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城楼上,毛泽东对陪同在一旁的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陈毅发问道:“什么时候解放台湾啊!”
23天后,10月24日,时任金门战役登陆作战前线指挥的解放军二十八军代军长萧锋,指挥所属八十二师244团(加强246团3营)、八十四师251团,以及隶属萧锋指挥的二十九军八十五师253团,共计3个多团,以木船、舢板、渔船和简易渡海工具等,分别从福建的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向金门本岛发起了登陆作战,于该日24时至次日凌晨2时,各登陆作战部队分别在金门本岛强攻登陆成功,并在海滩建立了攻守阵地和后备部队的登陆场。
金门岛由金门本岛 (大金门) 、烈屿 (小金门) 、大担、二担、狮屿、猛虎屿、草屿、后屿、东碇岛、复兴屿等12个大小岛屿构成的群岛,总面积约176平方公里,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主峰北太武山雄踞中部,海拔253米,为岛上最高山。这里曾是郑成功“北伐复国”的金厦根据地,也是“国姓爷”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清朝攻台的跳板。素有“金为泉郡之下臂,厦为漳郡之咽喉”之誉,是“台湾扼东南四省之要,金、厦二岛又扼台湾之要”、屏护台湾的两扇门户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e6bc3f9c9865777a361a5284ac7a2177.jpg)
金门战役决策者叶飞将军金门岛看成了只是自己眼面前盘中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夹就什么时候夹,跑不了!”在登陆作战即将打响之时,叶飞甚至说:“只要上去两个营……战斗胜利是有希望的,只要登陆,岛上守军不撤退即投降。
然后登岛后,在没有任何后方兵力增援、没有弹药补给、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解放军3个团9086名将士(内含船工、民夫350人),在国民党军飞机、军舰、坦克战车立体的日夜强大火力反攻下,苦苦鏖战了三天三夜,最终,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解放军以百胜之师进攻金门失利,原因很多:
轻敌思想。解放战争期间,叶飞率领十兵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南推,平山东、扫淮海、 跨长江、克福州,少逢敌手,使解放军指战员在心理上产生了“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的定势思维,特别是在有惊无险赢得“平潭岛战役”、攻克厦门之后,这种定势思维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在宴请地方同志时, 叶飞都指出金门是“盘子里的一块肉”,可见这种定势在大家的心中早就固定下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3b5bac9b42d5ce319f99712792147f06.jpg)
衣锦还乡。在解放战争整体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将作战视为一种满足其虚荣心要求的途径。特别是叶飞作为十兵团司令,因一连串的胜利获得了“小叶挺”的称号,被人赞为“善战、多谋、常胜”,且个人祖籍福建,也算得上是闽人治闽、荣归故里,使他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与地方的接触工作中,高级指挥员尚且如此,其他人的心理表现可想而知。
心理懈怠。解放厦门是叶飞心理最大目标。厦门解放后,叶飞一进厦门就将母亲从家乡接来,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叶飞心理目标达成后的心理松懈。同样,这种松懈在作战工作中也在其他人身上体现出来,无论是肖锋在二十八军提出的“照顾本位,最后抓一把”, 还是大部分人甚至连游泳都不会就解放了平潭、厦门,认为海岛作战不过如此罢了,这种心理松懈带来负面结果。
基础不实。开展对金门作战前,刚刚解放福州沿海,当地群众对解放军不熟悉不了解,加上国民党军多年经营,给群众心理埋下了不信任甚至是恐慌感,抵触、抗衡心理时有发生,出现了诸如“火轮开到沙滩搁浅”、“不配合提供渔船”以及“部队后勤保障困难”等现实问题。
再反观敌方,蒋介石对金门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他告诫部下要树立“有金门,便有台湾”“守住了金门则台湾无忧可望福建,金门若失则福建无望台湾将不保”的理念,多次携子、携门生登岛视察,进行军力的调配、部署与安排,在小小的金门岛部署了10倍于登陆的解放军部队的兵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ada7b56220efa30c439c1fc3a4062683.jpg)
金门之战,国民党军之所以能保全了金门,除了兵力占优势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对了人。蒋介石遵照曾国藩的治兵思想,在关键时刻启用屡败于萧锋和叶飞手下的胡琏,达到克敌于“知己”而制胜于“知人”的目的,确是一着高棋。 在胡琏的领兵下,国民党军队一改大陆作战畏首畏尾的萎靡,军官亲临一线,士兵上阵厮杀,以破釜沉舟的必死决心守卫金门岛。
金门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发生的时间点极为关键。金门战役虽偏于东南一小岛,却影响到全局。解放军如能顺利拿下金门岛,就能继而一举攻占解放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