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直播间,写下《后现代文青暴富手册》

传媒1号 2024-09-08 01:15:41

互动话题:

你如何评价李诞的直播?

作者|葛缦

李诞最近又火了,却不是在脱口秀,而是直播间——近三个月,李诞在小红书开了20多场带货直播,平均每场时长4~6小时、观看人数逾20万,场场爆火、稳坐小红书买手榜TOP3。不同于多数网红在直播间里或激情带货、或暗戳戳地夹带私货,李诞无遮无掩、简单粗暴,干脆在线上开起了懒洋洋的「诞的小卖部」。上播的日常便是拆读粉丝们的来信,娓娓道来的深夜电台形式,搭配适当的风趣解读和情感马杀鸡,一路杀上小红书买手榜高位,颇有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思。而他所谓的带货,则主打一个轻松随意——奶片、牛肉干、牛脆片、葡萄酒、薏米水、书……什么舒服卖什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全自动小卖部,老顾客帮忙卖卖,是真人不是ai」。

截图来自:小红书@野生姜姜

很难想象,连剧二代、综N代都卖不动的2024,到处消费降级,连带货一哥李佳琦都忙着上综艺拓圈。从脱口秀的大舞台、到直播间的小板凳,李诞居然只用了短短几个月,便不紧不慢地掀开了小红书用户们捂紧的钱包。很少有像李诞这么成功的喜剧商人。单做喜剧或者单做商人,他都不算所向无敌。但难能可贵就在于,他身上兼具了文人的清醒与商人的狡猾,同时还摆脱了商人的油腻和文人的傲慢,从而在天时地利的筛选和锤炼中,渐渐成为了一个介乎商和文之间的「妙人」。都说李诞直播间的内容,赢在给都市女性提供了可观的情绪价值。但如果你细细翻找,会发现,零散的切片里,很难拎出一条完整的李诞价值观。那么,李诞的情绪价值,到底以什么为核心?我们来看看具体的细节——有人投稿,说「找不到工作不知道干嘛」。诞回应:「别在那想了,就是年轻的时候容易把这事看的太重」;有人投稿,说「初入职场,领导不满意」。诞回应:「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别老想着让他满意」;纵观他的话术,颇有一种禅宗布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们自己心在动」的感觉。

截图来自:小红书@Sophia

不仅如此,还有更狗血和猎奇的故事,涉及多角恋、婚外情等等越轨的内容。比如,「嫁入大户人家当正房,少爷在我坐月子的时候纳妾了,对方是个漂亮的医美姐」、「三个男人为我花了490万,这姐妹太牛了,求姐妹开班出书吧」、「摊上个恋爱脑闺蜜,知三当三,王宝钏来了都得叫声姐」……在这类炸裂的叙事中,李诞更是以惊讶代回应、以捧哏代安抚。看似条条有金句、道道是分析,实则是把推过来的雪球捏了个雪人,又推回去了。

截图来自:小红书@诞总小卖部来信

1号认为,李诞提供的从来不是什么情绪价值,而是一场类似于「618」、「双十一」的情感仪式。因此,你会发现,他的直播间里从来没有主动被传递出的焦虑,所有的情绪都被摆在各自的货架上。李诞看似淡然的读信,其实只是为互联网的普罗大众提供了一个类似「情感大促销」的场域,让他们在这里进行情绪上的自由消费。一场酣畅淋漓的情感「购买」后,不得不去自主完成一场情绪上的自我纾解和价值合理化。

情绪与欲望的仪式化解构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深夜电台,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为什么李诞的情感电台,能够突围小红书、登上买手榜?表面看,所谓的读信,是对于都市女性情感困惑的解读,达成心理马杀鸡的效果。这种程度的深夜电台,有点资历的主播和编导,完全可以实现硬控。那么,为什么是李诞火,而不是别人火?往深了探究,李诞直播间乃至李诞切片内容的最大魅力其实在于,它完成了一次欲望的奇观式展览与解构。这种完成,最有劲道的点就在于,他是层层递进式的——首先,是提供直接式的刺激、越轨体验。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过的,「少爷在我坐月子的时候纳妾了,对方是个漂亮的医美姐」、「三个男人为我花了490万」这类内容。单论这种直给的刺激,本身就具备了极大的流量价值,但单出刺激,只能达到吸睛的效果,不足以实现记忆点式的火爆。给这种刺激和越轨加了一把火的,是李诞直播间里刻意营造出的一种窥视与八卦氛围。为什么李诞被小红书粉丝戏称为「电子闺蜜」?这里面大有门道。表面看,是粉丝爱惨了李诞风趣的解读和颇有深度的人生哲学,给他起的爱称。但实际上,在所谓「夜话」与「闺蜜」的嵌入式营销中,李诞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为观众注入一种恰到好处的窥视与共同解读体验。也就是说,在李诞的直播间里,观众体会到的,不再是脱口秀舞台上公开式的李诞。而是一个私下里和你夜诉八卦、默契一笑的「自己人」。人人都有偷窥和八卦的欲望,只在夜话中才能偷偷卸下白日的伪饰,直面赤裸裸的人性咂摸。抓住了人性和欲望,李诞不火,谁火?而单论以上两种形式上的巧思,其实也不足以道尽李诞的智慧。李诞的「邪门」在于,他抓准了时代欲望的玄机,捧出了都市男女最想窥视却又不敢直视的欲望,又给出了精彩的后现代式解构。他对这类内容的解构方式是——躺平、佛系、淡然处之,最典型的处理方式,就是那句「问题不大,姐妹儿」。你说你失业、迷茫、出轨、离经叛道,你觉得你已经站在深渊了是吗?李诞会站在深渊下面笑呵呵道:「问题不大,姐妹儿,深渊之下还有深渊,深渊之上也是深渊。人生就是一场深渊啊,姐妹儿!」你看,李诞热衷的,就是这种仪式化表演。他总在策划一次次关于情绪宣泄和欲望排解的表演,完成一场场关乎后现代解构的仪式奇观。而这类奇观的营造,其实不仅仅只在直播间,它是李诞一直以来的叙事舒适圈——早期,在微博上更新「扯经」的故事,用大雅的寺庙讲人间的俗事;后来,在脱口秀大舞台上,他们讲社恐、讲职场、讲人生。无非都是从朴实的生活常态里挖掘出滑稽的细节,以一种躺平、佛系、会心一笑、淡然处之的方式,完成欲望的解构与自嘲。

截图来自:小红书@晨

从这个角度来看,脱口秀和直播间,其实只是换个地点完成仪式而已,情绪和欲望的燃烧与解构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李诞做的事情,也绝对不是简单的「观众需要什么情绪价值,我给什么」,而是「观众不敢要什么欲望,我来告诉他,其实问题都不大」。

文青想象与审美距离

既然李诞的叙事核心是「解构」,那么,为什么别的明星或素人,无法复制李诞的路?为什么,咪蒙、辛巴、李佳琦、董宇辉……这些在互联网上搅弄风云的现象级大网红们不断迭代,却从未有人探及李诞的叙事逻辑?李诞到底另辟了什么蹊径?细扒他的创作内里,他身上的门道,在于多了一层「草根文青」的身份想象。进而,他能够巧妙地与观众、与浮躁的网络时代,有效地拉开了审美距离。这里面其实涉及两方面的创意:第一,是玩「身份」。第二,一定程度上讲,在众声澎湃的当下,没有谁不想在互联网叙事语境里分一杯羹。身份很重要,你是什么,比你讲什么更重要,一个巧妙的身份是乌泱泱互联网大潮中抬咖和脱颖而出的关键。比如,全嘻嘻和李雪琴,一出场就自带「我是北大的」身份立场,让人愿意坐下来听一听,她们要讲什么。而李诞,在日积月累的镜前刷脸中,早已给自己埋下了一个讨喜的身份设定——一个被叛逆放逐的诗人、一个抛弃理想的文艺青年。这个身份有多好用?——草东、五条人、麻园诗人……近几年火了无数带点腔调与自嘲的文青。而更远一点,也可以追溯到,韩寒、大冰、三毛……每个时代都需要一个「叛逆的诗人」,带给人们换汤不换药的「诗和远方」。而李诞,恰恰找到了自己的板凳,接过了这一棒。不仅如此,李诞的第二个创意,是踩「风口」。或是巧合,或是刻意,李诞踩中了「底层视角 + 文青身份」这个讨巧的人设立场。一般意义上的文人,很容易在大片底层拼图绘构的互联网语境下变成「傲慢的公知」或者「孔乙己」。李诞的巧妙在于,他既俗又雅,像是孔乙己在世事磨打中学会了人情世故,不仅不再滑稽可笑,反而弄出一种「带笑的眼泪」的视听奇观。

圆滑不死磕,巧劲里尽玄学

如果说时机和身份给了李诞爆红的机会,那么,李诞其实还有更妙的一面——圆滑。《让子弹飞》里的经典问题是「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呢?」 李诞的圆滑,妙就妙在,他躺着,都把钱挣了。

李诞躺播,截图来自:小红书@mmqq

纵观李诞的成长历程,他身上流露出的,是一种文青里少见的「没有执念」——不断换赛道,从来不死磕。

跟多数90年左右出生的文艺青年一样,从小镇考出来的李诞,20多岁的日常就是写写微博,做点广告和设计,在狭小的文字空间里尽情挥洒千篇一律的才气。

一头粉色的非主流头发,在韩寒大名鼎鼎的《one·一个》上发表过文字,在微博上连载一些被同龄人喝彩的故事。20岁的李诞很酷,但「酷」本身是一件成本高昂却并不赚钱的事儿。彼时的李诞扎进文青堆里,虽也才华横溢,却横溢得泯然众人。韩寒的《one·一个》里从来不缺才华横溢的作者,既有知名作者如李海鹏、蔡崇达、张皓宸、大冰、李娟、七堇年等,也有陈坤、蔡康永、曾轶可、邵夷贝等跨界明星。如果在文字的汪洋里一头扎进去,李诞不见得能攀上第一梯队。

2012年,「今晚80后脱口秀」的导演叶烽,给了李诞上桌的机会。小有才华的李诞不负众望,先是为节目写段子,后来发展成为常驻嘉宾。2016年小有名气后,他还不忘把自己的故事集《笑场》给出版了。再往后,更是踩着时代递过来的梯子,从「打工人」变成了「资本家」。一路走来,他其实什么都在做,但又什么都不死磕。遇山攀山、见水划船。能写段子的时候就写段子,有机会出书也不忘自己是个文青;风口来了录点节目整点生意;不上节目,支棱个「小卖部」,大小也算个营生。

而在直播间里,他的选品也是巧劲尽显——只选最对的,不选最贵的。尽管李诞常常位列小红书买手榜前三,有时甚至是第一名。但DT研究院发布的7月小红书直播带货数据显示,李诞在总榜中排名28,预估销售额为680万+。而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他只卖一些酒饮、内蒙零食、书籍,是名副其实的「小卖部」。DT报告提及,7月,董洁、吴昕直播间客单价分别为340+、310+,而李诞直播间为80+,尽管其销量超过吴昕,但销售总额只有吴昕直播间的1/3。因此,虽然流量上来了,但相比许多大主播的销售实绩,李诞的火看上去只是虚火。有人甚至直接吐槽李诞的这种带货,是「叫好不叫座」。但事实上,正是这种不贪、不急、不傲、不装,恰如其分、有舍有得的人生巧劲,才造就了今天的李诞。李诞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后现代视角,以及文青才华,其实更归功于他本人的商业眼光。他一直都像一个「有文化的泥鳅」,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截图来自:诞的小卖部

1号结语

严格意义上讲,李诞这个妙人,根本难以复制。但从文娱观察的角度来看,李诞的「后现代文青暴富手册」却干货十足。他巧妙的叙事方式,令他无论身处脱口秀的大舞台,或者坐在直播间的小板凳,都能翻出一套脱口秀版的《夏洛特烦恼》或者直播间版的《我不是药神》——嬉笑怒骂、蕴含哲理,却又浅尝辄止,端出一派老幼咸宜的「带笑眼泪」。后网络时代,你可能会嘲讽孔乙己,却永远只会心疼卓别林和周星驰。

如果你想「站着把钱挣了」,不妨多看几遍李诞的东西。

参考文献

李诞带货,叫好不叫座

https://mp.weixin.qq.com/s/YQ4rrWsuIMjvZLJ3QJxnwQ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