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至广州的9块9巴士只跑了一天就熄火,这事儿成了一喂顺风车群里司乘们茶余饭头的谈资,眼巴巴就看着这趟“白菜价”班车说没就没了。
140公里的路程,普通大巴要收60到80块,顺风车拼车也得五六十,这趟车直接把价格按到泥巴里,便宜得连油钱都凑不齐。
但这场低价狂欢没持续多久,就被现实狠狠打脸。跑长途的老司机们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账:一辆大巴来回光油钱就要200多,加上过路费、司机工资,跑一趟成本少说400块。按50个座位全坐满,每人收9块9连本钱都收不回一半。
“我们跑这条线的,收60块还得精打细算,他们这么搞要么家里开油田,要么就是来砸场子的。”干了二十年的陈师傅气得直拍方向盘。
老百姓抢票的热情倒是实打实。在电子厂打工的小李好不容易抢到首班车票:“去广州复查个胃病,省下的车费够买两盒药。”学生家长更会打算盘:“孩子周末回家,坐这车比高铁便宜40块,够充一个月校园卡。”
可车一停运,这些精打细算的人又得面对老问题——汽车站门口的黑车司机趁机抬价,开口就要100块,比平时贵了一倍。有网友在本地论坛吐槽:“上周急着去广州办事,被黑车司机半路加价,不给钱就把我行李扔在高速路口。”这趟车的突然熄火,背后是运输行业的激烈博弈。传统客运公司早就憋着火:“要是人人都这么搞价格战,整个行业都得崩盘。”
跑顺风车的司机更不客气,直接放话:“再来9块9的车,见一次堵一次。”
其实双方都心知肚明,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根本活不久。去年东莞有公司推过1元机场大巴,结果补贴一停立马涨价三倍,反而把口碑砸了个稀烂。这事儿倒给行业提了个醒:老百姓不是非要9块9不可,他们要的是合理实惠。像佛山到广州的城际巴士把价格定在30-40元,既比高铁方便、又比顺风车稳,上座率常年保持在八成以上。
这场闹剧就像一盆冷水,把“越便宜越火爆”的幻觉浇了个透心凉。老百姓确实需要省钱,但交通出行不是薅羊毛游戏。下次再见到这种“跳楼价”大巴,抢票前恐怕得先问一句:这车明天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