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离开昆仑决四年了,但是姜总突然联系我让我写篇专栏,我有些感慨。我曾见证过中国体育黄金的那几年时间,现在回想起来这都是非凡的经历,每一场比赛,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镜头,都储存在我记忆中一个固定的角落,钥匙我留着不轻易打开。
离开昆仑决后我总是很骄傲的跟别人介绍我经历过的这一切,
我说,我脑海里,装着无数的英雄史诗。
当初昆仑决做诸神之战的时候,一直不被理解,因为大家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做一个中国人进8强都困难的搏击赛事。那时候,大家内心里把搏击比赛当武侠片,当春药。昆仑决像个异类。但是,昆仑决却做了起来,而且逐渐跟大家普及什么叫国际的赛制,标准。
然后,众多的国际选手走了进来,播求,西提猜,苏波邦,马拉特,奇利亚,阿拉佐夫,等等等等。当这些各国的搏击界神一样的人物一一降临的时候,我们懵逼了。原来搏击是这么回事,不是什么降龙十八掌,排云掌这些,也不是回首掏和偷袭这些下三滥。之前那些中外对战的所谓连胜记录都是假的。很多人接受不了这样的比赛,但是,更多的人接受了。
昆仑决成了一个IP。
那些年我工作的时候,有一个最好的福利,就是我能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选手,无论是顶级的大师,还是不知名的选手。每一个人,背后都有太多的故事。真的是几部电影都拍不完。
我采访播求的时候,播求会告诉我,他的理念就是:“不要去想怎么赢,去想想要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比赛。”
当年我问过他,你这么大的年纪了,坚持打比赛的动力在哪呢?
播求说:我和克劳斯还有安迪都老了(当年安迪苏瓦和克劳斯还没退役),但是我们还在努力维护我们那个时代的尊严。
那些年其实我也一直思考,中国不缺顶级的搏击选手,也不缺冠军,但是我们为什么培养顶级选手,包括推广赛事那么难。播求回答了我内心的疑惑:因为文化。
中国格斗能在世界上拿很多冠军,但是我们一直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格,换句话说,我们整天琢磨自己如何赢,没有琢磨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赢。你看欧洲的那种重拳对轰,还有泰拳的那种独特的文化,追求通过控制而不是KO获胜的方式。这里面,都是有它的独特的魅力在的。可惜,一直以来,我们的影视,文化,动画,漫画等内容很少将注意力集中在格斗领域的。也很少有人真正去挖掘格斗真正的体育精神以及人文内核是什么。大家只关注谁牛逼,谁更厉害,哪个赛事的金腰带更有含金量。谁流量大谁就有话语权。
所以当年我说,我们一直以来只有冠军,但是一直没有英雄。
你有没有发现,自昆仑决诸神之战之后,我印象中,整个世界搏击,这几年真的很少会涌现出那种真正让人敬仰的英雄人物的伟岸身影了。这都是让我怅然若失的。
搏击的擂台,并不大,多走几步你总能走完,但是很少人能感受到这个擂台上曾经多少金戈铁马,风云涌动。
这就是格斗的魅力,一场比赛,犹如一场战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一个小小的擂台,那一夜,也让我曾梦见百万雄兵。
那些年,我很怀念它。
这些年,和很多拳手朋友断断续续有联系,很多老朋友结婚生子,有转行的,有开拳馆的。还有继续在擂台上奋斗追求梦想的。
我能想象,离开了擂台,拳手生活,有多不习惯。
对于很多人而言,擂台很小,但是舞台很大,能承载每个人征服世界的梦想,也只有这里,一个人能真正的靠自己,赢得自己的尊严。
犹记得张伟丽在昆仑决最后一场比赛,我和她的聊天,她告诉我,那一年,她只休息了不到五天。我震惊的问,为什么?
她回答:我一直想知道,如果我是一辆赛车,我一直踩着油门不松,我能跑到的极限距离是多远。
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我内心震撼鼓舞。
我想,格斗是不会消亡的,它只会越来越好,因为它的热血,它的汹涌澎湃。
真正热爱格斗的人,是永远不会在生活中被打倒的。
感谢昆仑决,它拥有的不止是历史,荣誉,还有留在人心中的那股信念和能量。
比赛还在继续。
我们都还在,下一个篇章,一定更精彩。
还有那些年的朋友们,希望有一天,我们在高处,能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