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恒大还惨!中国第二大民企倒了,负债7500亿,创始人被带走

张五笙说历史 2025-03-22 10:54:49

海南航空,绝不是一个可以被坠入尘埃中的民营企业,他自身的时代光环,注定了它决不能像恒大那样轰然倒塌!

2018年,海航的掌门人王建在前往法国参加一项会议期间,突然失足坠崖,虽然这件事被外界媒体认为是疑点重重,但因为缺乏确凿的证据,很难搞清楚真正的死亡原因。

与此同时更劲爆的消息被爆了出来,那就是海航很可能面临破产清算,这则新闻让很多人不理解,这个见证和陪伴海南省改开历史进程的航空公司,难道真的就走到了这一步了吗?

这内里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掌门人的离奇死亡,公司走到破产的边缘,这一切的一切,都牵动了一个人的心脏,他就是陈峰,海航最初的创始人。

陈峰的退休生活,并没有让他真正休闲下来,反而要开启新的商海沉浮。

危机从何而来?

虽然很多媒体都大肆宣讲称董事长王建的死亡,让海航走到了群龙无首的境地,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障眼法,真正的原因 ,要复杂的多。

一般来说,一家现代化的大型公司,是有着很清晰的公司架构的,绝对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离开,而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如果影响了,那只能是一种情况,那就是这家公司自身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了。

1993年,海南航空公司正式成立,陈峰是操盘手。

出生于1953年的陈峰,最初的背景是在中国民航局工作,尤其是当时改革开放后,陈峰十分看好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未来将会是十分快速的,而中国基础的长途客运和铁路设施,根本就难以支撑中国庞大的人口转运。

从后来海南航空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来看,陈峰明显是赌对了,也证明了他个人眼光的超常性。

1988年,中央为了发展海南的经济,成立了海南省经济特区,当时海南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央给了不少的倾斜政策,其中就包括金融政策。

当时陈峰跟着自己的上司来到海南出差,他亲眼见到了短短几年内,海南就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这些人借用的,就是金融杠杆,利用银行的钱,发展自己的产业,在拓荒时期,这些金融杠杆,造就了大量的财富。

陈峰本人很清楚这种金融政策有多利好,所以自己内心就开始活泛起来,尤其是几年后,邓公在深圳发表了南方谈话之后,更加坚定了陈峰要“下海”的决心。

因为工作原因,陈峰时常会到达国外,与一些商业人士进行谈话,正是这些谈话,不仅增长了他个人的见识,更是让他学到了很多商业手段。

海南省长对于陈峰,十分的感兴趣,因为海南没有连接大陆的桥,必须要大力发展航空。而既有民航经验,同时也有金融经验的陈峰,就是建立这家民航企业的绝佳人选,因为陈峰他能从外面贷款到钱。

于是省政府先出资一千万,而后又颁发许可证,陈峰就拿着这一千万和许可证,到处的拉投资,最终拉到了两亿五千万,陈峰用这些钱买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随后把第一架飞机抵押给了银行,又贷款了一笔钱,再次买到了第二架飞机,然后贷款第二架买第三架,以此类推,陈峰的海航就这么拉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扩张的脚步,已经跟不上陈峰的野心了,他本人开始试图获取外部资本的支持,在当时的国际游资中,最火热的,就是索罗斯金融集团了。

一向以胆大著称的索罗斯金融集团,在陈峰的多次游说下,竟然直接投资了2500万美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超大手笔的跨国投资了。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到1997年前后,海航已经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都知名的航空公司了,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08年的次贷危机,都让陈峰咬牙扛过来了,对于他来说,越是风高浪急之时,才越是显得勇毅之时。

陈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为了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陈峰开始多元化发展自己的商业版图,而海航,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滑向最终的深渊。

陈峰带领着海航开始在全球“买买买”,不断的收购各种资产,所涉及的行业遍及零售,商超,旅游,运输,航运,金融投资,高科技甚至是化石能源...

2016年,陈峰开始逐渐的淡出海航的权力核心,然而他的继任者王健却依然延续了陈峰的路线,在中国资本疯狂涌向海外的那几年,王健投资希尔顿酒店,德意志银行,买下了曼哈顿公园大道245号。

实际上,这也绝非是海航一家的问题,同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王健林,以及后来的许家印,全都是这样操作的,疯狂的并购,壮大自己的规模和体量。

虽然这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资金流量,但是只要一个产业体系出现问题,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金融市场出现衰退以后,王健林最先嗅到了不一样的风气,开始疯狂的甩卖自己名下的产业,也就是后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断臂求生”。

另外一边的海航,境况似乎显得更糟糕,王建还在的时候,陈峰还可以退居二线,基本上不过问具体事务,但随着王健的死亡,陈峰只能被迫再次走到台前。

随着疫情的突然到来,让原本就举步维艰的海航,更加的难以支撑,海航这个庞大的资产体系,陷入到了崩盘的危机中。

根据统计署给出的直观数据,海航整整背上了7500亿的债务,如果要用量化指标来比较的话,这是仅次于恒大的债务体量,除了破产重组,根本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

如果没有国家和人民兜底,那么海航的结局,就是第二大恒大,已经年逾古稀的陈峰,比许家印也好不到哪里去。

只能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参考资料:

《海航破产,中国私企的一个警示故事》 纽约时报中文网

《陈峰“尘缘”已尽,海航烦事未了》 虎嗅网

《从辉煌到衰落,“万亿航空帝国”海航集团重组启示录》 市场资讯

0 阅读:0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