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院士
这位将一生深潜于祖国国防事业的科学家,用无声的坚守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水下长城”。他的离去,让星辰大海多了一份寂静,但功勋的光辉将永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根据安排,他的追悼会将于2月10号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昨天,有工作人员发布了黄旭华院士灵堂的布置情况,从灵堂的布置来看,规格极高,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黄旭华院士卓越功勋的充分认可!
灵堂内,黄旭华院士的大幅遗像居中,遗像下方,是连绵不绝的巍巍群山,群山上覆盖皑皑白雪代表了祖国的万里河山!而在群山之下,是祖国的万里海涛,而一艘由鲜花组成的核潜艇造型,居于正中,正代表了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三十载,铸就深海定海神针”的伟大功勋!
黄旭华院士
黄旭华院士1926年生于广东汕尾,幼年目睹山河破碎,立下“科学救国”之志。194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他投身新中国船舶工业建设。
青年黄旭华
1958年,一纸密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加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团队。从此,他隐姓埋名30年,连家人也不知其去向,父亲临终前未能见他一面,他的母亲,直到1986年才从报纸上得知儿子所一直从事的工作!
彼时,中国核潜艇事业一穷二白。苏联专家断言:“中国没有能力造核潜艇!”黄旭华和团队在荒岛上的旧军营里起步,仅凭外国杂志的零星信息拼凑设计蓝图。没有计算机,他们用算盘计算成千上万的数据;没有精密仪器,便用磅秤称量零件,确保潜艇重心精准。
黄旭华院士和长征一号核潜艇
1970年,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仅用12年便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比美国首艘核潜艇研制时间缩短了5年。
核潜艇研制中最危险的环节是极限深潜试验。1988年4月30日,已62岁的黄旭华毅然登上404号核潜艇,成为全球首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
黄旭华院士1988年4月30日亲自参加深潜试验
试验前,参试人员纷纷写下遗书,他却自信地表示:“我对它有绝对信心!”当潜艇成功突破设计极限深度时,他挥笔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这16个字,道尽了一位科学家以国为家的赤子之心!
黄旭华院士无怨无悔
直到这次深潜实验成功后,黄旭华院士才与阔别30年的母亲重逢。面对家人的不解,他说:“对国家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份忠孝难两全的抉择,诠释了何为“国士无双”!
可以说,正是以黄旭华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真正具有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真正奠定了大国地位!在当年冷战美苏两强争霸的夹缝中,核潜艇让中国挺直了脊梁,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发展空间,维护了国家的战略安全!黄旭华院士的功勋,可昭日月!
战略核潜艇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石
黄旭华院士用一生诠释了“隐姓埋名”的重量。他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无声却蕴含磅礴之力。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留下的不仅是一枚国之重器,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总有人甘愿深潜,以沉默托起时代的巨浪!
先生虽逝,风骨长存。愿这深海之志,激励后人续写新的传奇!
在黄旭华院士灵堂的两侧,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他的光辉一生:
一生矢志卫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
卅载呕心付潜艇深海蛟龙惊世界!
黄旭华院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