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现象引起社会上广泛关注,原来超过200家的医药机构,主动申请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这样的现象让老百姓心中直犯嘀咕,不知道怎么个情况,这医院难道干倒闭了,以后看病报销应该怎么办。
这么多医院退出医保到底是好是坏,这以后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影响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集体退出医保
没想到医疗圈也有大新闻了,最近大批的医院主动退出医保,这操作属实是让人震惊,引起了众多网友热议。
“我们的保费年年攀升,集采后药品品质下降,老百姓的生路在哪里?”“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退休难,养老难。”
看来大家对于此操作并不理解,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有网友表示断掉了滥用药的可能,其实对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老百姓是绝对的好事。
只是没想到这退出的医院竟都是自己主动申请的,曾经人人申请的医保资格竟然不香了。
想当年,医保资格对于许多民营医院和药店来说,那可是“黄金入场券”,相当的珍贵。
而民营医院有了医保,才有能力和公立医院去竞争,慢慢从边缘化走向市场主流。
而药店有了医保定点,有慢性病的患者才愿意来这儿买药,药店的客流和销售额都有了保障。
为什么这些医院要退出医保呢?对于一些中小型民营医院来说,一是自身没特色,竞争力弱,吸引不了患者。
二是在经营上动了歪心思,想靠不正当手段获利,结果在医保严监管下混不下去了。
三是适应不了医保改革,药品集采让价格大降,想靠小聪明骗取医保基金根本不可能,还可能连续亏损,运营越来越难。
不过,也有例外哦,像走高端服务路线的医疗机构,就一直没接入医保。
因为医保虽然能带来一定病流量,但监管限制多,报销费用有时比医院定价低,对追求创新和高质量服务的医院来说,这些限制反而阻碍发展。
医保大改革
近几年来国家医保局开始加大监管,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和大数据检测以此彻查违规行为。
然而在这种严厉态势下,被发现存在重复收费、不当治疗等违规行为的医院决定主动退出,以逃避检查。
但一些小医院由于技术和管理原因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在面临新的改革环境下可能会亏损,因此决定选择退出。
针对医院纷纷退保的大动作,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分析指出,这些机构可能难以适应DRG/DIP等医保支付改革,需在规范要求和市场竞争中寻求转型。
在如今医保改革和严监管下,民营医院得合规经营,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国家为了平衡患者、医院与医保三方的利益,支付方式改革之后,根据病种实行“捆绑支付”,公立医院将通过规模效应来控制成本。
这一制度的出发点是在控制医保支出的同时,提高医院的诊疗规范性和效率。
确保患者在花费最少的钱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真的会这样吗?不会影响到老百姓吗?
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其实,有没有影响看你怎么看待,部分医院、药店退出医保后,老百姓去这些医院看病需全自费,费用可能更高。
而且一些常见病、小手术、康复理疗等项目,以前医保能报销一部分,现在可能要全部自费。
并且退出医保的很多都是基层民营医院,大部分都是分布在社区、县城等地方。
这些医院如果退出后,老百姓看病就面临着距离自己近的医院没有,所以只能去更远的大医院。
而且对于普通病人可能差距不是特别大,但是对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的病人差距就很大了。
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将会面临着更多不便,如路途奔波、排队时间长等。
而且老百姓以前在医院可直接刷医保卡报销,现在有些医院退出医保后,看病需先问清楚能否报销。
如果能报销的可能要自己先垫钱,再拿着发票去医保局报销,手续繁琐,如果患者急症治疗,很影响看病的进度。
其实无影无形中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毕竟以前看病的流程习惯了,也许年轻人可以适应、折腾,但是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
退保的发展趋势
当然短期时间内大家看到的都是不利于自己生活的,对待这一改革有抵触心理。
其实在国家这样的监管下,老百姓在医院或者药店可以得到保证,为什么这样说呢?
以长远目光来看,那些存在骗保、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医院被清理出医保体系。
我们去医院难免拿着医保卡,一个小小的感冒给你开了一堆药,美曰其名为了把病快点看好,而我们抱着医保能报销的态度,也对这些表示没那么在意。
但是时间长了,积少成多的情况下,你会发现怎么加在一起多花了这么多冤枉钱。
在合理有效的规范下,我们的利益也会被保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医保基金也不会被乱花,能更合理地用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身上,使医保体系更加健康、可持续。
而且留下来的医院为吸引患者,会更加注重提升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比如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费等,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然国家也会采取措施扶持基层医院,加强医生培训,引入先进设备,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让老百姓能更合理地选择就医机构,在基层医院就能看好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
并且在国家对药品采用的“以量换价”的策略下,药品的价格也大幅度下降。
所以我们应理性的看待这件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也许对国家医疗的进步是一个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