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为何诸葛亮只愿助刘备而不是曹操?

尚书乔 2021-01-22 17:01:01

《三国演义》中,为何诸葛亮只愿助刘备而不是曹操?之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心中也的确会有这个疑问,以诸葛亮之才华,以曹操之实力,倘若诸葛亮不助刘备,而是出山就辅佐曹操,这难道不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难道不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组合吗?或许,有诸葛亮相助,会让曹操更加如虎添翼,在曹操手里就完成了一统江山的大业呢?

诸葛亮

后来,仔细想了一下,不只是老板挑员工,反过来,员工也会挑老板。如果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他为什么不去帮助曹操而选择帮助刘备,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三观上的原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诸葛亮不会选择这样的人作为主公;而刘备则是汉室宗亲,跟着这样的主公名正言顺,易得民心;二是个性上的原因。曹操其人两面性比较严重,伴君如伴虎,诸葛亮不会选择这样的人作为主公;刘备其人求贤若渴、急需人才,而且礼贤下士、真心相待;三是重要性上的原因。曹操事业已经如日中天,手下谋士如云,诸葛亮如果投靠曹操,最多只是“锦上添花”,绝不是“雪中送炭”,不一定能得到曹操的倚重;刘备事业刚刚起步,手下几乎没有像样的谋士,诸葛亮帮助刘备,绝对算得上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必然能得到刘备全身心的倚重。

刘备

诸葛亮愿助刘备的第一个原因是:三观上的原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诸葛亮不会选择这样的人作为主公;而刘备则是汉室宗亲,跟着这样的主公名正言顺,易得民心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诸葛亮作为读书人,在三观上无法认同曹操这样的做法,很多读书人都认为曹操是“逆臣贼子”,选择曹操会被人认为是“助纣为虐”。相比之下,诸葛亮只愿选择刘备作为自己的主公,因为刘备虽然出身草根,但毕竟是汉室宗亲,而且刘备志在兴复汉室。选择辅佐刘备,深得民心、名正言顺。

曹操

诸葛亮愿助刘备的第二个原因是:个性上的原因。曹操其人两面性比较严重,伴君如伴虎,诸葛亮不会选择这样的人作为主公;刘备其人求贤若渴、急需人才,而且礼贤下士、真心相待

《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复杂多疑、心狠手辣、反复无常的个性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示,迎合了曹操心意的时候,大家都有好处,但是万一忤逆了曹操,后果是严重的,往往让人不寒而栗,很有可能片刻之间,脑袋就得搬家,诸葛亮怎么会选择这样个性的人做自己的主公呢?相比之下,刘备宽厚仁义、礼贤下士的美名传播四海,诸葛亮早有耳闻。更何况刘备为求得诸葛亮,经受住了三次考验,由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看出来了刘备的真心和诚意,也看出来了刘备的确是仁慈之主。这就决定了诸葛亮宁愿选择刘备。

刘备等三人三顾茅庐

诸葛亮愿助刘备的第三个原因是:重要性上的原因。曹操事业已经如日中天,手下谋士如云,诸葛亮如果投靠曹操,最多只是“锦上添花”,绝不是“雪中送炭”,不一定能得到曹操的倚重;刘备事业刚刚起步,手下几乎没有像样的谋士,诸葛亮帮助刘备,绝对算得上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必然能得到刘备全心全意的倚重。

《三国演义》里,在诸葛亮还没出山前,曹操经过数年打拼,初步稳定了北方,已经攒下了相当丰厚的家业,事业已经如日中天,手下良将无数、谋士如云。如果诸葛亮出山投靠曹操,对曹操来说,只是增加了一位重量级的谋士,但实力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所以,最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绝对不能算是“雪中送炭”,诸葛亮不一定能得到曹操的倚重。从曹操第一次和诸葛亮接触时,认为诸葛亮是“诸葛村夫”也可以看出,在曹操心中,诸葛亮并没有太重的分量。

隆中对

相比之下刘备这么多年以来,东奔西跑,连一个像样的团队和根据地都没有,一会儿被人撵得跑这里,一会儿被人撵得跑那里,朝不保夕,四处找人依靠,可以说是凄凄惨惨。这个时候的刘备事业才刚刚起步,手下没有一个真正拿得出手的谋士,正是迫切需要诸葛亮这样名声显赫的人才,所以,刘备才会排除一切干扰,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要拜访诸葛亮,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经过三次有意考察,已经深知在刘备心中,自己的分量有多重,所以,诸葛亮如果帮助刘备,绝对就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必然能够得到刘备全心全意的倚重。

0 阅读:3
尚书乔

尚书乔

人生就该大闹一场,再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