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短视频时代,关于内容的四条真认知!

全域研究哥 2025-03-10 19:10:43

第一条:内容的确定性

内容的确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爆款的确定性,已经被验证的爆款,已经被验证的内容形式,已经被验证的内容母题,这层确定性是开卷考试下,群体智慧的汲取。

另一层是内容表达影响用户心智,进而影响用户决策和行动的确定性。

我们先看第一层,内容爆款的确定性。

所谓内容爆款的确定性底层逻辑是:爆款来自于爆款。

有个好听的词要致敬,有个难听的词叫抄袭,艺术家毕加索先生所言:优秀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剽窃。

抄袭和剽窃是抄袭前人思想,剽窃前人的智慧,在群体智慧的结晶里加入自己的想法,用新的内容表现形式重现前人的智慧,或者是微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情。

中国文化里有句老话叫“文化母体”和“换汤不换药”,所谓的文化母体就是已经被验证的母本,所谓的“药”就是确定性的结果。

《哪吒》的爆火不是原创,而是改编,《黑悟空》的爆火也不是原创,也是改编,但都不妨碍他们是超级优秀的作品,以及在商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文化母本的好处是用户已经知道你所塑造的世界观,也早已清楚的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不同的是他们可能被赋予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念,故事脉络相通的不同价值观表达。

比如,原版的荆轲刺秦王的核心,在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彰显,荆轲作为 "存亡继绝" 的侠义符号,其行为动机始终带有浓厚的江湖义气与家国情怀。陈凯歌版本的《荆轲刺秦王》,则呈现对历史的颠覆性解读,通过 "嫪毐叛乱"" 活埋赵童 " 等场景揭示权力对人性的异化,以及对侠义精神的淡化,侧重对历史叙事的现代性反思。

而张艺谋版本的荆轲刺秦王《英雄》,将刺杀行动转化为对和平与统一的哲学思辨,李连杰饰演的无名最终放弃刺杀,是理解秦王统一天下的真实目的是用大战减少战乱的思想后,自愿放弃刺杀,而非刺杀失败,这一改编彻底颠覆了传统刺客形象。

贾樟柯眼中电影要具备思想的当代性,大体意思是你可以拍老题材、老时代甚至是老故事,关键是你有没有用现代的思想去表达,与题材年代无关,与故事时代背景无关,关键的是思想的当代性。

chatGPT创始人对创意的理解:创意=(过去的混剪+灵感) x (反馈质量+迭代数量)

我们从来没有创造任何一个汉字,但是每个汉字的重新组合,又出来一篇完全不同的文章,而我们输出的每篇文章都是脑袋里残留的好文章碎片的“混剪”,所有的创作者都是在不同程度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自身认可的前辈,只不过有些坦荡承认,有些遮遮掩掩。

灵感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东西,是开创一门新流派,新风格,新类型,上学那会儿总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导演拿不到A类电影节的认可,后来才发现他们的作品只是在临摹他们心中的偶像,没有新题材更没有新风格,有的只是风格杂糅的本土化故事重复。

“过去的混剪”是自己脑袋里对优质素材的吸收,你吸收的是垃圾,大脑混剪出来也是垃圾,你吸收的是精华,大脑混剪出来的也不差,同时还有留意反馈质量和迭代数量,边进行边优化,至于灵感部分,还没到拼灵感的阶段。

换句话说,你一个做信息流的考虑啥狗屁灵感和原创性?

别说自己是做内容的,你懂个屁内容,只要你的考核结果是消耗是投产比是销售额,那么你就是个销售,就是个短视频销售员,你做的不是内容,你做的是广告,只不过有点“内容属性”的广告更容易跑消耗,仅此而已。

官方对原创性的解释是“别盗用别人画面”,抖音就是开卷考试,这么多商家用真金白银去投放,验证出的爆款内容确定性你不去借鉴?非得闭门造车品嚼自己的臭裹脚布,浪费预算,批量生产工业化垃圾,浪费电力浪费算力与浪费粮食一样可恶!

第二条:内容价值最大化

内容价值最大化也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优质内容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另一层是内容流量变现价值的最大化。

我们最常犯的错误是:暴殄天物,不懂珍惜。

在《爆量》一书中讲过:“灵魂不变,换肉体。”

这里的灵魂指的就是一条爆款内容最核心的“爆点”,这个爆点有可能是信息位、开头第一句话、开头第一个画面、热门的内容形式、内容结构或者是某位达人的脸等等等。

核心的爆点是灵魂,肉体是除了“爆点”以外的其他组成部分。

当遇到一条爆款时,应该是想尽办法把这条爆款吃透而不是去创新,爆款就是确定性,在确定性上做重复动作就是确定性的爆款。

当年王晶的《赌神》斩获票房冠军后,不到八个月时间迅速推出《赌圣》,然后四个月后又推出了《赌侠》,虽然拍摄和上映速度确实快了点,但三部片子无疑是商业片中的经典。

当下很多短视频的创作灵感都是取材于短视频平台热门新闻事件,热门的新闻事件之所以热门,因为事件本身就自带“情绪”,情绪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而热门就是已经被验证的确定性,改编是在践行爆款来自于爆款。

回看短视频时代爆火的达人,无一例外都是因为一条视频爆火,然后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在这个风格的基础上拍摄系列作品,这个系列风格就是灵魂,基于系列拍摄的不同选题就是肉体。

达人能否穿越周期一类是取决于系列是否可以持续火下去,比如李子柒、李蠕蠕、papai酱他们的系列已经成为他们标志性的风格,只需切换选题就可以。

另一类是原有系列热度褪去后,能否转型找到自己的新风格,比如张同学、刀小刀这种达人,靠系列爆火,系列热度褪去后,没有新灵魂,流量自然枯竭。

对于抖音电商商家而言,内容价值最大化的方式,就是爆款重复,爆款改良重复,爆款基因嫁接,找到爆点找到灵魂。

有位用美妆打法做食品的老铁给我算过一笔账,抖音的当红二三线明星,一次短期代言费用30万,签完短期代言后,至少要搞她个一万条短视频投放到市场,平均一条短视频的分摊成本3块钱,因为对他而言,明星素材元素是优质的内容模块。

假设同样水平的素材,有明星素材模块和没明星素材模块,转化率一定不一样,哪怕有明星的素材提高0.01%的转化率,把这部分优质内容利用价值最大化,也是值得的选择,归结到底是笔算账的生意。

另一层,内容所吸引来的流量变现价值最大的化。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流量,不同的商业模式变现结果大有不同, 而流量型生意的核心是商业模式的选择。

第三条:内容的分发权

每一个创作者都是独立的喇叭,大达人是大喇叭,小达人是小喇叭,每一个喇叭影响各自的受众群体。

流量生意最难的流量波动带来的不稳定。

大家对抗流量波动的方式是:建立自有流量池。

建私域、做品牌、控渠道本质上都在建立自己的流量池,降低二次触达消费者的成本。

掌握内容的分发权,也是在呼应前两条,内容的确定性被验证以后,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的方式,要么靠投放把内容吃透,要么靠分发把内容吃透。

靠投放把内容吃透,闭着眼睛就会,行业有个段子:投手的面试标准是会开机,会用鼠标,会给电脑充电。

靠分发把内容吃透,是不同达人基于“灵魂不变换肉体”的内容重新表述,贡献新的内容肉体,丰富内容肉体的多样性,以此来抵抗用户的审美疲劳,和媒介端口对内容的消耗速度。

关于分发权,前年黑牛就在一篇文章里提到:绝大多数品牌方内容的终极解决方案或许是“分布式”的内容能力外迁。

掌握内容的分发权,也相当于控制了内容的差异触点。

算法的世界里,不同人群之间的间隔墙只会越来越高,即便同样的灵魂,不同的发布触点,影响的用户也大不相同,这个部分后续我们再详聊。

第四条:内容的AIGC

平衡内容的生产效率和内容的生产成本。

AIGC对于内容行业最大的颠覆是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呼应前三条,既然内容的确定性已经确定,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的方式是在确定性上做重复动作,就应该借助AIGC的高效率工具,实现内容的批量生产及“去重”。

这里的去重是指灵魂不变换肉体的重复,而非简单的视频编码或画面翻转去重。

然后,用好分发权,掌握分发权就约等于掌握了无数个可控的分布式创作者,用分发权,分发指定的确定性物料,实现自有流量池。

除去极少数的天才,绝大多数的内容从业者的职责是做一名“专业裁缝”,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确定性上做重复动作。

内容行业的二八法则更明显,甚至是更极端。0.1%的人适合做内容创作,剩下99.9%的人做内容生产。

先搞清楚自己岗位的工作是内容创作只是内容生产?

内容创作:内容创作要求高质量、原创性、艺术性,慢工出细活的创作模式,内容创作生产的模版来供于内容生产。

内容生产:内容生产要求工业化效率,不求原创,确保一定质量标准下的高效生产,以此来对抗媒介对内容的消耗。

同样是内容从业者,对自己的岗位和行业需求认知越清晰才能更通透的看清行业,才能更通透的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

换句话说,内容创作是做设计做打样做模板,内容生产是基于模板做印刷。内容生产行业比拼的是执行力,执行力的有效原则:找到确定性,做重复动作。

后短视频时代,关于内容的四条真认知,指导业务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 | 黑牛 爱拍科技创始人,巨量学讲师,专注于抖音分享,助力品牌抖音增长营销。

0 阅读:0
全域研究哥

全域研究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