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下令枪毙一个军官,枪响后两人却落泪不止

历史实战派 2023-12-14 09:36:04
前言

1947年,是解放军由防守转为进攻的重要战略转折。刘伯承、邓小平奉命带军向大别山挺进,进军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始料未及的悲剧。

10月13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指挥部抵达鄂东黄冈的总路嘴。这是附近比较大的镇集,军队决定在这里暂时休整。

由于得知军队过境,一部分老百姓跑到山林中躲了起来,街道冷冷清清。解放军习惯性的打扫了街道,街道虽冷清,但很干净整洁。

刘伯承和邓小平

中午,邓小平上街查看情况,一方面想和当地老百姓聊聊,一方面检查部队纪律作风。邓小平走在街道上,注意到前方墙角有两个担柴壮汉望着一个店铺聊天。

邓小平几大步过去,想和两人聊几句,不料两人匆忙挑起担子一溜烟走了。邓小平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老百姓怕部队、怕军官,这不是好事情。

突然,邓小平余光看见一个军人,从刚刚两人望着的店铺走出来。那人用步枪挑着两卷东西,另一只手还拿着几只毛笔,出了店铺快步就离开了。

邓小平追了几步想问问情况,但没追上,生气地对身边的保卫科科长张之轩说:“你去查一下,这是什么情况?”

刘伯承和邓小平

“抢劫”事件

张之轩转头就去打听情况,搞清楚就往邓小平的屋子跑。进屋却见刘伯承、李达等几位首长都在,顿时严肃起来。

邓小平发问:“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吗?”

张之轩:“是个副连长,那家店没人在,他就拿了两匹布,一捆粉条。”

邓小平生气地打断:“这叫拿?这是抢!这些纪律我们早就强调过,抢劫民财是要枪毙的!是不是都不当回事,这样发展下去,老百姓怎么看?”一边说,邓小平还用力地捶了几下桌子。

刘伯承接过话问:“是哪个单位的人?”

张之轩:“是直属警卫团的。”

刘伯承、邓小平两家人

刘伯承语气凝重:“人竟然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这是灯下黑啊!”说着转头问一边的李达、张际春:“你们呢?对这件事怎么看?”

李达;“我们身边的问题,更要严肃处理,不然怎么以身作则。”

张际春:“我完全同意!这个问题三令五申的强调过,再犯就只能严惩,没什么情面可讲。”

邓小平是政委,这种事还要他拍板,很快做出决定:“张之轩同志,你去同志部队吧,下午召开公判大会,按照纪律办。另外,动员躲到山上的群众下山参加。”

张之轩:“是!”回答地干脆,但人却站着没动。

李达

刘伯承:“还有什么情况要说吗?”

张之轩有些难受地开口:“副连长说,他对不起刘邓首长,中秋节那天晚上......”

刘伯承一惊,问:“是他?”

张之轩:“就是三副连长,他还说......”

刘伯承打断:“你不要说了,我知道......”刘伯承明显也不好受。

中秋节的偶遇

半个月前的中秋节,指挥部驻扎在豫东商城县。月光如水,刘邓两人一同散步,欣赏月色。走着走着,两人看见远处有个白色人影,刘伯承提议:“那边有个人,我们去看看。”

邓小平

邓小平:“应该是哨兵,看不清楚,走。”

说着两人就大步向人影走去。走进才看清,是站岗的哨兵,身上还披了一条被子,因此才白花花的。

刘伯承关切地问:“天气越来越冷了,晚上风更凉,站岗是要多吃一些苦头。”

哨兵见是司令员和政委,有些不好意思的取下身上的被子,说:“不冷。”

邓小平:“说不冷是假话,山里夜风本来就凉,但你披着白色被子,容易暴露目标。稍微多走动走动,身上暖和一点。你是哪个单位的?”

哨兵:“我是警卫团三连的。”

刘伯承:“听你口音,你是太行山区的人吧?”

刘伯承

哨兵:“我家乡在山西左权。”

刘伯承:“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哨兵:“只有一个快70岁的老母。”

刘伯承:“今天是中秋节,她肯定会想念你的,可惜今年你们不能团圆了。”

正说着话,一个小战士从远处跑了过来,见到刘邓二人也不紧张,说:“司令员、政委情你们帮我评评理,他是我们副连长,感冒生病了,可他却下令替我站岗。”

刘伯承:“他为什么要替你站岗啊。”

小战士:“说今天是中秋节,让我去看演出。”

刘伯承脸上露出笑意,说:“你想让我给他下令命,不要替你站岗是不是?”

小战士赶紧点点头。

副连长突然对小战士说:“这点事和司令员、政委说什么!命令就是命令,你不要磨磨唧唧的。再说感冒不是什么大病,我感觉就和平时一样,不信你问两位首长。”

刘伯承接过话:“诶呀,这个官司难断。副连长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副连长:“赵桂良。”

刘伯承重重拍拍他的肩膀说:“你是军官,军官就该关心普通战士,你做得很好。”

说完,刘伯承又转头对小战士说:“你就听副连长的安排,走,我们一起去看演出。”

小战士见两位首长要他一起走,也不敢再多说,就跟着走了。

刘伯承、邓小平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处置这位不久前才夸赞过的军官干部了,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副连长拿东西的原因

很快,赵桂良被关进了禁闭室。张之轩按照两位首长的指示,端了一位热腾腾的面条来,但赵桂良没心思吃,他呆呆望着面条,眼中忍不住溢出泪水。

张之轩不知道该说什么,轻轻将碗向赵桂良推了推,赵桂良不说话,也不作动。

张之轩不忍地开口:“你,你,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

赵桂良低低地开口:“对于组织的决定,我没有意见,希望,希望同志们从我身上吸取教训。”

说完,赵桂良忍不住抱头痛哭,泣不成声地说:“我,我家中有一个老母,我......如果可以,革命胜利以后,组织可以告诉她,我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我不想......”

张之轩也忍不住落泪,用力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时,禁闭室外面传来争吵声。张之轩抹了一把泪,站起身拉开门,见到一个小战士。小战士二话不说,冲进屋抱住赵桂良,说:“副连长,你不应该死,让我替你死,我......”(是中秋那天被赶去看演出的小战士)

赵桂良唰一下站起来,推开小战士,大声说:“出去!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你马上回连队,这是我的事。”

小战士摸着眼泪说:“我不走!我要把事情说清楚,你凶我也没用。”

赵桂良生气地要将小战士推出门,张之轩想将两人劝开。小战士趁着这个机会说:“首长,我们副连长拿东西不是为了自己,布是要给我做棉衣,他说我年纪小不能冻,笔是准备给连里出板报的,还有粉条......”

赵桂良打断:“你还说!快出去!”

张之轩拉着小战士到门外,小战士才接着说:“粉条是想给刘司令员的,这些日子行军,司令员劳心劳力,瘦了很多,听说刘司令员爱吃粉条......”

张之轩在冷风中站了很久,整理好情绪,才回去向邓小平报告。邓小平得知前因后果,抽完一支烟才说:“之轩同志,我们都是一样的心情。粉条的事情,不要告诉司令员,他心里原本就很难过......”

邓小平有点说不下去了,站起来,在房间中来回走了几圈,才又说:“但军纪如山,不论什么原因,都要按律处置。他提的要求可以满足,告诉家人是在战场上牺牲的。就这样吧!”

群众为副连长求情

公判大会很快进行,有部队的军人,有群众,场面肃穆,落针可闻。李达参谋长正在宣读处决命令,会场外围突然一阵骚动,一个中年人跑了进来。

中年人跑到人群前方,高声哭喊:“我是店铺老板,当时跑到山上去了。早知军纪这么严,就不跑了,留在店铺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首长们,那些东西也不值什么,刀下留人,刀下留人啊!”

一位年长的大娘也跑到前方,说:“首长们,我当年当过红军,知道咱们部队的纪律。可拿了几丈布匹,几把粉条子,怎么就要枪毙呢!我求求你们了,不要枪毙战士啊!”说着,大娘“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群众见了,也纷纷下跪求情。副政委张际春赶快扶起大娘,并让大家起来。其实他们也不舍得枪毙自己的同志,但是军纪就是军纪,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军队的纪律性。

张际春悄悄离开会长,去找刘邓两位首长,报告了群众的请求。两位首长听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好一会儿邓小平才开口:

“那位大娘讲得合情合理,群众都是善良的,我能理解。但这件事,事情不大,影响却大。况且军纪如山,一个没有纪律的部队迟早是要失败和消散的。我的意见,还是,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

张继春

刘伯承沉重地点点头,张际春脚步沉重地离开。屋中,邓小平轻声建议:“司令员,我们出去走走吧。”

两人背向会场缓缓走着,突然一声枪响传来,两人不约而同身子一震。刘伯承忍不住悲声说:“这事我要负责任,你说我为啥要爱吃粉条啊!”

邓小平吃惊的看向刘伯承,不知道老战友是如何得知这一情况的,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因为他心里也凉飕飕的。

两位首长互相望着,但都说不出话来,只有热泪不断从眼中涌出。

30 阅读:7624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5:14

    军令如山!!!一个人民的军队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是不能打胜仗的!!!

历史实战派

简介:讲好历史故事,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