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您捂着耳朵拍吧。"剧组的工作人员关切地说道。
李雪健,69岁,微微一笑,挥了挥手说:“没事,我能行。”
宣传视频本意为了展现该演员的敬业精神,但在网络上却引发了轩然大波。视频中,李雪健老师透露他的耳朵存在问题,不可以进水。
但此时画面切换到拍摄现场,老爷子没有遮住耳朵,直接挺着水花完成了拍摄。"耳塞很贵吗?为什么让老艺术家这么拍呢?"
"老艺人都这样了,为何还要让他们这么为难?"
“这种行为并非是敬业的表现,而是纯粹的消费行为!”
网友此次的愤慨,截然有理。作为国内唯一一位荣获大满贯影帝的李雪健,他的精湛的演技与职业精神,此中早已无可质疑。
他饰演的张作霖,用"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的台词,让人至今难以忘怀。他塑造的宋江,因为与原著相当契合,成功地将这个复杂而矛盾的梁山之主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封神第一部》宣传期间,却展现出如下场景:李雪健在台词的勾画上展现了他的"感人瞬间"。
李雪健在剧组最早开始化妆而表现出的敬业精神。
李雪健在工作期间连续工作了八小时,还在认真地研究琢磨,真的很令人感动。。。
这本应该是一个专业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却被剧组反复强调、过度包装,变成了一种博取眼球的营销手段。陈道明曾经说过:"演员就是一份工作,演戏和敬业就是你的职责。
更讽刺的是,此次淋雨戏争议,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老艺术家的不当消费,更是整个当下娱乐圈浮躁营销文化的缩影。
对于提前预热的热门电影来说,宣传资源不能浪费在这种容易引发争议的营销方式上。比如,对于真正的艺术家而言,最好的宣传永远是他们的作品本身。
你还记得《封神第一部》首播的那一天吗?
此次"神仙组合"由时隔多年重返大银幕的初代顶流费翔,以及德艺双馨的国宝级演员李雪健组成,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期待。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凤鸣岐山,周武伐商。" 这部旷世神话史诗即将被搬上大银幕,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情!
《封神第一部》官方宣布定档,并表示将以"匠心打造,还原三千年想象"为口号。从此之后,如潮水般势不可挡的宣传快速覆盖了全身。
费翔的励志故事被多次提及。早上六点就得赶去剧组。
现在三点,去健身房吧。为了角色需求,他们疯狂锻炼自己的身材。
"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偶像的敬业精神!"剧组似乎有意通过这种方式向观众传达这样的信息。
而李雪健则需要不断地进行宣传。
最早去到化妆现场做准备工作。
研究台词一次又一次。
就算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依然可以激发出无穷无尽的干劲。
然而,当观众的目光从"演员日常"转向作品本身,质疑声开始此起彼伏。
“你说什么?商朝时期怎么可能有这么华丽的服装呢?”
"中国神话IP就这么一个《封神榜》吗?"
"这不是在拍电影,这就是在拍敬业纪录片吧?"
剧组的营销重心似乎偏离了放映的电影本身,而是更多地展示演员们的工作日常,而非电影的预告和场景。
仿佛这部电影的受众,并不在意三千年传颂的封神故事,而是关心演员们的"努力"程度。
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在疯狂宣传费翔、李雪健的同时,另一个重要角色妲己的演员却迟迟不公布。
从最初翘首期待的热烈反响,到现今观众审美疲劳的落寞,《封神第一部》的宣传之路可谓步履艰难。当一部史诗级神话电影把宝贵的宣传资源倾注在演员的"日常",而非作品本身的宣传上,显然是一种主次颠倒的错误行为。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一部好电影是否真的需要以这样的形式来进行营销?演员的敬业是否真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
当"营销"超过了"艺术"的重要性,当"流量"超越了"内容"的吸引度,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现象。
"这个像鬼一样的东西是妲己吗?"
"她真的是那个祸国殃民的绝世妖姬吗?"
"算了,省点钱吧,咱这电影不看了。"
当《封神第一部》终于公布妲己的造型时,网友们的吐槽犹如洪水决堤。一身大红袍,配上夸张的大红色睫毛,这位新人演员娜然饰演的妲己,给人的感觉与其说是倾国倾城的妖后,不如说更像是《画皮》里走出来的女鬼。
话说回来,剧组为何要对妲己的形象保密如此之久?现在想来,或许是对妲己这个角色的表现心里没底吧。
妲己的争议还没解决,费翔的造型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吐槽。饰演帝辛时,必须要有霸气,慵懒的模样也可以理解。
有网友表示,想要体现出帝王的慵懒霸气,可以参考《庆余年》中的陈道明对于庆帝的塑造。无论是同样"睡袍"的造型,还是同样深V领口的设计,陈道明都能将这种帝王气度轻松演绎,令人感觉半点油腻感都没有。
然而,在《封神》中,这些角色的造型真的是在努力还原三千年的想象吗?从妲己到帝辛,服化道的问题接踵而至,暴露无遗。
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个角色不还原的问题,而是整个美术设计团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妖"可以存在,但不能过于邪恶;"魅"可以存在,但不能过于怪异。明明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总是让人难以理解呢?
有观点认为,一个人物的外貌并不是关键,而演技才是成功的关键。然而,在人们对演员装扮存有争议的情况下,观众可能会忽视演员的表演机会。
此次妲己争议事件不仅使观众的期待值大打折扣,更暴露了当前影视创作中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足。
你知道《封神》中最让人揪心的一幕是什么吗?
传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了七年,他的长子伯邑考带着珍贵的宝物前往朝歌去解救他。但结果,伯邑考非但没有解救出父亲,反而自己也被捕,最终遭受了残忍的杀害。
帝辛残酷地将伯邑考的血肉做成肉饼,以试探这位被称为“圣人”的文王是否真的如传说中所述那样具有神奇的力量。
在原著中,文王明明知道这是自己儿子的肉,却仍然不得不忍受触目惊心的痛并面不改色地吃下去。这种深明大义的隐忍让帝辛相信他其实并不强大,只是个普通的老头,于是便放他回了岐山。
然而《封神第一部》的改编来了个全然不同的大转折。
在剧组放出的片段中,李雪健愤怒地推开帝辛,大喊大叫。有人表示,这种改编并没有问题,可以理解为文王在得知真相后情绪爆发。
然而,这一问题在于,这样的改编真的能对人物塑造起到帮助吗?
原著中,文王的隐忍是为了大义,也为了活着回去完成使命。现在呢,只是情绪一爆发,就把几千年来人们心中的"圣人"形象全毁了。
难道为了让演技炸裂,人物逻辑就可以随意牺牲吗?
"他还能像以前一样运筹帷幄吗?"
当然,改编是允许的,但是要有分寸。李雪健老师的演技非常出色,他把愤怒的文王表演得淋漓尽致。然而,好的表演不应该是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要服务于角色和故事。
不惜篡改经典以突出戏剧冲突的做法,反映出当代影视创作中普遍存在的过度追求表演张力,忽略了对原著精神的传承问题。
一部好的改编作品应该既能保留原著的精华又能融入新的时代气息而非为了追求所谓的“爆点”,将经典改成面目全非的样子。
李老师是最早到场化妆的人。。。
"认真做笔记的李老师……"
李老师连续工作八小时。。。
在刷《封神第一部》的官方账号时,你会发现这样让人"感动"的桥段每天都在发生。
等一下,让我们先听听陈道明老师的看法。
"演员就是从事演艺职业的人,演戏和敬业就是你的责任。"
有一次,张大大在节目中跟杨幂说自己很辛苦,杨幂转头指着窗外说了句实话:
"你看看这世间,哪个人不辛苦呢?"
虽然这话有些伤人,但确实揭示了现实。
再何况,演员的薪酬已经远远超出了拍戏时的辛苦,拿这些说事不免有些矫情。
令人生疑的是,《封神》的宣传团队似乎找到了"宝藏",天天挖掘这些"感人至深"的小细节。
今天李老师带病坚持工作。费翔明天凌晨会去健身。
后天又有人会被拿来表彰如何敬业。。。
简而言之,这不就是在消费演员吗?
幸运的是,李雪健先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口碑和良好的艺术道德,他的"过度营销"行为并没有引起观众的过多反感。然而,如果换成其他年轻演员,可能会被骂得很惨。
因此,花功夫去考虑无谓的营销还不如好好地提高作品质量。真正能得到好口碑的,从来都不是营销策略的功劳,而是用作品说话。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哪种类型的电影宣传?
也许答案就在那里:少一些强调得到的东西,多在意付出的真诚;少一些为了制造话题的夸大其词,多一些诚实的表达。
毕竟,对一部好电影来说,最好的宣传永远都是作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