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禁止采购中国制造,微软“去中国化”;撕裂加剧,走向何方?

车轱辘子话 2024-12-23 21:30:43
前言

美国科技巨头们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纷纷扬起了“去中国化”的大旗。

一、美国科技巨头的“去中国化”风暴

思科首当其冲,对供应商下达了近乎严苛的禁令,将中国制造产品拒之门外。其对芯片来源认证标准的提升,就像在中国制造与自身产品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这堵墙不仅隔绝了中国产品的进入,更像是一种科技领域的“封锁宣言”。

微软也没闲着,这个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巨头,此刻也加入了这场“去中国化”的浪潮。它敦促供应商在中国境外制造零部件,还忙着将Xbox装配线迁出中国,就连Surface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地也要求转移。惠普和戴尔同样虎视眈眈,审查采购计划,戴尔更是直接开启芯片产地“去中国化”进程。

很显然,这一系列的行动并不是巧合,这其中必然有美方政府在其后推波助澜,企图通过此番的动作限制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发展。如此做法在掣肘中国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双发关系,以及美方科技公司和中方企业的交流,影响双方市场。那如此动作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呢?

二、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中国难题”

美方的企业或许也并不想采取这样的行动,但来自政府的压力把美国的半导体厂商推向了二选一的流程。应用材料和泛林集团这两大巨头,也是被逼的焦头烂额,一方面公司业务市场、材料供应等很难完全脱离中国,但那把“政治大刀”强行切入,迫切的斩断其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因此两大巨头不得不采取措施,像是通知供应商必须寻找中国组件替代品,还不准有中国投资者或股东,为难供应商等等。

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前五大晶圆制造设备厂商近一半的营收来自中国。这就让美方此举显得有些滑稽,自行把本能够赚到的钱硬生生推走了。其实中美双方关于芯片侧重并不太相同,在这场芯片贸易中,中国提供芯片市场,而美国提供产品设备;中国的目的始发展芯片产业,而美国是为了赚取钱财,双方相辅相成、互惠互利。但是现在美方的做法直接撕破了脸皮,对于美方的半导体公司无异于自断尾翼。

美方的举动是矛盾的,看似是坚定的“去中国化”动作,但在实际的市场利益层面又是极其无力,可以料想,如果美方一意孤行,那必然的结果是中国本土芯片公司在压力下触底反弹、蓬勃发展,而美方完全将中国市场拱手让人,丢失巨大收入。

三、国产芯片的现状:产销两旺与区域集中

国产芯片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近些年来国产芯片的发展势头极猛,在多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领先世界的结果。2024年1 - 10月的统计数据像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战报,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4.8%,出口量同比增长11.3%,出口额增长21.4%,这样一组数据不仅仅展现的是销售情况,同样反映国产芯片目前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产销实力。

然而,国产芯片的出口布局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又有些奇特的棋局。它的出口区域高度集中在亚洲,而亚洲地区又以台湾、韩国、越南、马来西亚这四个地方贸易量最多,吸引着大量的国产芯片,它们合起来占据了出口金额的70%以上。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丝隐忧。这种集中性就像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一旦某个地区的市场出现波动,就可能给国产芯片的出口带来不小的冲击。

从数据来看,我国芯片进口金额同样也在增长,整体贸易逆差虽然有降低,但是这也同样说明国产芯片与进口芯片依旧存在着差距。目前完全无法脱离芯片进口,因此如果其他国家“去中国化”实施之后,中国的芯片产业、科技领域也必将遭受波及,且很难再短时间完全处理好。

四、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未来:裂缝与背水一战

美国科技巨头的“去中国化”行径,就像在全球科技产业链这张大网上撕开了一道大口子。原本紧密交织的产业链,现在被硬生生地扯出了裂缝,这裂缝还在不断扩大。美国的科技公司在政治因素的裹挟下,一步步远离中国,可是他们似乎未发现的是,如此做法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一方面,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被推到了悬崖边缘。就像被赶到了一个没有退路的战场,只能背水一战。可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个转机。中国若能在困境中崛起,实现技术突破,就有可能重塑全球科技产业格局。而其他国家也在观望,他们看着美国和中国的这场科技“较量”,思考着自己在产业链中的新位置。这就像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博弈,每个参与者都在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

结语

全球科技产业链到底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是会因为美国的一意孤行而彻底分裂,还是会在各方的权衡下重新找到平衡?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又能否在这场看似绝境的战斗中突出重围,创造奇迹?

0 阅读:0

车轱辘子话

简介:热爱社会事情分享,欢迎交流!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