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道下一个 TikTok 会在哪里出现,但它一定会出现。」这句投资界的玩笑道出了当前消费级 AI 市场的现状 —— 机会显而易见,但获胜者仍未浮出水面。
从数据看,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 AI 领域吸引了 190 亿美元风险投资,占总投资额的 28%。然而,这些资金主要流向企业服务领域,消费级应用相对冷清。这种「冷热不均」背后,或许正预示着一个巨大机会窗口的开启。

历史给我们提供了参考坐标。iPhone 4 发布后的五年内(2009-2013),催生了 Uber、字节跳动等估值超千亿美元的科技巨头。如今,ChatGPT 发布已近两年,基础设施逐渐成熟,新一轮应用爆发周期呼之欲出。
从赛道来看,旅行、语言学习、视频创作、购物和社交构成了最具潜力的五大领域。其中,Wanderboat 和 Mindtrip 在旅行规划领域已获得显著用户增长;Speak 的语言学习业务年收入达到 2000 万美元;而 Runway 在 AI 视频生成领域的估值已达 40 亿美元。

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与企业服务不同,消费级应用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用户需求多变、竞争壁垒较低、巨头复制速度快。正如 Daze 的案例所示,即便获得 15 万等候用户的热捧,也难保不会重蹈 Clubhouse 的覆辙。
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三个关键指标:用户获取成本、留存率和变现能力。在当前阶段,估值过高可能比估值过低带来更大风险。创业者则需要在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找到微妙平衡,在与巨头的竞争中开辟差异化生存空间。

展望未来,消费级 AI 市场很可能会经历一轮「大浪淘沙」。那些能够构建起真正护城河的企业 —— 无论是通过数据积累、网络效应还是品牌认知 —— 将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独角兽。对投资者而言,现在或许正是在估值相对理性时布局的最佳时机。
但需要警惕的是,并非所有赛道都能诞生巨头。在 AI 技术能力趋同的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和用户体验或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毕竟,在消费市场,技术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阅读更多
[1]
Dailyio 会员: https://next.iois.me/memb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