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富豪,带领机器人龙头走出业绩低谷?

峥尺度 2025-02-21 05:29:24

文 | 杨万里

2004年,一部科幻电影《我,机器人》火了。故事讲述在一位人类警察和拥有情感意识的机器人桑尼共同协作下,成功阻止了智脑的叛变。剧情收尾,桑尼站在一座断桥下看着同伴,所有机器人也看向桑尼,原来梦境中那个改变机器人命运的人就是桑尼自己.....

电影播放的二十年后,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阶段。从年初以来,A股机器人概念股走势较强,埃斯顿就是之一。

从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到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埃斯顿持续深耕机器人赛道,是行业龙头之一。不过,埃斯顿也有“烦恼”:该公司2024年归属净利润预亏超6亿元。

埃斯顿董事长叫吴波,在这位71岁富豪带领下,这家机器人龙头将如何走出业绩低谷?

大学教师创业,拼出一家百亿市值龙头

吴波曾在东南大学机械系读本科,大学毕业后在南京林业大学当了四年老师。选择辞职读研后,吴波改变了职业规划方向,进入企业工作,一待就是六年。

1993年,即将迈入不惑之年之际,39岁的吴波选择创业。这一年,埃斯顿成立了。

提起“埃斯顿”这个名字,它是有寓意的。

吴波曾接受采访表示,埃斯顿英文名字ESTUN,来自西班牙文,整体含义是东方第一,他认为这个名字比较好发音,对公司今后国际化很有帮助。

吴波有三个特征,第一个是为人比较低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创始人,他自觉远离聚光灯,也不太爱接受外界采访。

第二特征是善于顺势而为,踩准行业风口。

埃斯顿发展初期从伺服电机起家,后来于2011年进军工业机器人赛道。

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时任埃斯顿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的王杰高博士从加拿大回国后,准备寻找合适的公司。找了一圈后,王杰高找到了吴波并询问对方有没有做工业机器人的想法。

一个是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专家,另一个是拥有基础条件的公司,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着手布局工业机器人业务。

不过,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埃斯顿做国产机器人起步初期,与国际巨头仍在生产制造工艺、精密装备技术、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吴波没有机械模仿走海外企业的路子,他更倾向多种路径,像新能源、光伏等产业都是有需求的应用场景。

第三个特征是坚守工匠精神。

吴波经常去一线参与解决问题,也重视产品质量。他曾公开表示“宁可丢掉订单,也要交付高品质产品”。另外,吴波拒绝投机,不认为上市是最终目标,反而认为是实现自身使命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吴波带领下,埃斯顿于2015年登陆资本市场。截至2025年2月20日收盘,该公司最新市值为203.5亿元。

业绩预亏,靠两步棋扭转?

2015年上市是埃斯顿发展的关键一步,一方面该公司通过融资获得规模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吸引和激励高级人才的问题。

上市数年后,埃斯顿迎来新的挑战--短期内业绩低迷。

目前,埃斯顿的核心业务主要分为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

今年1月份,埃斯顿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称,该公司预计202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6.5亿元-7.6亿元。

埃斯顿解释称,2024年业绩变动原因包括受下游行业市场波动的影响,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营收下滑;报告期内期间费用增加,特别是人员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报告期内子公司德国克鲁斯营收减少,净利润显著下滑,等等。

埃斯顿还表示,为实现扭亏为盈,该公司将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推进降本增效措施,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等等。

经梳理财报、调研公告及媒体报道,埃斯顿提振业绩有两步棋。

第一步棋是深耕机器人行业。

在世界工业机器人业界中,“四巨头”以瑞士的ABB、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著名。埃斯顿一直把它们当作参考。

多年前,吴波为埃斯顿设定了一个目标,即希望到2025年进入全球机器人产业“第一阵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埃斯顿在做并购同时,更注重内生性增长以及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根据MIR睿工业数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埃斯顿再次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国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国产品牌,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位列第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二位。

在2024年半年报中,埃斯顿曾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该公司指出如果国际厂商加大本土化经营力度,以及国内厂商在技术、经营模式方面的全面跟进和模仿,国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埃斯顿还涉足了人形机器人。

2022年7月,埃斯顿酷卓成立。2024年9月,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埃斯顿酷卓首发了第一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1。

当埃斯顿按节奏布局时,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参与者数量不断扩大。

国内方面,宇树科技、优必选、小米集团等先后推出人形机器人,其中宇树科技已成为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并最早实现行业落地的公司。国外,特斯拉、亚马逊、英伟达、苹果等科技巨头相继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埃斯顿发力的另一步棋是“出海”。

埃斯顿海外业务主要面向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美洲及日韩,以及工业新兴国家如中东、东南亚等。此前,埃斯顿还表示,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

从“出海”效果看,2023年全年,来自境外地区的收入为15.94亿元,占比达34.27%;2024年上半年,来自境外地区的收入为7.329亿元,占比达33.79%。

通过布局机器人业务以及拓展国际市场,能否提振埃斯顿业绩,有待财报验证。

0 阅读:33
峥尺度

峥尺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