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极越汽车刷屏了!
两个月前,极越汽车的CEO夏一平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他的履历光鲜:英国一流大学毕业生、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后来在造车新势力的浪潮中执掌极越汽车。然而,短短两个月,极越汽车从账上资金告急到裁员风波不断,企业陷入深渊,员工维权事件频发。极越汽车的故事,揭示了创业和管理的复杂与暗涌。
一、70亿资金的“黑洞”
两个月前,极越汽车的账上资金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生产。作为一家依赖资本输血的造车新势力,极越向主要股东百度和吉利提出再融资请求。然而,这一次百度却提出了查账的要求。令人震惊的是,在账务审查初期,就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问题:公司亏空高达70亿,而极越仅售出1.4万辆车,与其他新势力的销量相比连零头都不到。
资金花在了哪里?
这是百度、吉利以及公众都迫切想知道的问题。然而,就在查账刚开始时,公司首席财务官刘吉宁突然失联。更令人意外的是,刘吉宁的IP定位显示他已经到了新加坡,甚至家人也一同离开,显然是“润”了。
在随后的股东会上,夏一平的解释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他表示:“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账本已被刘吉宁带走,调查难度很大。”这种说辞,显然无法让身价过亿的股东们满意。据传,一位愤怒的百度股东直接抄起茶杯砸向夏一平,造成他脸颊的伤口——这也是后来被夏一平解释为“骑车跌伤”的由来。
二、管理乱象与内部爆料
在极越内部,不少员工对公司的管理混乱早已心存不满。
一名前员工在朋友圈爆料,夏一平经常在公司招标时硬性插入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司。如果这些公司未中标,他便拒绝签署采购合同。更离谱的是,极越多次以高出市场价格数倍的价格从指定供应商采购。
这些行为让人不得不质疑,70亿巨额亏损是否与管理层的“灰色操作”有关。然而,随着账本的丢失,真相似乎已陷入迷雾。刘吉宁与夏一平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他们是合伙侵占公司资金,还是各自为战?这成为公众和投资人最为关注的问题。
三、极越2.0时代的“无赖”操作
在资金链断裂、工厂停工的背景下,极越迎来了所谓的“2.0时代”。但这个“2.0”并非企业升级,而是赤裸裸的生存挣扎。
夏一平宣布裁员,但裁员方案却引发极大争议:拖欠的社保员工需自掏腰包补缴,N+1补偿金推到明年发放,且不保证一定兑现;员工报销更是能拖就拖。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提出保留100人核心团队,却不给工资和社保。这种无视劳动法的行为,堪称“资本家嘴脸”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裁员方案,直接引爆了员工的愤怒。12月12日,数百名员工围堵了夏一平的办公室,要求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员工甚至直接要求他上交护照,防止“跑路”。面对众人质问,夏一平除了反复表示“我会解决”,却再无实际行动。
四、教训与反思
极越的崩盘不仅仅是企业个体的失败,它也给整个造车新势力乃至创业圈敲响了警钟。
首先,企业管理中的透明性和规范性至关重要。极越内部混乱的招标流程、高价采购的操作,暴露了企业治理的严重问题。作为企业掌舵人,夏一平难辞其咎。
其次,股东与投资人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在创业早期,投资人倾向于信任团队,但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必要的监督和审计必不可少。如果百度和吉利能在早期发现问题,或许能够避免今天的局面。
最后,创业者的责任感和道德底线尤为重要。刘吉宁“跑路”,夏一平以拙劣借口推卸责任,无疑伤害了投资人和员工的利益,也损害了创业圈的整体信任。对这样的行为,监管机构和法律体系应加大打击力度,避免更多类似事件发生。
五、尾声
极越汽车的故事,最终或许只是中国创业浪潮中一个失败的注脚。但它带来的警示却值得每一位创业者、投资人和普通员工深思。在追逐创新和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企业家,而非仅将创业视为“圈钱”的工具。
或许,真正的“极越2.0”不应该是一场无底线的裁员,而是为所有员工和投资人负责的彻底反思与清算。
目前,社交网络上不断出现各个机构“接龙式催款函”(据统计已经超过34家),可见这“窟窿”还有很多,这种“挤兑现象”也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公司雪上加霜……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极越和夏一平的下一步,是否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秋风落叶飘
卖一辆车亏一千万,这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