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商业领域中,知识产权的争夺战屡见不鲜,而最近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件便是哪吒汽车与光线影业之间关于“魔童哪吒”商标的争议。这场纷争不仅牵涉到两家企业的商业利益,更引发了公众对于商标权、文化IP保护以及企业策略的广泛讨论。
故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哪吒汽车,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的新兴企业。自其成立以来,哪吒汽车便以“哪吒”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IP为核心,构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角色,其形象深入人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更蕴含着不屈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内涵。哪吒汽车巧妙地借用这一角色,为自己的品牌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市场竞争力。然而,就在哪吒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商标争议却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
争议的另一方,是光线影业,一家在电影领域享有盛誉的制作公司。2019年,光线影业推出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该片以其独特的创意、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票房成绩斐然,迅速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一部里程碑之作。随着电影的火爆,光线影业也顺势注册了魔童哪吒”等相关商标,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文化IP的影响力。
哪吒汽车认为,光线影业在明知其已拥有“哪吒”系列商标的情况下,仍然注册"魔童哪吒”商标,存在恶意抢注行为,这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更可能误导公众,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哪吒汽车向商标局提出了对“魔童哪吒”商标的无效宣告请求,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为复杂。经过商标局的详细评审,哪吒汽车的无效宣告请求并未得到支持。商标局认为,虽然哪吒汽车确实拥有“哪吒”系列商标,但汽车与动画属于完全不同的行业范畴,公众绝无可能将能够变形的汽车与能够变身的哪吒形象相混淆。因此,“魔童哪吒”商标并未构成对哪吒汽车商标的侵权。这一判决结果无疑给哪吒汽车浇了一盆冷水,也让其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
此次商标纠纷,对哪吒汽车的品牌战略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品牌拓展的角度来看,失去“魔童哪吒”商标的使用权,无疑会限制哪吒汽车在相关领域的布局。原本计划借助“魔童哪吒”这一热门IP进行品牌推广的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前期投入的大量营销资源也面临着调整甚至浪费的风险。
哪吒汽车选择用“哪吒”这个名字来做品牌名,心里肯定是希望借助这个IP的影响力,让自己的品牌更容易被识别,并且让用户对自己的品牌更有好感。“哪吒”这个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非常经典的,大众对它的认知程度很高,而且这个形象能够引起人们在文化上的共鸣。然而,光线影业依靠《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热门影视作品,早就把“魔童哪吒”等相关形象深深植入到大众的心中,形成了一道非常强大的IP壁垒。这一次商标争夺失败了,不只是让哪吒汽车的品牌IP化战略受到挫折,还很可能影响到它未来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