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楚然的笔记 2024-11-08 11:57:13
今日立冬:立冬养好生,来年无病痛!这样做,保你一年少生病!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时立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古时民间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一般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南北方温差拉大。按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立冬后,万物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新的季节即将到来,人生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立冬三候

1一候:水始冰

初入冬时水面凝结但尚未形成坚冰,冰寒于水,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2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等到天更寒一些连土地也覆上了一层冰霜。

3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此时天气寒冷,野鸡等野生禽鸟蛰伏了起来,开始冬眠了。

立冬时总的气候特征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蜇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渐进入冬眠状态。

立冬节气习俗

春生万物,始落飘零,立冬以后,万物收藏。

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特定的习俗,立冬也不例外。

1迎冬

古有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

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古时天子也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2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到了这一天,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3补冬

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补充体能,台湾街头的“羊肉炉”和冬令进补餐厅也会高朋满座。

在北方,大家则更爱吃饺子,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尽扫一年疲惫,瞬间元气满满。

立冬节气养生

1起居调养

立冬后,昼短夜长逐渐明显,天气逐渐转冷。此时起居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

同时,睡前要用热水泡脚,因为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且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因此,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达到安神活血祛瘀的功效。

除此之外,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尤其是睡觉时,皮肤腠理疏松,更容易受外邪而发病,多见感冒、咳嗽等症。

2运动调养

立冬时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蕴养阳气,使阳气潜藏,可选择散步、做操,练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同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运动时,要选择在向阳的地方进行,另外早晨要在见到阳光后才能运动,以防阴气太重损伤阳气。

3情志调养

立冬前后,宜温养神气,以养阳气。《黄帝内经》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可常与家人好友聊天、练习书画、读书看报等,以求心境平静,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要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4饮食调养

立冬时节,心肺气弱,肾气强盛,饮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

此外,民间有“立冬补冬”的说法,秉承“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饮食当少食生冷之食,不宜进大温大补之品,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宜,如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

在这个节气里,一切耗伤阳气的行为,如过食生冷、长期熬夜等均可能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而养生也应当遵循四季变换的规律。

“冬三月,此曰闭藏,水冰坼地,无扰乎阳”,内经认为冬季需闭藏补肾,培好一年之根本,来年方可根深叶茂,身强体健。

立冬养生有何禁忌

1立冬饮食要增苦少咸

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羊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2立冬补冻不可盲目“进补”

①戒乱进补

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

②戒唯补药而补

对于想健身长寿者来说,光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调整、多用大脑(做脑操)、避邪就静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③戒过于滋腻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立冬养生,以肾为先

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虽然南方还有些地区没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但是,全国上下已经陆续开启了补肾模式。

中医养生认为:自然界植物生长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规律,《黄帝内经》也讲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逆之则伤肾。从容平的秋季转为闭藏的冬季,人的身体也应该顺应气候的变化,由收敛逐渐转为闭藏。养生也应以肺肾脏器为主。

俗语说“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如何进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妙招,吃吃喝喝调和肾的阴阳。

首先给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补肾与冬天有关呢?

冬季主藏,《黄帝内经》指出,冬季养生主要就是顺应“闭藏”的规律。在冬天,动物要冬眠,花儿要凋谢,大树也为了“藏”,也把树叶都收了回来……而对于人体来说冬天要藏什么呢?

答案是藏精!这里说的“精”,也就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础的精微和精华。

中医认为,肾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藏精”。打一个比方,精气如果是人体的粮食,肾就是人体储藏粮食的仓库。如果我们的仓库门关不好,那么粮食肯定就藏不住了。所以说,在冬季要好好养护我们的肾,才能把精气潜藏起来,帮助我们免受寒邪的袭击。

立冬节气灸:“护肾阳,健脾”

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寒。老祖宗早就说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

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所以立冬后艾灸养肾是第一要务。

1艾灸命门:补肾还健脾

灸补命门穴能同时补肾脾养先天、后天之本。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为肾精汇聚生发之所,命门受补,会让肾气旺盛,滋补不断被消耗的元阳。补命火即补肾阳。

古语还有云“益命门之真火,补脾胃之元阳”。脾胃更需命门之火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另外,命门穴位于督脉上,处于人体正中位置,是支撑督脉气血运行的重要支点。

命门瘀滞,督脉不通,全身循环受阻。

命门受补,则督脉气血运行强劲,正气充。

命门穴还与肚脐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为后天滋补的最便捷通道,决定着生命成长变化中的元阳盛衰。

2命门一穴:温手脚、调宫寒

命门是肾阳藏身的地方,也就是命门之火所在地。如果火力不足,就不能推动肾水的运行,表现出来就是腰膝酸软、浮肿、女性宫寒等,也就是肾阳虚。

命门火衰,心失温养,还会精神萎靡不振;阳气虚弱,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晄白;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肌肤,故畏寒肢冷。

以上这些症状都需要加强命门之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着命门穴处“煽风点火”即艾灸。这样可以缓解很多阳虚的症状,如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等。

如加强治肾阳虚的疗效,灸命门 、肾俞和太溪即可 ,每天1次,命门、肾俞30分钟左右,肾俞穴益肾助阳、太溪穴生气,适用于各种肾虚的症状。

3艾灸涌泉:调肾治失眠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是阳虚之人首选艾灸穴!涌泉穴位于足底,肾经的经气由此发出,灌溉周身各处。艾灸涌泉穴就如同打开了气的出口开关,可畅通气血,调理肾经,缓解四肢冰冷,增强人体正气等。

同时,立冬失眠了,也可以艾灸涌泉穴!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导致失眠的病因有很多,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此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艾灸涌泉穴改善失眠的情况。

4艾灸神阙:补阳还健脾

神阙穴,即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神阙穴道家称为丹田之中心,是先天精气的根本。艾灸神阙穴,即是要将这种初生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

《扁鹊 心书》指出:“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神阙者,神之舍也。(阙为宫殿的大门)艾灸神阙,神妙二字尽解其意神在而有使,何愁病不自愈?神之使为何?精满气足,营卫调和,经络通畅,一气周流。

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因此,立冬开始可以通过用艾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每天1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以配合关元穴一起灸,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有的人特别容易拉肚子,或者大便不成形。其实,这是脾阳虚的信号!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艾灸来缓解。

注意: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孕妇不能灸。

0 阅读:3

楚然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