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歆小迪
01
昨晚躺在床上睡不着,夜深人静中,一个女人尖厉的吼声穿入耳中。
“我和你爸这么辛苦,都不是为了你,我们赚的钱都花在了你身上,让你上最好的小学,给你报最贵的兴趣班,你却一点也不认真,你说你这样对得起谁,我看你就是来讨债的......”
原来是邻居在教育做作业不认真的孩子。过了很长时间,那位妈妈还在 ‘苦口婆心’的诉说,孩子却一直没有啃声,估计正低着头挨批呢。
这画面似曾相识,勾起了我曾经的回忆。小时候我们姐妹俩成绩不好,多看一会儿电视,多在外面玩儿一会儿,不想写作业,不听话了,总之一不合妈妈的心意,就会挨数落,而且每次都会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们,你们还......”,这几乎成了我妈的口头禅。
以至于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出生是一个错误,是我的存在,造成了妈妈的不快乐,是我拖累了妈妈,对妈妈有深深的愧疚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过别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后,对于妈妈的“我工作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话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厌恶。
02
为什么那么多妈妈都喜欢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呢?
知乎网友砚谷墨清解释说:“制造内疚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模式,其原因是为了获得控制感。”
她们的潜台词就是:“孩子,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要听我的话,要乖,否则你就是不孝。”这种付出的背后恰恰是一种控制感。
她们想用自己的付出来感动孩子,控制孩子,可这只能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与妈妈对着干。
前段时间,台湾女星狄莺18岁的儿子孙安佐在美国读书期间因涉嫌恐吓,遭到美国警方逮捕,之后在其寄宿住处查获了枪枝及1600发子弹,引外界华然。
她儿子出事后,狄莺的教育方式被不少网友诟病。她一个节目中曾坦言,从儿子1岁起,她就开始跟儿子讲道理:“妈妈辛辛苦苦打拼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你啊,希望你考到更好的分数,你怎么就不懂妈妈的良苦用心呢?”
可让她不解的是,儿子并没有因此而听话。虽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妈妈,他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的孩子身上,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寄希望于孩子,孩子一做不好就抱怨“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能不争气”。
这种拿自己的付出来说事儿的父母,是希望以自己的辛苦来感动孩子,让孩子内疚向自己妥协。
美国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将这种行为非常形象的定义为——情感勒索。
在亲子关系中,无论是威胁还是感动,当父母把付出或要求摆上台面的时候,孩子就已经陷入情感勒索中。
《情感勒索》一书中也讲到:当亲密关系和安全感被摧毁以后,孩子的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也就随之消亡。被家长情感勒索的孩子会陷入突如其来、有苦难言的窘境。
虽然孩子对家长心存怨恨,却无法通过宣泄气愤和挫败感而获得解脱。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压抑这些不快的感受,久而久之会以被压抑的形式浮现出来,如抑郁、焦虑等。
在父母的情感勒索下,孩子可能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违心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这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摧毁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自卑,缺乏主见。
03
妈妈们一桩桩一件件列出自己为孩子做过的事,在这种“成就感”里满足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话不但对孩子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坏的影响。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最好的我们》中,余淮的妈妈就总是以牺牲者的姿态出现,以爱之名义绑架余淮。
“我成天照顾你爷爷奶奶,你爸一个人在非洲工作挣钱,你看我这衣服,都穿了几年了?你以为我不想穿新衣服啊......”,余淮妈妈总这么说。
她省吃俭用,几年穿一件衣服是为了余淮,老公去非洲工作是为了余淮,甚至她活着都是为了余淮。
尽管余淮阳光开朗、乐于助人,努力上进,可他身上背负了来自家庭的、妈妈的压力太重,让他焦虑不安。
这就是为什么余淮是那种一到重要考试就出问题的“倒霉孩子”,因为他总不能轻松上阵。
他知道自己是家庭的希望,不能出一点差错。可事情往往这样,越是紧张越是做不好,高考时他没发挥好,独自跑到邻市的实验中学复读,拒绝和所有人的联系,包括最好的同学,连号码也换了。
父母长期的牺牲,让余淮无法平静对待自己的失败,他因自己的失误让家庭希望破灭而内疚自责。
苦情式的教育总是这样,认为亲情绑架特别伟大,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孩子肯定会感激而顺从自己。殊不知,这些随口而来的语言指责,却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父母把自己的压力转移给了孩子,而孩子一旦做不好,就觉得对不起父母,自己很没用,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也有的父母整天都把“为了孩子”挂在嘴边,是希望孩子能记住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后成才了孝顺自己,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知乎上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经历:我妈经常说如果不是因为我,她就怎样怎样,我做什么都是为了你,结果你现在还这么不上进......
有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失利,回家被批的晕头转向,感觉自己的存在就是这个家庭的耻辱。一度想去死,动脉都找着了,就差一刀扎进去就解脱了的时候,发小莫名其妙的给我打电话,不接,还打,挂了,还打......
万般无奈之下接了,结果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约个饭,撂下手机突然就不想死了。
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为你做了很多,你也为他们承受了很多。甘愿遭受语言暴力其实也是一种很大的付出。你又不是欠他们的,哪怕是你的出生,也并非是为了你,无非是传宗接代的需要......
虽然从文化的角度说,百善孝为先,但是想开了,谁离开谁活不成,别太把父母当回事,太当回事了他们也觉得自己特是回事了。
父母的这种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话,竟差点害了孩子。虽然孩子最后没事,可孩子心里变化值得我们反思。孩子并没有因为妈妈的诉苦而感激妈妈,相反更不在意妈妈的付出了。
一篇文章里看到一句话说的很好:内疚是能量最低的情感。
心理学上有个“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中国妈妈的“诉苦”、“恐吓”之类的教育方式就如北风一样,是无法让孩子从心里感恩妈妈。
最近朱雨辰妈妈因待儿子的方式,上了热搜。
朱妈妈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为儿子熬梨汁喝,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别人家的妈妈为儿子独立而高兴,而朱妈妈在看到儿子会做饭之后却觉得对不起儿子,觉得自己当母亲失职了。于是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千里迢迢背着80只大闸蟹跑到北京做贴身大厨兼保姆照顾儿子。
她自己也说 “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里就是奉献,我一个人顶两个菲佣!”
在她的思想里,女人就应该做贤妻良母。她是这样做的,所以也要求未来儿媳也这样,她甚至直接承认,过去她对儿子的每一段恋情都干扰了。
可儿子是要找对象不是找保姆,况且像她这样的妻子,恐怕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大概就是朱雨辰至今单身的原因吧。
朱妈妈养育方式不仅影响了儿子的感情,还影响了女儿的婚姻观。
朱雨辰的姐姐,今年40多岁,也还是单身。她有婚姻恐惧症,直言自己没办法像妈妈一样担负起如山般的责任,所以不敢结婚生子。
妈妈给孩子的婚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可见,妈妈这种近乎窒息般的爱,给孩子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影响,几乎毁掉了婚姻幸福。
04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所以,不要再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话了,这是对孩子最残忍的。
其实,你不说,你的付出孩子也会看在眼里,你的辛苦,孩子也能感受到。但若将此变成抱怨,就难免成了孩子难以承受的情感负担,也难以引发健康的“感恩”之心。
我们或许可以换一种说法“哎呀,今天忙了一整天,真的好累。宝贝,如果你愿意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就太好啦。”
“妈妈虽然工作有时候很辛苦,但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再辛苦也都值得。妈妈也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努力的事情。”
生孩子、养孩子,母亲确实需要消耗很多精力,放弃一些东西,但这都是我们自己愿意的,不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给孩子增加压力,更不应该放债于孩子,况且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作家冯尘就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