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出行市场秩序,青岛市自2025年4月16日起全面禁止营运车辆接入顺风车平台,要求各平台在4月15日前清退所有营运性车辆,违者将面临严格执法。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明确区分了顺风车与网约车的界限:
车辆类型限制:仅允许非营运性质的私家车参与顺风车服务,且每日接单量不得超过4单;营运车辆(如网约车、出租车)被彻底排除在顺风车平台之外。
平台责任强化:合乘平台需承担审核责任,禁止接入不合规车辆,并对违规行为实施“零容忍”清退机制。
成本分摊规则:合乘费用仅可包含能耗、路桥费等直接成本,不得附加网约车模式的计费项目,收费标准上限为巡游出租车每公里租价的50%。
此前,顺风车市场存在“全职司机”通过多平台接单、变相从事非法营运的现象,导致安全隐患和司乘纠纷频发。
例如,天津曾发生顺风车司机在高速路驱赶乘客并致其受伤的事件,暴露了平台监管的漏洞。
青岛市2025年2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已明确“顺路合乘”的定义,要求车主必须基于自身出行需求发布路线,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此次政策是对前期规则的进一步落实。
这一政策出来对各方影响都不小,依赖顺风车增收的网约车司机将面临收入锐减,需转向合规网约车业务或寻求其他就业途径;私家车车主也需严格遵循接单限制,避免触碰“非法营运”红线。头部平台需优化算法,限制营运车辆注册并加强行程监控,像广州等地已通过技术手段屏蔽营运车辆的接单权限。
如此一来,乘客体验也会明显波动,短期内可能出现运力紧张,有不少乘客反馈说能坐到车就行不在乎是否是合规,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青岛并非孤例,广州、惠州、苏州等城市自2025年3月起已陆续出台类似政策,明确营运车辆不得从事顺风车服务,并对接单次数、费用分摊等细化要求。
小梁
非常赞同,如果能把客运车都强制执行就好了,因为车站的大巴都是营运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