上是着重对项羽和刘邦二人的性格展开了分析。项羽呢,属于那种独来独往、好似孤家寡人的类型;刘邦却截然不同,他特别善于招揽并接纳来自各个方面的人才。从长远的角度去审视,妄图称霸天下的项羽,因其性格及行事风格等原因,必然会遭到天下人的共同唾弃,而刘邦只需稳稳地扛起反对项羽这面大旗就好。

至于具体的策略方面,那就是首先要去夺取关中三秦这块重要的地域,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地朝着东边逐步推进、步步蚕食,等到时机成熟,便与项羽彻底翻脸,进而在这天下的大舞台上一争高下,角逐天下!

刘邦听后,非常欣喜,马上按照韩信的建议进行准备,展开东征计划。《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韩信的“汉中对策”,为刘邦指明了战略方向,这也是刘邦平定三秦的总战略。

韩信出道的第一仗就是“东归之战”,他的第一个敌人就是大秦帝国最后的战神章邯。

在这场战斗中,初出茅庐的韩信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策略,一边派曹参沿着汉水逆流而上,走祁山道,攻打陇西。一边派樊哙带人去子午道修复栈道,派骑兵大将灌婴带人出子午道,囤积重兵。

其实,这两路大军,都是迷惑章邯的烟雾弹。章邯果然中计,亲自带领主力大军增援子午道,而韩信和刘邦则趁机带人从陈仓道打了出去。

就在章邯紧急回援的时候,子午道上的灌婴,祁山道上的曹参,同时发起进攻,章邯一败涂地,最终自刎而亡,刘邦一举攻占了关中。

这场战争是韩信的成名战,不仅证明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还为刘邦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5年,刘邦平定三秦后,开始飘了,他趁项羽不在家的时候,发动了“彭城之战”。彭城一战,刘邦被打得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没,好在韩信收集了溃散的人马,与刘邦在荥阳会合,韩信又在京县、索亭击退了楚军,刘邦这才稳住了阵脚。《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彭城之战,把飘飘然的刘邦打清醒了,面对强大的项羽集团和那些摇摆不定的诸侯国,刘邦集团调整了战略规划,刘邦在荥阳牵制住项羽,韩信领兵一路向东灭了各诸侯国,最后再南下和刘邦会和,一起对付项羽。

制定好全新的战略规划后,韩信领兵一路向东,第一个目标就是魏国。

魏王豹依靠黄河天险,调集魏军主力在黄河边,阻止韩信带领的汉军过河。而韩信来了一招声东击西,乘坐木筏直接绕过魏军主力,偷袭了魏国都城安邑。等到魏王豹反应过来后,韩信已经偷家成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魏国就灭亡了。

魏国灭亡后,韩信顺手轻而易举的把代国也消灭了。

正当韩信准备对赵国下手时,在荥阳牵制项羽的刘邦,被项羽打得实在是扛不住了,派人调走了韩信的全部精锐,没有办法,韩信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数万人马去攻打实力雄厚的赵国。

赵国的相国陈馀集中了二十万精兵在井陉口抵抗韩信的军队。

韩信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派两千名骑兵每人拿一面汉军的旗帜,隐藏在山林里。

第二天韩信便率军向赵军进攻,佯装兵败,赵军一路追到了河边。汉军见无路可退,便拼命的杀向赵国军队,这时候,埋伏在山林里的两千名汉军骑兵,冲向了赵军的营地,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

赵国军队看到自己营地的汉军旗帜,顿时军心大乱,四散逃跑,韩信率军趁机前后夹击,赵国就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也称“井陉之战”。

经此一战,韩信彻底打响了名声。

赵国灭亡后,燕王臧荼看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韩信,直接就投降了。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五万汉军攻打齐国。

韩信在齐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带兵攻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陷入绝境的齐王向项羽求救,项羽派大将龙且率领二十万楚军支援齐国。

龙且虽然作战勇猛,但他看不起韩信,十分轻敌。但韩信却不敢轻视龙且,他先是撤退,然后请求刘邦调来了曹参、灌婴两支人马。

韩信观察潍水的地形后,用麻袋装上沙子堵住了潍水的上游,然后,韩信带领人马主动向龙且发起进攻,交战之后又佯装打不过。

龙且命令全军渡河追击,一举拿下韩信。

正当楚军渡河时,汉军在上游搬开了沙袋,河水喷涌而出,楚军被分割成两段。韩信立即猛烈反击,龙且势单力薄,当场被杀,另一部分楚军看着主将惨死,军心大乱,四散逃跑,韩信乘胜追击,将齐王和楚军士兵全部俘虏,齐国灭亡。

拿下齐国的韩信此时也飘了,他派人带信给刘邦,希望刘邦能封他为“假齐王”。刘邦此时已经被项羽打郁闷了,看完韩信的信后,当场震怒。还好一旁的张良踩了刘邦一脚,一个眼色刘邦马上就明白了张良的意思。于是,刘邦立马改口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此时对刘邦的威胁,为他日后埋下了祸根。

公元前203年,刘邦以分封土地为报酬,使韩信和彭越出兵,一起把项羽合围在垓下,一代霸王,自刎乌江。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落下了帷幕。

项羽死后,刘邦就迫不及待夺了韩信的兵权,收走了他在齐国的全部领土,改封韩信为楚王。

韩信来到故乡当楚王,先是赏赐了曾经给自己饭吃的老大娘,然后任命曾经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为武官,开始在楚地当王。

但韩信太强了,强得让刘邦后背发凉,强得让刘邦寝食难安,所以刘邦一直在找机会除掉这颗眼中钉和肉中刺。

没过多久韩信就被人举报谋反,韩信为了自保,做出不义之举,他出卖了钟离眜,逼得钟离眜自杀。刘邦也并没有杀韩信,将韩信贬为了淮阴侯。

面对权力的失去和地位的下降,韩信开始感到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忠于汉朝和刘邦。另一方面,他又对失去的权力和地位感到无比惋惜和不甘。

这种矛盾和挣扎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公元前197年,在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五年后,韩信终于忍不住了,越发郁闷的韩信联合陈豨意图谋反。

公元前196年,韩信的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这位家臣的弟弟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联合萧何把韩信骗入宫中,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将他斩杀,死后被诛三族。

一代“兵仙”就此悲剧收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纵观韩信的一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英雄史诗。

他早年怀才不遇,受尽冷眼与屈辱,可那满腔的抱负从未熄灭,恰似暗夜中的烛火,虽摇曳却顽强燃烧。

得遇刘邦后,他终于迎来施展拳脚的契机,金戈铁马间尽显军事天赋。他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垓下全歼楚军。一时之间他声名赫赫,成为大汉开国的中流砥柱。

然而,功高盖主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刘邦对他的猜忌日益加重,他被步步紧逼。

最终,他的野心和背叛,也让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那绝世的谋略和赫赫的战功,都随他一同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中。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