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永庆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德州市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晶华大道一号,新河东路北侧。

山东•德州•永庆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卧云山禅师创建,原址在运河西岸,元代时毁于战火。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寺僧古峰移建到城内。之后,经过玉川、大川、大方、无极、因广等几任高僧同心协力,寺院规模不断扩大。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邑人张惠重修。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乾隆皇帝南巡时,在德州御书4种文字(汉、满、蒙、藏)的碑文,以昭武功建御碑亭一座。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僧妙熙募化再修。明清时期,德州设僧正司,为政府专门管理佛教、道教事务的部门,长官为僧正,最初设立在州治的北面,后迁到永庆寺。

民国年间,永庆寺占地约13.3公顷,院落8进,院内古树参天,佛像数千尊,是德州僧人为俗家做佛事的场所,也是冀鲁佛事活动中心。1928年,为破除迷信,原德县县长崔馨山将神像大部拆掉,把僧众赶往小关帝庙,改永庆寺为中山公园。1929年设山东省第十二中学。1946年德州解放,永庆寺改为德州中学。1952年德州中学改为德州第一中学。1971年大雄宝殿拆除。2004年1月批准异地修复德州永庆寺。

现在山东•德州•永庆寺坐北朝南,中轴线对称布局,有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放生池、东配殿(伽蓝殿、药师殿)、西配殿(地藏殿、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还有斋堂、中医馆等。











作者:Alec融通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