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毛主席对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说:我还欠你父亲两万元没还

畅谈人文 2024-01-17 14:17:56

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是毛主席的英语老师。

1963年冬天,毛主席与章含之边散步边闲谈。两人从英语学习谈到英语教育,毛主席突然停住了脚步,章含之问他:“主席,您是想起什么了吗?”

毛主席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谈到教育,我突然想起我还欠你父亲两万元没有还。”

章含之好奇地追问主席:“主席,您能说说借钱的具体经过吗?”

毛主席沉思了片刻,望向天边,回忆起了40多年前的往事。

毛主席

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筹钱

20世纪初,国内民智未开,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依然占主流。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将改革社会的目光投向了教育,他们认为改革社会的关键是人,而改革人的关键是教育,当时中国的传统教育已适应不了形势,必须派学生去法国学习。

为什么选择法国,而不是英国或者德国?

原因在于,法国是当时的革命老区,对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比较友好,自然成了留学的首选国家。

毛主席积极响应号召,通过新民学会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湖南推广开来。

去法国留学之前,留学生必须预先学习法语、西方习俗和谋生的技能。为此,毛主席奔赴北京,在恩师杨昌济的帮助下,为湖南学子开办了3处留法预备班。

但是最大的难题还是没有解决,每一个去法国留学的学生,至少需要五、六百元,作为路费和日常吃住的费用。这笔钱,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毛主席只能继续为之奔走,1919年底,毛主席再次来到北京,到医院看望了重病缠身杨昌济。

毛主席

得知了学生前来的目的后,杨昌济给在上海的好友兼同乡章士钊,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毛泽东、蔡和森前程远大,若想救国民于水火,请务必重视二人。”

1920年5月,毛主席前往上海,为即将赴法留学的新民学会会员送行。之后,留在上海,继续为下一批赴法留学的会员筹钱。

当时,毛主席人生地不熟,在上海转了几圈,也没筹到什么钱,只好找章士钊求助。

毛主席根据杨昌济给的地址,找到了章士钊的住处。章士钊不认识毛主席,等毛主席提到恩师杨昌济时,他才恍然大悟,让毛主席进屋聊。

进屋后,毛主席将自己的窘况,如实告知了章士钊。章士钊知悉后,对毛主席说:“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你过几天来拿。”

果不其然,在章士钊的号召下,上海各界进步人士慷慨解囊,很快筹到了两万银元,解了毛主席的燃眉之急。

毛主席向章士钊还钱

一阵寒风吹过,毛主席和章含之从记忆中走了出来。

毛主席清了清嗓子,对章含之说:“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的。我现在准备将这笔钱还给你爸爸,不过需要分十年还,每年两千。今年的,我等下打一份报告给秘书,你找他要就行。”

章士钊

几天后,章含之回家探望父亲章士钊,并将毛主席交给她的两千元,如数交到章士钊手中。

章士钊疑惑地问章含之:“主席,为什么给我两千元。”

章含之回答:“主席说,40年前,您资助了他两万元,搞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他打算从今年开始,每年还您两千,分十年还清。”

经章含之这么一说,章士钊才想起这件往事。但他没有收下这两千元,而是让章含之转告毛主席:“当年的两万元是他募捐来的,不能算借,更不用还。”

章含之将章士钊的话转告毛主席后,主席意味深长地说:“行老(章士钊的字)生活艰难,我只不过用还钱这一借口,多给他一些生活补助罢了。他这个人的脾气,我很清楚,如果我明说这钱是给他补助,他肯定不会要……钱,你还是给他拿回去,他要是问起来,你就说,我毛泽东说的,欠钱必须要还。”

此后,每年春节前后,章士钊都会收到毛主席送来的2000元。

到了1973年,两万元全部还完。1974年春节,秘书不知道毛主席是用还钱的理由,补助章士钊,就没有再送钱。

章含之

毛主席知道后,对章含之说:“怪我没有跟秘书说清楚。所以今年他才没有给行老送钱。你回去告诉行老,钱还会继续送,不过后面算两万元的利息了。具体还多少。我不知道。只要他还健在,就要一直还下去。”

结语

与其说毛主席是在还钱,实际上他是在报章士钊当年的资助之恩。如果读者朋友有机会去韶山毛主席纪念馆走一走,就能看到毛主席给章士钊“还钱”的记录。

0 阅读:1

畅谈人文

简介:为您提供简单易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