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中秋节,全国各地的人们开始庆祝中秋节。
团圆是中秋的主题,它凝聚着中国人,海外华人的精神。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是否能够回家与亲人团聚,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份深切的渴望和期待。
有时心中满是无奈和遗憾到了最深处,也不会把话挂在嘴边,只是淡淡地轻轻的说一句“天凉好个秋”,将那份深深的思念和渴望藏在心底。
24句有关中秋的古诗句,与君共赏。
中秋佳节月最明,祝福满天星斗亮,愿团圆之夜喜相聚,家家户户笑声扬。
祝祈月圆桂花香,家人团聚福满堂,祖国昌盛山河壮,千秋万代荣光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望月怀远》
当海上升起明月,天涯的人们共享这一时刻。这句诗以壮丽的海景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全球共享的情感,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与宏大的自然景象相融合,凸显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造诣。这两句诗简洁而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共鸣,仿佛感受到了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也在共享这个时刻。
"海上生明月"这句诗,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一种超越地理隔阂的共享情感,一种超越时空的共此时刻。它提醒我们,尽管我们的身体可能相隔千里,但我们的心可以在同一轮明月下相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只希望人们能够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胞弟苏辙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通过形象的描绘,诗人勾勒出一个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这两句诗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人情的期许。它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系,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距离多远,只要心有灵犀,就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月亮的崇敬和喜爱,特别是在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格外明亮,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句诗中的“尘中见月”可以理解为在世俗中看到月亮,也可以理解为在尘世中看到美的东西。而“心亦闲”则是指心情变得平静和安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来突显神仙洞府的美妙,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这种美丽和神妙的存在。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宋】李朴《中秋》
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夜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将那四通八达的大路映照得千里光明。
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将月亮拟人化,用云衢作为衬托,更突显了月亮的圆润和光亮。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中秋月夜的喜爱。这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神秘和美丽。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宋】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如果今晚不登上高楼欣赏月色,这一年的秋天就白白过去了。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不要错过良辰美景的警语,同时也在赞美中秋夜月的美景。在这个季节里,秋高气爽,月圆人团,寄托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因此,这句诗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家庭和温馨的追求,以及珍惜时光的美好寓意。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唐】戎昱《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我们相隔万里,但今晚的月光同样皎洁;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月亮显得比平常更为明亮。
诗人在这句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中秋月夜的赞美。通过“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句,诗人强调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虽然相隔万里,但他们的心情感受是相同的。而“一年今日最分明”则描述了中秋之夜月亮的明亮和清晰,比平时更加突出,象征着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对于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强烈。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我在宫中独自面对,思念着远在二千里外的朋友。
白居易在诗中以皎洁的月光比喻自己怀念友人的心情,通过跨越千里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情,以及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内心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
——【清】邹祗谟《中秋京邸》
这个中秋夜晚,月光照亮了千家万户。
诗人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色,表现出月光的皎洁和清晰。同时,也传达出对中秋月夜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唐】张祜《中秋月》
一年漫长的三百六十五天惟有今日恰逢此良辰美景,普天下都是这朗朗明月当空高照。
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中秋夜晚诗人绵绵不断的情思。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
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
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
——【唐】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
这首诗描绘了清秋半夜,皓月当空的景象。权德舆在诗中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赞美和向往,月亮映照在积水上,显得分外皎洁。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在赏月时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整首诗给人以安详宁静之感,让人感受到中秋佳节的宁静与美好。
玉宇秋光无一尘,人人共喜桂花新。
看来世态炎凉尽,惟有月明无贵贫。
——【宋】赵崇森《玩秋月》
诗中的“玉宇秋光无一尘,人人共喜桂花新”描绘了秋天的夜空中明亮的月光如清澈的玉宇,没有一丝尘埃,人们都为这清新的桂花而欢喜。
“看来世态炎凉尽,惟有月明无贵贫”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他认为只有明亮的月光可以超越富贵与贫穷的界限,普照大地,不分贵贱。
一江春水何年尽,万古清光此夜圆。
——【金】元好问《鹧鸪天》
一江春水不知何时流尽,万古清光在这个夜晚显得格外圆润。
诗人通过春水的流逝和夜晚月亮的圆润,表达了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的感慨,也传递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同时,诗人还以“八茧吴蚕剩欲眠”为起句,引出了自然与人生的联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元好问的诗歌才华和独特风格。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唐】殷文圭《八月十五夜》
中秋之夜,天空万里无云,一穹青镜般的月亮笼罩着中国大地,又到了一年中最团圆的节日。
诗人在这句诗中,以空灵之笔,写景兼有兴发,将中秋之夜的景色描绘得明朗而轻柔。通过“万里无云”和“一穹青镜”,诗人形象地表现了中秋之夜的明朗和纯净。同时,以“镜九州”来形容月亮的普照,也突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整首诗文辞华美,感情明朗,意境开阔。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诗人在这句诗中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而是以一种疑问的语气和委婉的语气道出了这个疑惑,这种写法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同时也更加具有思深意长、耐人寻味的特点。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中庭月色、树栖鸦鹊、秋露桂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再结合自己远望明月的情感体验,抒发出一种绵远悠长的秋思之情,最后以疑问句“秋思落谁家”收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思念之情的难以捉摸和难以言说之处。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宋】李朴《中秋》
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夜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将那四通八达的大路映照得千里光明。
诗人在广袤无垠的月夜里,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又将月亮拟人化,更显生动形象。整首诗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
天上平分一半秋,千岩万壑月华流。
——【明】解缙《中秋》
“天上平分一半秋”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深沉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秋天的独特魅力。而“千岩万壑月华流”则表达了月亮的普照和光华,洒满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流动和生命的活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用词精炼,给人以美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明】王守仁《中秋》
我心中有一轮光明的圆月,千古常在永不缺独。
王守仁在《中秋》中,借物抒怀,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表达了心地光明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生短暂,百年好景不多见,月亮圆圆满满的时候也不多,而白发却越来越多。然而,他坚信自己内心有一轮光明的圆月,它千古常在永不缺独。这轮圆月可以理解为王守仁追求的道德境界、真理或自我完善的人格,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恒如月,光照千古。
整首诗表达了王守仁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和对光明永恒的追求,富含哲学思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唐】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华阳观中秋夜招友玩月时所写,表达了他对中秋明月的美好感受和邀请友人一同欣赏的意愿。
在诗中,“人道秋中明月好”是诗人对中秋月色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他对良宵美景的珍惜和向往。“欲邀同赏意如何?”则是诗人向友人的发问,询问他们是否有同样的心境,愿意一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整首诗简洁明了,却富含情感和意境,既表达了诗人对中秋明月的喜爱,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潜叔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将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这句词句,诗人通过奇妙的想象,表现出自己想要乘风飞上长空,俯瞰祖国大好山河的豪情壮志,凸显了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热爱和强烈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议,以及他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精神追求。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唐】司空图《中秋》
如果这个中秋夜晚没有月亮,这一年就算是虚度了。
诗人通过对中秋赏月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月之圆满的向往。同时,也借由月亮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感的同时,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人间共赏中秋月,酒社诗家意味长。
——【宋】黄庶《中秋夜月》
诗人通过描述人间中秋的团圆景象,表达了对亲情、友情和团聚之乐的赞美。而“酒社诗家”则指诗酒之会,不仅表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也暗示了中秋节庆祝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即以诗歌和美酒为伴,抒发情感、分享快乐。
整首诗简洁明快,富有韵味,既描绘了中秋夜的美景,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希望月亮能像这个夜晚一样长圆,而人们的心态也未必会像月亮的圆缺一样有所变化。
辛弃疾在创作这首词时,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同时也借由月亮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友情、对爱情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句诗中,他通过希望月亮长圆的愿望,体现了他对永恒、对完整的渴望,而“人情未必看承别”则暗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别离和变化。
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宋】赵鼎《人月圆·中秋》
“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这句诗中,“芳尊美酒”描绘了美酒香醇、芳香四溢的场景,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丰盛;“年年岁岁”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沉淀,也暗示着人们对每年的中秋团圆时刻寄予了深深的期待;而“月满高楼”则描绘了月色满楼、团圆之夜的美丽景象,寓意着作者对家庭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美感,以月亮为引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情感和希望。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明】徐有贞《中秋月》
不管是阴晴圆缺还是缺憾,都不必去谈论,只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刻。这个美好的时刻,就如同每年的中秋之月,常见而又令人怀念。
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节这个美好时节的珍惜和热爱,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通过与阴晴圆缺的对比,突显了人间的美好和幸福,同时借助对中秋明月的描写,寓意着对家庭团圆、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