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歆小迪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母亲拒付彩礼,女友打胎提分手,男子追打母亲致死”的新闻引发关注。
事情是这样的。
符某和女友交往多年,符某对女友十分上心,并且决定要将她娶回家,女友的家里也同意了,就提出支付两三万元的彩礼钱,这个价位的彩礼其实挺合理的。
但在符某民的母亲眼里,并不合理,因此坚决不答应,拒绝支付儿子的彩礼,这让女方很失望,于是打掉了腹中的孩子,并向符某民提出了分手。
12月14日,伤心的符某民喝了几瓶酒,想到了母亲常年要求自己按她的想法去做事,只要不符合她的心意,就会对符某民进行打骂。符某民十分委屈,认为他和女友分手,全是母亲造成的。越想越生气,操起木棍开始打砸家中的家具家电,见到符母后,用棍棒追打,直到符母被木棍打在了脑袋倒地不起,符某民才清醒过来,立即逃离了现场。
最终,符母死亡。符某民在深山逃亡数日后,向公安机关自首。
本来一件喜事,最后却变成了悲剧。这都是男子巨婴思想导致的,一个30岁的男人,父母不给彩礼,可以自己想办法,结婚生子本来是自己的事情,他却因为母亲不给彩礼,就追打母亲,真是可悲。不过,男子这样狠毒,与他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白眼狼”。
1、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庭
家长的“百依百顺”、“随叫随到”,让孩子形成自私、蛮横、跋扈的个性。孩子一想要,父母马上如同变戏法般地出现在眼前,确实立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同时却剥夺孩子“等待”的机会。结果,孩子不仅没有变得更加贴心,反而越来越没了耐心,凡事图快,图一时的爽。
对于孩子来说,“等待”其实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也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满足,而要让孩子学会节制和延迟满足,否则孩子根本不知道“得不到”是什么感觉,更不知道努力追求一个目标的过程。
2、给孩子优先权的家庭
父母从小给孩子优先权,让孩子养成“我先”的习惯,孩子自然不懂得尊敬长辈礼让别人,长大了还可能因为不懂得为别人考虑,变成了熊大人。因此,处处给孩子优先权的家庭,就无异于在爱的名义下,做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
孩子想要什么就买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都给予满足,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是可悲的。因为到了外面没有人会顺着他,而孩子被人宠被人顺的习惯已难以改变,因此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会很痛苦。
所以,不要再把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了,不要再把无节制地满足当作孩子成长的必须,及早让孩子明白,他并不是唯一的,他更不是世界的中心,让孩子学会等待、考虑别人,才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3、不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的家庭
独立的生存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庇护,去独自面对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的人生。
但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的重性,还在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包办一切,甚至鼓励孩子:“别的不用做,你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自以为其他事情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了。
养育过程中,父母要在能力范围内的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娇宠溺爱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好处,相反,溺爱的无穷后患,足以摧毁孩子的一生。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古德在《家庭》一书中说过,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孩子能否成为适应社会的社会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准。父母舍得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战国策》中,西汉的刘向有一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你的一味宠爱、娇惯会害了孩子,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想得更长远,懂得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当孩子习惯了代劳,习惯了索取,有一天,你却已经难以满足他的时候,他会怨恨你。就像文章开头的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当小孩习惯索取的时候,他们就会忘记感恩,只会希望别人不断给他。
不懂感恩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溺爱出来的。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不仅没有得到孩子的感激,还换来了孩子的恨,真是莫大的悲哀。我们能帮孩子一时,不能帮孩子一世,既然这样,就不应该剥夺他长大独立的机会。
中国有句俗话:“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吃货
会打付某的父母,会养出巨婴吗?怎么感觉是钱都到了母亲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