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网络段子提到:“要让中国足球在十年内赶上世界一流,高考加一门足球!”
大概意思是说,国足比不过别人,是因为大家不重视体育的锻炼。
只要把足球加入高考,大家只会疯狂踢足球,拿到应试教育的分。
这也侧面可见,运动是大家最不重视的科目。
01
不重视的科目,
却成了致命一击
前不久,一名学生跑步猝死被新闻报道了出来。
当小韦跟随着大家步伐运动起来时,突然觉得身体开始不对劲起来。心跳莫名加快,四肢开始不听自己的使唤,呕吐感非常强烈,似乎要把昨天的隔夜饭给吐出来。
当学校注意到时,立马采取了紧急措施,并且联系120,也连忙通知了家长。
医院在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最后只能宣告这个13岁的男孩,抢救无效。
警方事后调查原因,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
而从通报中这段话中,“在上体育课进行热身运动(集体慢跑一圈)后感觉身体不适”不由得引人深思。
是否是身体缺乏锻炼导致的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情况不是个案了,并且已经成了一个趋势。
在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为30%,小学生最低,6.5%,初中生,高中生分别是14.5%,11.8%。
从整体来看,越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越来越低。
甚至你去校门口看看,孩子们一放学拖着疲惫的身体,背着比自己还大的书包,里面装着密密麻麻的试卷和资料。
就马不停跑去各自的补习班,一直待在深夜,眼里无光匆匆赶回家。
每天365天重复着1天的活法,想去谈运动,似乎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
这也导致,孩子的身体虽然长大,但是心灵却没有长大,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走不出来。
缺乏运动的小孩也在此时此刻完成了闭环。
02
家长改变对运动的看法,
小孩学习更加轻松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如果家长指望着学校去重视孩子的运动,那很难。
家长不如自己了解,帮助小孩建立更好的运动观。
《运动改造大脑》中提到,运动给大脑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刺激,这种为大脑创造一个环境,使它更有意愿去学习。
书中提到,美国的一所高中,一名体育老师要求学生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跑步,而且要跑1600米。
甚至在跑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戴运动手环,测量学生的脉搏。因为他最终看的是平均心跳要达到185次以上。
意思就是要让你的心率在最高心跳80%到90%以上。(最高心跳,每分钟最大心率值)
后面大家发现参加跑步的同学阅读能力提高了17%,而只上了常规体育课的高中生,阅读能力只提高了10%。
这位老师也说到,体育课的精髓不是运动项目,而是健身之道。
只有在心跳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时,身体机能才能得到激发和进步。
有一项德国人的研究,在人们经过一个相对高强度的运动之后,再去背单词,这个效率比之前提高了20%。当身体活跃起来,大脑也紧跟其后。
与此同时,当小孩出了社会,有什么能力是他必须掌握的呢?
情商,合作等能力,本质都是为了让别人感到舒服,同时自己也会舒服。
从何而来?答案便是从各种集体运动中来,自己选择喜欢的运动,喜欢的团队。解决团队中会遇到的矛盾,更好协调大家的利益,激发团队中的气势等。
越去经历这些,越能成长。
03
什么才是孩子需要
培养的终身能力?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是问题的解决者,二是优雅的生活者,三是责任的担当者,四是终身的运动者。”
不管未来是跑外卖,还是打工,当老板,没有一个好的体能,是很难做成的。
目前来看,更多的还是脆皮大学生。
有人发视频说,自己刚好想起来上厕所时候,发现蹲下去之后,起不来,感觉膝盖好像扭了。
有位甚至更不可思议,和室友高高兴兴出门,结果没有站稳,脚崴了。后面救护车来的时候,发现骨头已经凸出来了。
有人在宿舍大笑,结果真面瘫了。送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刺激性神经,脑筋抽搐。
身体如此脆弱的原因,到底如何应对。
郑强说道:“人生是一个万米长跑,要想前300米,3000米,把吃奶的力全用完使劲跑,那后7000米就跑不了了。而如果能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晚上睡眠要够,虽然前3000米跑得慢,懒散。那么18岁进入大学后,理解为什么要读书,那么他们的读书动力会特别强。”
简单来讲便是小时候,多跑跑,多跳跳,不要整天呆在屋子里,多去与自然接触。
以及在该锻炼时,不要吝啬时间,毕竟人生是一段长跑。
以及在上大学之后如何保持运动呢?
先从最简单的运动做起,简单跳几个绳,或者跑个50米,甚至跟着视频做广播体操都可以。先让自己慢慢感受好处,再慢慢设立目标。
多收集运动中的正反馈,才能更好保持下去。
结语
《认知觉醒》作者提到:“不运动的人身体内部如一潭不动的死水,而运动的人身体内部像一口汪泉。”
意思是说,运动会使整个身体机能被调动起来。
而好的学习模式便是“运动+学习”,不过新的神经元从生长到成熟需要28天。
长期以往保持这个习惯,脑子会越动越活。因为大脑的神经联系越来越多,覆盖的面积也越来越广,思考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愿大家都能不仅工作忙,学习忙,还能运动忙。
作者|鱼籽酱·撒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