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总着急要一个皆大欢喜的答案,后来才发现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现在的我更坚信那种“平静的、细水长流的力量”。
看剧看角色,亦然。第一眼看到司凤踏风而来落脚在花树下,仙气翩翩,面具下十足的少年感,一眼入坑。

《琉璃》播出后果然火了,而成毅是有静气的,他不炒CP不取巧,默默地去耕耘下一部剧。后来他给我们带来了更有沉淀更有故事感的李莲花,一朵莲花开,处处愈红尘,面具不掩神性。

有人说,“观众凭什么为你的角色或哭或笑,那是因为演员投注了自己真正的情感和生命”。生命中的情感本身就需要在时间里缓缓地生长,婉转地抵达。所以,一个演员慢慢来,红得晚一点有什么关系?最近看《千朵桃花一世开》里的汪铎,就会感慨几年前演听竹公子的他也许接不住南胥月的质感和层次,几年的演技沉淀,让南胥月的气韵恰逢其时,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画。

这个角色虽为配角,但汪铎赋予了他完整的有爆发力的生命轨迹,不是成全男女主的工具人,也不是推进剧情的催化剂,他的存在,本就闪耀。角色有热度后,91年的汪铎在采访时依然显得稳定,继续录着自己的吃播,演着下一部男二,红or不红都不影响自己的节奏。

再看“神颜”刘学义,也都快熬进叔圈了,才从男配晋升到男主红起来,他好像早就从唾手可得的颜值上解放出来,数数他演过的戏,反而一直在用题海战术给自己刷演技,完成自我建设:他刷过妖帝、妖神还有妖僧,有过洛子商的“权谋脸”、有过潘樾的”疯批态“,还有慕容璟和的”病娇演技“......他采访时就说要“忘记自己帅,才能避免油腻”,红了,他接得住,因为时间给了他足够的清醒和自律。

这几个演员,早已是35左右的年纪,离开少年感的花期,脸上有了时间的故事,更显细水长流的动人时,他们的戏也能自然地进入next level了,走进更多的类型剧,呈现更复杂的角色。身有静气,努力但不着急,我们寻找风景,亦成风景,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些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