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个宝,我们要把它保护好!”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北京榜样颁奖典礼上,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保护长城志愿者群体荣获年度特别奖。站在舞台上,石峡村长城保护第一人、80岁的梅景田坚定地道出这句话,简短却有力。
在过去的40多年时间里,梅景田一直干着一件事,就是发动带领村民守护家乡附近的长城。他克服重重困难,自发守护长城,挖掘长城文化。在他的带动下,一代代石峡人,接力传承,用脚步丈量长城,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座无价之宝。
石峡村,因石峡关长城得名。说起当年保护长城的缘由,梅景田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他从外地回到村里,看到长城许多点段开裂,甚至严重损毁,周围到处散落着垃圾,感到无比痛心,便下定决心要保护长城。他天天登山登长城,监督有没有拆砖挪用、私刻乱画、乱扔垃圾等行为。
石峡关长城全长8.6公里,最高处海拔1200米,地势最陡处近60度。许多地方原本荆棘丛生,无路可走,可梅景田硬是用他的镰刀,一点点开出一条巡视长城的“专线”。在他的感召下,80多名村民加入,和他一起行动起来。
保护长城,不能单靠一腔孤勇、一己之力。2006年初,石峡村长城志愿者保护协会建成了,成为北京市第一个保护长城的农民组织。
从村里到长城,有一条数十公里曲曲折折的羊肠小路,这就是长城志愿者的登城之路。大家每周都会沿着巡护路巡查一次长城,捡拾垃圾、清理杂草,耐心地向游客们讲解长城的重要性。
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巡护员在石峡段长城开展日常巡护。 潘之望摄梅景田还带着队员们拿水泥与村民们交换院墙上的长城砖,在山上遇到刻着繁体文字的砖石,他们都会背回来,其中最重的一块碑石有近35公斤重,全部捐给了博物馆、村史馆。
在他们的宣传下,村民们捡到以前留下的石夯、石碑等物件,会主动上交,一大批长城文物得到保护。
2019年,随着北京市长城文化带建设的开展,北京长城保护员队伍成立,这是保护长城的“正规军”。长城保护员需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重点地段全天巡查,一般地段定期巡查,出险点快速处置,长城野游科学管控,以此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梅景田的女儿梅兰芬和外甥女刘红岩就是在梅景田的感召下,通过考试成为了长城保护员。
梅兰芬在烈日下巡查长城,作为保护员,他们不仅要清理长城上的杂物,还要仔细观察并上报险情。“打我记事起,舅舅就天天路过我家,我家是他上长城的必经之路。”刘红岩说。刘红岩还是长城讲解队小队长,和村里人一起为游客讲长城故事;带着夏令营的小朋友们行走长城、寻找城砖,“就像舅舅曾经带着我一样”。梅兰芬则会学着父亲当初的样子,时常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爬长城,给他们讲长城的故事。
就这样,石峡村保护长城的接力棒不断传递。
长城也给石峡村以回赠。长城资源吸引了从小在长城脚下长大的延庆人贺玉玲返乡创业。贺玉玲利用村内的18个院落,与各位乡亲一起,依托长城资源,精心打造“石光长城”精品民宿,设立“石光咖啡馆”“石光书屋”和村史馆,使这个紧靠大山的村子,靠着长城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员工们也紧跟保护员的脚步,一起走上了守护长城、弘扬长城文化的道路。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石峡村村民守护长城的行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会像守护家园一样守好长城,让接力棒一辈一辈传下去。”梅景田和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
记者手记
对长城精神的最好诠释
从梅景田,到石峡村村民、“驴友”志愿者,再到梅景田后人、专业保护员,一代又一代人,扛起了守护长城的神圣使命。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而石峡村志愿者群体保护长城的故事,就是对长城精神的最好诠释。
保护长城,人人有责。群众的力量无穷,让万里长城屹立不倒已经成为石峡村村民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坚守。新征程上,保护长城的故事,也会成为传承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