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死得最可惜的四位绝世名将,他们不死,能否改变三国?

史书凌轩阁 2024-10-08 09:31:05

1、孙策

东汉末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动荡不安的时代,天下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风雨飘摇之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群雄纷纷崛起,为了争夺中原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逐鹿之战。

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情义与狡黠相互交织,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那些枭雄们将天下视作一个巨大的棋局,而无辜的生灵则被当作随意摆弄的棋子。他们的每一招、每一式,背后都浸透着无数的血泪,充斥着无尽的权谋与争斗。

而孙策,无疑是其中一位令人不禁扼腕叹息的枭雄!孙策的个人能力之强,足以与曹老板相媲美。他不仅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够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奋勇杀敌,还拥有非凡的智慧,懂得审时度势、笼络人心。

倘若孙策不是英年早逝,或许历史的走向将会截然不同。也许就不会有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有的只会是曹魏与东吴的双雄对峙!

孙策相貌英俊,堪称翩翩公子,英姿勃发,那出众的容貌与非凡的气质,也许也只有他,才配得上大乔那般倾国倾城的佳人。要知道,东吴这片土地似乎向来盛产帅哥。

对孙伯符的描写大概是“美姿颜,好笑语”,这短短几个字,却生动地勾勒出了他的迷人形象。孙策无论走到哪里,百姓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孙郎”。易中天在讲三国的时候曾明确指出,这个“郎”字,就是帅哥的意思。孙策走在路上,旁人便会热情呼喊“孙郎”,那种感觉,就如同在当今的学校里,他是备受瞩目的校草,其他人见了都得由衷地喊声大帅哥。

孙策是一个胸怀雄心壮志和崇高理想的年轻人。孙坚不幸离世后,他没有被悲伤和困境所击倒,而是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决断力审时度势,毅然选择投奔袁术。为了获取袁术的信任,他不惜舍命杀敌,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最终,他的英勇表现赢得了袁术的认可,得以带走孙坚的旧部。

有了这一坚实的班底之后,孙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以仁德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拥护。他率领部下南征北战,先后占领了江东六郡,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霸业。

要知道,在取得这一系列辉煌成就的时候,孙策才仅仅十七岁,却已然展现出了王者风范。如此年纪轻轻,便能有如此作为,实在令人赞叹不已。再想想咱们大多数人的十七岁,还在为学业烦恼,打王者游戏都上不了王者段位。

孙策与周瑜志同道合,他们的理想绝不是偏安一隅,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他们怀揣着更为远大的抱负,渴望取西川,拿下益州甚至是汉中,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成就一番更为伟大的事业。

然而,命运却对孙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英年早逝,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梦想。至于他的弟弟孙权,虽然也有一定的才能,但相较于孙策而言,只能是守住哥哥留下的基业,在开拓进取、争霸天下方面,确实显得能力有所不足。

2、周瑜

《三国演义》出于抬高诸葛亮的目的,将周瑜刻画成了一个心胸狭隘之人。然而,真实的周瑜,实则是一位几近完美的儒将。他才华横溢、博学多识,能文善武。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吴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而奠定三足鼎立局势的赤壁之战,正是周瑜的杰作,亦是他的绝唱!倘若没有周瑜,曹老板必能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进而夺取东吴,随后拿下西川!可惜,曹老板遭遇了周瑜!

周瑜和鲁肃,分属东吴的两个不同派系,他们对待刘备的态度存在差异。鲁肃所想乃是联合刘备,共同应对曹老板。周瑜则意在吞并刘备!

倘若周瑜未曾英年早逝,想必他会比刘备更早出兵伐蜀,并且会趁早铲除刘备!只可惜,上苍未曾赐予周瑜这样的机遇。

许多人认为周瑜耗费一年时间攻下南郡是其军事水平欠佳的体现,在此,我认为有必要予以解释。暂且不论其他,单说同样是江陵,曹丕几路大军围攻身患疫病仅有 5000 人的朱然,耗时半年多却以失败告终。

甘宁仅率几百人抢占夷陵,曹仁即刻派遣十倍于其的人马进行反扑,周瑜这边便“兵少不足分”,双方兵力大致相当。曹仁据守城池,《吴录》记载城中兵强粮足,还有援军和骑兵,况且南郡向来是闻名遐迩的坚城,自古以来攻坚便极为艰难,在兵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想要攻占这样一座坚城,无异于痴人说梦。

更何况周瑜这边还是弃船上岸作战,说好听点有一个关羽协助,两千兵还得自己派出,关羽还且战且退,谁占据优势不言而喻。况且曹仁在此战中几乎毫无破绽,而周瑜派遣甘宁抢占夷陵,又击败前来救援的大军,布道截断后路收获战马,受伤后起身逼退曹仁,可见能够攻坚成功已然纯粹是实力超凡了,更何况公瑾此战致使敌军损失大半。

横向对比一番,瞧瞧同期三国类似的战役状况如何?刘备大军围攻雒城一年,还折损了庞统;关羽大军围困城墙多处坍塌只剩几千兵且缺粮的曹仁数月;曹操趁二袁内斗攻打邺城半年;曹丕几路军围攻 5000 人的江陵半年。这里面有两场还是失败的,如果说周瑜这样都算打得不好,那三国之中还有谁能称得上打得好?

3、高顺

根据《三国志》的详实记载,高顺实乃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高顺所统领的乃是吕布麾下的精锐骑兵——陷阵营。这支队伍虽仅有七百余兵,但对外号称千人,他们所配备的铠甲以及战斗器具皆精练齐整,令人瞩目。每逢陷阵营发起攻击,敌军无不溃败,故而获名“陷阵营”。

建安三年,吕布派遣麾下大将高顺进击刘备。彼时的刘备,可谓一穷二白,处境艰难。曹操知晓后,派遣夏侯惇前往支援刘备。然而,即便刘备与夏侯惇联手,依旧被高顺所击败。这场战役中,夏侯惇甚至因此失去了一只眼睛,战况之惨烈可见一斑。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高顺此次正面击败的乃是在三国中人人皆知的“万人敌”关羽、张飞。要知道,夏侯惇和刘备,那也是智勇双全、名震一方的将才。

后来,吕布部将郝萌在袁术的恶意挑拨之下,竟然起兵反水。在这危急关头,又是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高顺,率领着精锐无比的骑兵“陷阵营”迅速出击,成功收拾了郝萌,化解了吕布集团的一场重大危机。

高顺曾屡次向吕布进谏忠言,吕布心里虽明白高顺的一片忠心,却始终未对其予以重用。此次由于郝萌的叛变,吕布变得更加猜忌多疑,不再相信其他人,逐渐疏远了高顺,转而任人唯亲。吕布甚至将高顺统领的陷阵营交给了魏续统领,而后来背叛吕布的恰恰正是魏续。

高顺完全有资格位列名将之席,他的麾下拥有一支骁勇善战、威名赫赫的骑兵队伍,便是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陷陈营。然而,在吕布神勇无敌的光环笼罩之下,高顺的光彩便显得暗淡了许多。再加上吕布那短浅的战略眼光,高顺的卓越才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无疑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高顺更是一位忠臣义士。他死心塌地地跟随吕布,哪怕他心里清楚吕布难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即便吕布处事如此不公,对待他如此薄情,高顺却从未心生恨意,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忠诚。后来,下邳城被攻破,高顺坚决拒绝投降,只是默然不语,以颔首示众,坦然面对生死。实在是可惜了高顺这一员猛将,如果当初高顺归降曹操,想必他所取得的成就绝不会低于张辽。

4、关羽

不得不说,孙权在背后偷袭关羽这一决策,着实并非明智之举。孙权此人,其格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眼光亦显得颇为短浅。要知道,在周瑜离世之后,东吴实际上已不具备吞并西蜀的实力,这一点孙权内心是十分清楚的。而且,孙刘联盟一旦破裂,那么东吴和西蜀都将面临被曹魏逐个击破、吞并的巨大风险,这乃是三国局势的基本基调所在。

荆州固然极其重要,然而刘备绝非蛮不讲理之人,他已然归还东吴三个郡,自己手中仍握有四个郡。难道孙权就真的差那四个郡不成?关羽攻打樊城之时,对曹仁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其攻势之凶猛,以至于打得曹老板都动了迁都的念头。

关羽“威震华夏”这一评价,或许其本身不算太过重要,真正关键的是后续的发展,曹操竟然准备迁都了。实在是待不下去了,最糟糕的情况甚至可能是关羽直接攻克许昌乃至长安关中地区。当时,曹操的宛城、汝南等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叛乱,这些皆是关羽所打出的威望所致。甚至刘备集团大有重演汉高祖刘邦故事的态势,由蜀中进军三秦之地,这般局面确实令人感到可怕。

后面,曹操将整个北方军团,除了驻守幽州防备乌桓的部分,其他包括合肥张辽军团在内,全部调了过来,准备对关羽进行阻击。于禁被俘,曹仁被围,对外联系孙权,偷袭江陵,对内勾结糜芳、傅士仁。曹操这般运筹帷幄,谋篇布局,通过突然袭击,联合内外势力对关羽方面军进行绞杀。关羽最终输了,这也只能说是运气不佳,用人不当啊。

在西边,刘备与夏侯渊在汉中激战正酣,曹刘两家打得热火朝天。曹操几乎将所有剩余的主力部队,都摁在了荆州以迎战关羽。

倘若您是孙权,面对如此这般的复杂局面,您将会如何抉择?我认为,我会派遣陆逊带领吕蒙、程普、丁奉、潘璋等人北上攻打安徽、苏北!如此一来,那曹老板可就真的不得不迁都了,即便不迁都,也必定会丢失大量城池!此时曹魏和蜀汉正打得不可开交,您应当帮助刘备撑撑场面,同时还能够趁机获取丰厚的利益!东吴若去攻打合肥,曹老板只能派遣新兵来应对,而东吴准备充分的精兵优势将会十分显著啊。

可孙权偏偏不这样做,死活都要偷袭关羽,抢夺剩下的那几个郡,他这难道不是鼠目寸光的表现吗?有人说他是害怕张辽,可张辽已经被曹老板调去抵御关羽了!如此绝佳的机会,孙权和东吴的选择,却都显得如此不明智。他们竟然选择了背信弃义,从背后偷袭盟友,白衣渡江,攻打关羽的后方。更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吕蒙居然还杀了关羽,这怎能不让刘备怒火中烧,倾尽兵力讨伐东吴呢?

倘若捉住关羽后,能够好好对待,尚且还能与刘备商谈条件!关羽死后,蜀汉瞬间一落千丈,失去了荆州的地理优势,想要出川就变得异常艰难。而且,刘备被关羽的死冲昏了头脑,不顾一切也要伐吴,后来在夷陵遭遇兵败,最终病死在白帝城。关羽的死,实在是令人万分惋惜,如果关羽不死,刘备的蜀汉无疑还充满着希望。

我本人喜爱关羽,也喜欢刘备。有人说刘备假仁假义,但他即便假了一辈子,那也等同于真仁义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