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九点的咖啡馆,陈先生一边用华为手机的智能助手“点”咖啡,一边跟朋友聊着深夜的工作安排。
突然,他的朋友李女士提到,“你知道吗?
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都接入了那个DeepSeek AI系统,除了小米。
”这虽然只是一句轻松的聊天,却引起了陈先生的强烈兴趣。
他们开始好奇,小米为何还未跟上这股潮流?
带着这个疑问,他们开始了一场深度的讨论。
DeepSeek飓风来袭:国产品牌争相接入,小米为何迟迟未表态?
DeepSeek的出现犹如一场飓风,迅速席卷了整个科技圈。
2月初,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苹果合作开发AI功能消息刚刚发布,华为便捷足先登,成为第一家官宣接入DeepSeek的国产手机厂商。
紧随其后的是荣耀、中兴等品牌。
在这股狂热的接入潮中,小米却异常低调,不少米粉都在公众号和社区里纷纷留言,“小米怎么还不动?
是不是另有大招?
”
可以说,华为、荣耀等品牌的迅速响应,让人见识了AI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潜力。
只要对着荣耀手机的YOYO智能体说一句“点一杯拿铁”,AI助手便能立刻帮忙完成整个点单过程,无需用户动手。
这种便捷性让很多用户大呼过瘾,也让市场对DeepSeek的应用有了更多期待。
AI手机普及率攀升,DeepSeek能否打破“不可能三角”?
在DeepSeek进入市场之前,大家普遍认为AI技术在手机端的应用既昂贵又复杂,普及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DeepSeek的到来似乎打破了这个“阴霾”。
DeepSeek不但降低了AI创新的技术门槛,还使得以前复杂昂贵的AI技术变得平易近人。
虽然DeepSeek的幻觉率一度被质疑较高,但它通过算法和工程优化,大大降低了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成本。
换句话说,就是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加智能的设备。
这样的技术突破到底能不能让更多的手机、甚至是智能家居设备搭载AI功能呢?
业内人士持观望态度,但个人用户的期待和追捧已然显现。
从AI手机到AI PC:DeepSeek如何推动AI硬件平民化?
DeepSeek不仅仅抢占了手机厂商的头条,在PC端也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联想作为老牌PC厂商,率先宣布旗下的个人智能体“小天”接入DeepSeek,这让使用联想AI PC的用户也能体验到AI助手带来的便利。
更令人瞩目的是,DeepSeek的开源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迈向AI的成本,使得很多中小企业也有了尝试AI的机会。
这种技术普及降低了价格门槛,例如以往动辄上万元的AI PC,现在价格逐渐走低,让更多普通消费者能够体验到AI的魅力。
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DIY AI设备的视频层出不穷。
一位博主甚至在直播中展示了如何用一块开发板自制AI音箱,并且可以通过语音助手来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这种便捷的改造不仅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也激发了更多人动手尝试。
随着DeepSeek不断推陈出新,拉低AI技术成本和普及门槛的效果逐渐显现。
很多本来只能在实验室或大企业中看到的高科技,如今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投身于AI硬件的开发,这让AI设备的价格更加亲民,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尽管DeepSeek目前还有一些技术上的不完美,但它的出现确实改变了AI技术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路径。
无论是在手机、PC还是其他智能设备上,DeepSeek使得“大模型”在用户中普及开来。
DeepSeek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创新。
它让人们看到了AI普及的希望,也激发了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智能体,帮助处理各种日常事务,让科技真正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陈先生和李女士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也许小米按兵不动只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给用户更完美的体验。
”科技的发展如此迅速,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