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我们连队一战友叫刘瑞辉,当了三年兵,服役期已满,又留在部队当班长。当时已实行考军校提干制度,他文化底子不厚实,很有自知之明,感到自己考军校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就没有参加过军校招生考试。
元月份回家探亲,刘瑞辉想,虽然留队了,但提干是指定提不成,不如趁这次探亲的机会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定下来,否则退伍回来娶个媳妇挺费劲,起码得多掏彩礼钱。
经人介绍,刘瑞辉找了个农村姑娘。姑娘看他个子不低,穿一身65式军装很帅气,虽然不是军官,将来也可能退伍回来,还是看上他这个人了,就点头同意了。于是,两个人的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没领结婚证,农村人也把定亲这事看的挺重。
没想到的是,刘瑞辉归队后不久,上级就决定让他到教导队培训了几个月提干了!因为实行军校招生考试制度后,部队停止了从士兵中直接提干,部队每年还要安排一批干部转业,军校培养干部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八十年代初期的那些年部队暂时出现了基层部分干部空档的问题,所以挑选一些优秀班长进教导队培训几个月就提干补充到部队基层。
老刘这一提干身份就变了,随之而变的是他的小心思,他夜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想了很多。他想到那次回家探亲不该着急慌忙就把亲事定下来;他想到姑娘模样一般化这还在其次,关键是农村户口,将来生个孩子还是农村户口,农村人要奔出去有多难啊!要想随军得提到副营职,提不到副营职军龄得熬到满15年才够条件,没准不够条件就让你转业了!要是找个城镇户口、吃商品粮的,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老刘同时也想到,跟人家姑娘定了,退了道德上会受到谴责,良心上过不去,在部队影响也不好。尤其是在那个刚改革开放不久,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得到解放的年代,他的思想顾虑还是比较大。但为后代计,他还是下决心想退掉这门亲事,却被他爹一锤子给砸了回去。
秋天的时候,刘瑞辉休假回家,当他跟他爹娘刚透露出退婚的想法时,立即遭到他爹的坚决反对和强力弹压。他爹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正直的好人,在村里是个极要面子的人,老人家本身就接受不了这种变心的事,于是瞪大眼睛骂道:你娘个x的,你想当陈世美呀你?你当战士的时候人家姑娘没嫌弃你,你提了干了就放不下你了?做人要讲诚信讲信用唻,说话不算数你还算个人不算?你还穿得军装唻,你对得起那身军装喽?你退婚唻你还,你退了你不嫌丢人老子还嫌丢人唻,在众人面前你让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
被老爹这一顿臭骂,刘瑞辉半天抬不起头来,他娘也趁机劝他可别退,咱这样的人家可不能做这种对不住人的事。刘瑞辉这才把心收回去,自此,再也不提退婚的事了。第二天,他骑上自行车,带上礼品就到女方家了……
后来的事就是结婚生子,刘瑞辉在副营长的职位上转业到张家口市工作,他媳妇也随军先在部队服务社上班,后来又安排到社区工作。老刘的嘴一直很严,这么多年过去了,它媳妇从来也不知道他曾有过想要退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