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的货币,循环的股市

韬略评论 2023-01-14 10:02:02

用历史放大镜的视角分析“赤字货币化”是我选择这本书的一个初衷。因为现在有很多人对于财政赤字货币化本身存在非常多的争论,包括财政赤字货币化会不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有的人认为不会引发什么问题,因为自次贷危机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赤字货币化,以至于到了无债可买的境地。尤其以日本的货币政策为典例,日本央行的超级宽松面临无债可买的困境(2016年持有40%的未到期国债),一心想货币化却没有资产可购买,便只好买上市公司股票,以至于现在都买成近10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但是,你能想象到中国的央行如果在A股买股票买成近10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吗?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美国自次贷危机之后,本质上也是在干和日本同样的事:只要是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本质上都是一个赤字、一个货币化的行为,一个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为政府公共债务融资的行为。因此,赤字货币化本身并不是因为最近中国由于疫情叠加经济下滑而遇到的紧急情况,而是西方国家的一个普遍行为,这里边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而只要有现代经济,就不会有引发太大的通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通缩,是需求不足的问题。

0 阅读:288
韬略评论

韬略评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