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一生痛失三位挚爱,余生不会辜负18岁便跟了我的宋林静

磊磊与娱乐 2024-10-18 19:06:41

在2021年,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灯火璀璨,气氛热烈。当主持人宣布最佳男主角获奖者时,整个会场都屏住了呼吸。

"于和伟是获奖者!"一片热烈的掌声响起,51岁的于和伟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缓缓走向舞台中央。

他把沉甸甸的奖杯接过来,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激动和感恩。

"我想感谢。"于和伟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想起了那位为了给他筹学费卖掉儿子钢琴的大姐,那位推着小车卖烤红薯的母亲,还有那个在18岁毅然决定跟随他的妻子宋林静。

"于和伟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想起了那位为了给他筹学费卖掉儿子钢琴的大姐,那位推着小车卖烤红薯的母亲,还有那个在18岁毅然决定跟随他的妻子宋林静。

遗憾的是,如今她们中的两个已经离世。

从《三国》里的刘备,到《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再到《巡回检察组》中的沙滨,于和伟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

记得于和伟刚进入影视圈的时候,他因为浓重的东北口音常常被导演嫌弃。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反而随身携带一本新华字典,每当遇到不会读的字,他都会立刻查阅并纠正。

正是这股韧劲使得他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一步一步成长为观众心中的“老戏骨”。

于和伟曾经在采访中非常谦虚地表示:“其实我并不觉得我自己有多厉害,我只是认为我应该把每个角色都当成是最后一次来演。

因为他认真敬业的态度,所以无论是在《大宅门2》还是《搭错车》《青盲》等作品中,他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于和伟,这个在聚光灯下的男人,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在抚顺话剧团默默无闻的自己。他想起了自己曾立下的誓言:一定要出人头地,报答家人的付出。

如今,他成功了,然而,他最亲近的人却已经无法看到。

"这个奖不仅属于我一个人,更属于那些所有支持我的人,"于和伟说道,声音里充满了感恩,"特别是我的妻子宋林静,是她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无条件地支持我,鼓励我。

宋林静眼含热泪,她为自己丈夫的成功感到无比自豪。她知道,这份奖项不仅是对她丈夫和伟演技的肯定,这份荣誉也隐藏着他们共同奋斗岁月的艰辛。

从此以后,"金鸡奖得主"这一荣誉称号成为了于和伟生涯中最为耀眼的一笔。然而,他深知无论未来有何变化,他都将始终不渝地回报那些曾经给予他支持的人,尤其是那个在他18岁时就陪伴在他身边的宋林静。

因为他认为她们才是对他最有价值的奖励。

1971年,辽宁抚顺寒冷的冬天,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于和伟,他的母亲在这一年已经45岁,是这个家庭的第九个孩子。

现实却远非如此美好。于和伟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他们,留下母亲一人抚养十几口人的生活。

为了养家糊口,母亲不得不推着小车,一家一户的卖烤红薯。

在寒冷的冬天,小小的于和伟蜷缩在推车边,冷风吹得他的小脸通红。虽然脸颊赤红,但他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看着这画面,心里感到一阵酸楚和心疼。

“那个时候,一个烤红薯才卖几毛钱。”于和伟回忆时感慨万分,“虽然就这几毛钱,却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跟于和伟开玩笑。他的母亲由于年纪大,奶水不足,刚出生的于和伟差点就无法度过这个难关。幸运的是,于和伟的大姐比他年长24岁,也刚刚生完孩子。

大姐得知这个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奶水哺育了这个襁褓中的小弟弟。

"我和我大姐的感情特别好,"于和伟在说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泪水,"她对我的爱,就像亲妈那样的。"

尽管家境贫困,但家中的温暖从未缺席。哥哥姐姐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这个小弟弟。于和伟回忆道:"他们总是说,你是我们家最小的,一定要出人头地。

这份期待在他心中成为了永远的动力。

这个曾经蜷缩在烤红薯车边的小男孩,谁会想到有朝一日会站在金鸡奖的领奖台上呢?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它给了于和伟一个艰难的开始,却也为他埋下了成功的种子。

贫穷家庭的孩子总要早一些当家。从小就明白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的于和伟开始对看书痴迷,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那些书中的江湖侠客仿佛给了他一个逃离现实世界的梦想。

那时候,我总是幻想着自己也能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闯荡江湖,改变命运。

艰辛的童年生活并未击倒于和伟,反而使他拥有了坚韧不拔的品质。他学会了在逆境中生存,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温暖。

这些经历,在他日后在演艺圈打拼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于和伟,每次看到街边的小摊卖烤红薯时,总会在那里驻足良久,因为那飘散的香甜气息总能唤起他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

他曾经常说:"我现在每吃一口烤红薯,都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于和伟从寒冬中一丝星火般微弱的信号,发展成为如今影视圈子里闪耀的一颗巨星。尽管童年生活艰苦,却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

正是由这段艰苦的经历所塑造出的人生历练,塑造了今天这个在影视圈独树一帜、能打动无数观众的"老戏骨"。

1992年,于和伟,在21岁这个初秋时分,怀揣着对演艺事业的憧憬,踏进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这一刻,他感觉整个世界都为他开启了一道崭新的大门。

那时候,对我们家来说,5元钱简直就像是天文数字。于和伟回忆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苦涩。在物资匮乏的时候,一家人每天省吃俭用,才能勉强凑齐这笔“巨款”。

然而,命运往往喜欢捉弄人。复读一年后,于和伟的成绩依旧不如人意。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老师建议他去试试抚顺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专业。

“我清楚自己不是教书的料。”于和伟无奈地笑了笑,“每天就只关心自己的鞋子够不够白,衣服够不够平整。”

抚顺市话剧团招生,于和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没想到考上了,这是一个惊喜的安排,成为他演艺生涯的起点。

然而,于和伟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要成为真正的演员,需要更专业的学习。于是,他瞄准了上海戏剧学院。

然而,对于和伟来说,700元的学费成了他难以逾越的鸿沟。正当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他的大姐做出了一个让人心疼的决定——卖掉了自己儿子的钢琴,凑齐了4000元的学费。

"那时候,我拿着那厚厚一叠钱,只觉得手烫得厉害。"于和伟说到这里,眼眶泛红,"大姐对我说,'这钱,等我弟有本事了就能还给我了。

在那个瞬间,我在心中发誓,必须要努力学习,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一定要好好地回报我的家人。

就这样,于和伟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在上戏的日子里,他学习表演技巧的热情难以用语言形容。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于和伟那时,眼里是我看不懂的光芒,心中藏着他的梦想,整个人都在散发着魅力。

于和伟充满坚定的语气说:“我知道,这可能是我唯一能够抓住的机会。”

于和伟的求学之路从抚顺市来到大都市上海,从话剧团到戏剧学院,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为他日后在演艺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于和伟,每每回想起那段求学岁月,都会感慨万千。他常说:"没有家人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我的每一步成功,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1996年,年轻的于和伟怀揣着自己的演员梦想,带着简单的行囊,满怀希望地加入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他坚定地相信着,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

然而,他的现实生活却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于和伟回想起刚加入剧团的时候,感慨道:“真是从零开始。”他眼中充满无奈,“没有人认识我,没有好角色,口音都被导演视为嫌弃的理由。

但于和伟并没有放弃。他随身带着一本新华字典,一有空就查字典纠正发音。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在同行中显得特别出色。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2003年,32岁的于和伟终于等来了他的第一个重要角色——《历史的天空》。随后,他在《大宅门2》中饰演白占安,开始崭露头角。

于和伟一脸欣慰的笑容,感慨地说:“那时候,我觉得苦尽甘来,特别想马上告诉妈妈和大姐,我终于有出息了。”

然而,命运再次和于和伟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就在他在事业上刚有起色的时候,接连的噩耗就如洪水般袭来。

有一天,于和伟正在剧组拍戏,突然接到居姐姐的电话,电话那头,姐姐哭得很是厉害。她说:"妈走了,不在了。"

和伟妈妈最后一面没见到,错过了。那个曾经推着小车上街卖烤红薯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记忆里。

于和伟满脸泪水说到:“我总是觉得,等我有了出息,一定可以让妈妈享清福。"可遗憾的是,她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命运的打击并未结束。不久之后,一直疼爱他的大姐也因患癌症离世。于和伟再次没能见到至亲的最后一面。

于和伟哽咽地回忆,“大姐走的时候,我正在准备考试。”他的声音颤抖着,“她在电话里说,‘你的学习要紧,我等你回来,还要在电视上看到你呢。

可是,她没有遵守诺言。

于和伟曾两次痛失挚爱,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他常常在深夜里泪流满面,想起母亲的辛劳,想起大姐的付出。

于和伟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神中充满了留恋和遗憾地说道:“我多希望能让她们看到我成功的那一天啊!”

这份痛苦深深地埋藏在于和伟的心底,变成了驱动他向前的强大动力。在每个角色的塑造上都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仿佛这样就能告慰天上的亲人。

从此,于和伟的演艺事业正式开始走上正轨。他用实力证明了那个曾经的默默无闻的小角色,终究可以成长为万众瞩目的主角。

0 阅读:0

磊磊与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