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峻极峰:品三教荟萃,德行与道义的坚守

嵩山剑客谈文化 2024-09-17 14:18:37

▲王剑松

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在嵩山汇聚,交织出一幅幅绚烂多彩的文化画卷,谱写着跨越五千年的浪漫与优雅。

古贤遗风,德行之光。嵩山自古就被称为“神仙之宅,方士之居”。时光回溯至唐尧时期,嵩山脚下,许由、巢父以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高洁情怀,拒绝了世俗的权位与荣华,他们的“河边洗耳”、“怕污牛嘴”不仅是对权力的蔑视,更是对德行与道义的坚守。这份超然物外的态度,如同嵩山之巅的清风,穿越千年,依旧吹拂着世人的心田。

商汤时期,卞随、务光;周武王时,伯夷、叔齐,这些先贤们以生命为代价,捍卫着心中的道义与信仰。他们的故事,如同嵩山间的溪流,清澈而深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们的言行,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夜空,让后人铭记那份对道德和和平的不懈追求。

公元前719年,管仲与鲍叔牙诞生于嵩山脚下,这两位未来的政治家、思想家,自幼便沐浴在嵩山文化的光辉,学习和掌握了大量的、多学科的天地之中文化知识。管仲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被誉为“春秋第一相”。他的著作《管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瑰宝,更是融合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纵横等百家之学的集大成者。管仲的思想,如同嵩山之巅的云雾,既博大精深,又变幻莫测,引领着后人不断探索与思考。

道家之源,老子悟道。一百多年后,老子踏上嵩山这片神圣的土地,拜常纵为师,隐居老君洞和太室祠,潜心悟道。在嵩山的怀抱中,老子综合黄帝、管仲以及夏商先祖流传的道家思想,完成了《道德经》这部传世巨著。老子的思想,如同嵩山深处的清泉,深邃而清澈,蕴含着对宇宙、人生、道德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道德经》的问世,不仅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成熟与完善,更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60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嵩山修行9年,从嵩山石室得到了《三皇秘典》和《黄帝九鼎丹书》。东汉顺帝永和6年(141年),张道陵以注解《老子五千言》《太平洞极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成为中国道教的开端。北魏时期,嵩山道士寇谦之“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创“新天师道”,让道教重新成为国教,中岳庙也被后世奉为新天师道祖庭。

佛教东来,嵩山绽放。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原,虽然初期遭遇了种种排斥与质疑,但嵩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舞台。嵩山下的大法王寺、慈云寺等庙宇的建立,标志着佛教在中原地区的正式扎根。高僧们在此译经传法,信徒们在此虔诚修行,佛教的清风逐渐吹遍了嵩洛大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融入中原文化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嵩山也因此成为了佛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嵩山的见证下,佛教与儒、道两教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而和谐的文化生态。

道教兴起,嵩山修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嵩山修行九年,得《三皇秘典》和《黄帝九鼎丹书》,创立了“五斗米道”,成为中国道教的开端。嵩山也因此成为了道教修行的重要圣地之一。道教徒们在此炼丹修道、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同时也将道教思想传播至四面八方。嵩山的山水之间,处处弥漫着道家的仙气与灵韵。

北魏时期,嵩山道士寇谦之对道教进行了清整与改革,创立了“新天师道”,进一步推动了道教的发展。他的努力使得道教在嵩山地区更加繁荣昌盛,也为中国道教的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儒学传承,嵩山回响。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在嵩山这片土地上同样有着深厚的根基。大禹在嵩山下的阳城建都划九州、铸九鼎、推行德政善政的故事流传千古;周公在嵩洛提出“敬德保民”、制礼作乐的思想影响深远;管仲则以其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政治智慧为后世树立了榜样。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春,34岁的孔子受鲁君之命,赴东周之都洛邑学习,史称东周问礼。孔子向长他20岁、已经在嵩山写就《道德经》的老子询问礼乐,“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孟子、荀子等大力推行儒学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汉代以董仲舒为主的儒学派促使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国学。

程朱理学是在周世宗柴荣,宋代在宋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以及金、元、明、清历代皇帝的主导下,在吕蒙正、范仲淹、宋庠、文彦博、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苏辙等历代名士的大力支持下,由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朱熹等;金元时期杜时升、元好问等;明代湛若水、王守仁、王尚絅等;清代耿介、冉觐祖、李来章等人在天地之中——嵩阳书院汇聚名儒,设立讲坛,谈理论道,讲学授课,综合原来派系繁多的佛道儒思想,逐步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后世尊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为理学始祖,二程的四传弟子南宋的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学说,完成了宋代理学集大成的历史使命,宋以后理学一直是官学。嵩阳书院为“理学祖庭”。理学思想如同嵩山之巅的阳光般温暖而明亮照耀着后世学子的心灵。

禅宗传承,嵩山禅韵。禅宗作为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嵩山则是禅宗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西魏时期菩提达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中面壁修炼九年传授大乘禅法,这一事件不仅奠定了中国禅宗的基础,也使得嵩山成为了禅者心中的圣地。

禅宗,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独特教义,吸引了无数寻求心灵解脱的修行者。达摩祖师在嵩山的九年面壁,不仅是他个人修行的极致体现,更是禅宗精神在中原大地的首次播种。他的弟子慧可,在嵩山少林寺继续传承大乘禅法,将禅宗的智慧与中原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体系。禅宗祖庭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见证了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嵩山的怀抱中,儒、释、道三教相互交融、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图景。这种多元文化的共存与融合,不仅展现了嵩山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站在嵩山之巅俯瞰四周,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古刹钟声悠扬传来。这一刻,仿佛能穿越时空的界限,与那些历史上的先贤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他们的智慧与德行如同嵩山之巅的清风明月般永恒不朽,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嵩山,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名山,将以它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与心灵。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与宁静;可以领略到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更可以在悟道、明理与禅修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嵩山,一个让人心生敬畏又充满向往的地方;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感悟、去珍惜的圣地。

0 阅读:1

嵩山剑客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