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景化的征途上,对公业务的“奇点时刻”正在降临。
眼下,对公业务已然成为银行业主战场。
从支持实体经济到助力金融强国,对公业务肩负着更多使命,且随着零售金融进入调整期,对公领域的竞争持续加剧。
与此同时,这亦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内卷”,部分银行仍然依赖价格战,重复着跑马圈地的老路。
“内卷”一词甚至被央行写进了《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提到,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情况下,银行过度竞争贷款,部分贷款利率,特别是大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
对公业务如何打破内卷的宿命?在当下,不管是金融机构自身的转型升级,还是服务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亟需提升对公业务的质效,而这离不开更多的新思路、新模式。
回望过去多年来零售金融的转型经验,基于数字科技的对公业务场景金融创新,仍然是最有潜力也最值得期待的方向之一。
知易行难。与零售业务不同,对公业务天然低频,很难与高频生活场景直接结合,且对公业务相对非标准化,在场景化的过程中需要面临更多的障碍与堵点。这可以解释,长期以来,对公业务领域的场景创新虽然不乏亮点,却尚未形成浩浩汤汤的大潮。
这一局面有望被打破。2022年以来,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江南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与美团企业版合作的“智慧食堂”模式为代表,对公业务场景金融创新衔枚疾进,实现了银行、企业与用户的多方共赢,在行业里引起广泛关注。
12月19日,金融时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美团企业版联合发布的《银行对公业务场景金融创新报告》(下称《报告》),为行业里第一份系统性阐述对公场景金融的专业报告。
《报告》指出,场景金融的能力必将成为商业银行最为核心的竞争能力之一。从长远看,只有持续优化场景服务,提升场景运营和转化能力,不断提升用户价值,商业银行才能真正实现从“产品导向”到“用户导向”的转变,在新一轮金融竞争中占据先机。
在政策层面,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合理布局数字生态场景体系,构建数字生态运营体系。
天时地利人和。在场景化的征途上,对公业务的“奇点时刻”正在降临。
场景金融新蓝海何为场景金融?《报告》给出的定义是,场景金融的核心在各类场景中无缝嵌入各项金融服务,让客户无感使用这些金融服务,最终为银行提供新的业务增量,提升盈利能力。
在银行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已经嵌入无数金融与非金融场景中,特色化的金融场景生态圈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尤其是过去十年里,以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为突破口,零售业务场景金融建设日渐成熟,市场空间则趋于饱和。
相形之下,当前对公场景中仍然有较多的需求尚未被满足,存在大量的服务空白,使得越来越多银行因时而变,逐渐延伸至以服务和赋能企业客户为重心(进而批量获取和服务零售客户)的对公场景金融的构建与创新中。
《报告》分析认为,对公业务场景金融之所以成为新“蓝海”,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方面,相较于深耕长尾零售客户的互联网平台,商业银行并不占优势,因此其逐步将场景金融的发展重点由C端消费零售场景转向政府和企业等对公场景。
另一方面,凭借其深耕多年的经验和声誉,商业银行更容易获得B端和G端客户的信任,且在搭建场景过程中,商业银行能够进一步触达终端个人客户,形成G端、B端、C端联动。
此外,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C端消费金融面临信用风险上升的压力。无论从风险防范还是降本增效的角度,商业银行都有理由放缓布局。
概言之,相对于C端零售金融场景,对公场景是商业银行发挥比较优势、发掘客户价值、打造差异化赛道的重要发力点。
G端、B端齐发力G端政府客户与B端企业客户,构成了对公场景金融的两大主体。
在G端,随着国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业逐渐加大了在政府场景中的投入与合作,初步形成了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与智慧乡村治理等业务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批量化获客,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智慧交通在高速公路、城市公交、地铁客运、船运码头、机场等多项场景中广泛应用,并延伸至智能停车、加油充电等汽车“后市场“。目前已在福建省高速、安徽港航船闸、江苏长途客运、上海地铁自助售票等全国各地多处落地。
还有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该行与常州市医疗保障局合作落地了医保普惠金融服务点、信用就医服务平台、市民挂号诊疗线上支付平台三大民生工程,打造了“医保+金融”合作新模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就医服务。通过该项目,江南农商行全面绑定常州市线上就医结算流量。
针对B端用户,选择从哪些行业/产业场景切入是对公场景金融首先亟待明确的问题。由于我国行业/产业门类齐全,分类众多,各个行业/产业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合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思路尤为重要。
《报告》建议,商业银行开展企业类场景金融可从以下三个发展方向入手:一是对现有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各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全面落地数字供应链金融;二是为B端客群提供差异化的IaaS、PaaS、SaaS等经营工具,赋能商户经营;三是提供“金融+非金融”综合化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其中,基于零售场景金融的发展经验,“金融+非金融”更受瞩目——利用高频非金融场景,为低频金融场景引流,全面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化服务,以便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目前来看,众多商业银行在对公场景金融领域已经开展了广泛的“金融+非金融”综合化服务,并已初显成效。
例如,农业银行开展的涉农场景金融服务、平安银行打造的“车+金融”服务等场景金融实践均已取得突出成绩。建设银行通过“建行生活”App,承载近11万高质量特惠商户入驻,并基于此拓展生活类服务场景;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商”平台,提供跨境金融相关服务;光大银行打造“云缴费”平台,赋能银行同业与社会机构。
在上述创新实践中,建设银行与美团企业版合作,深度赋能合作企业,为全行业的对公场景金融创新树立了标杆。
解码“智慧食堂”看上去并不新奇的智慧食堂,何以成为对公场景金融的突破口?
民以食为天。餐饮场景具有无可匹敌的高频属性,基于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易于提升客户依赖度和黏性。从占领用户心智的角度来说,相比其他高频场景,餐饮场景同样有着明显优势。
对银行而言,相较于其他对公场景,智慧食堂领域成本更加可控,整体风险较低,更易于落地和获得成功,同时可以借此深化与企业的多方面合作,并体现商业银行的员工关怀和社会责任,有利于实力展示和品牌宣传。
另一方面,餐饮场景本身高度分散且碎片化,银行如果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去对接庞大的线下商户群体,在成本和效率上都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多场景、一站式的企业消费管理平台,美团企业版堪称这一难题的最优解。
基于对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场景金融的深入洞察,美团企业版从一开始就将智慧食堂确立为发力重点——基于美团“吃、行、玩、乐、购”海量商家资源和场景,联合银行探索出”金融+互联网“的创新路径,为银行对公业务开辟新蓝海。
自2022年起,美团企业版开始了智慧食堂场景金融试点,迄今为止已和建行、工行、中行、农行、招行、江南农商行等伙伴达成不同程度的联合。过去两年多来,该模式在众多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都取得了成功,为业务营收带来了显著贡献,且潜力持续释放中。
一个在业内被反复提及的案例是,在自建“智慧食堂”模式的基础上,建设银行通过与美团企业版形成在智慧食堂场景下的战略合作,将“美团企业版”的外卖、到店餐饮、买菜等场景能力嵌入建行智慧食堂模块,破解了原先智慧食堂场景中企业员工就餐难、选择有限,加班用餐报销繁琐等诸多痛点,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用餐体验,并且拓展了建行赋能企业客户的覆盖范围与服务能力,为建行引入了更多流量,提升了用户活跃度,进而带动开卡、支付等相关金融需求。
通过与美团企业版共建智慧食堂,商业银行可以增加客户黏性与交易活跃度,提升对用户画像的洞察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这将惠及零售业务的获客与风控。
同时,智慧食堂场景也是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题中之义,诸如养老金融(老年食堂、社区食堂)、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服务)等。
终将深入千行百业以智慧食堂模式为开端,中国银行业对公场景金融创新,正在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从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当前对公业务的场景金融探索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在专业化程度、经验积累、市场渗透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由于对公场景体系的分散,品牌化、规模化优势的难以发挥;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较为复杂,导致内部统筹相对缺失,难以实现跨场景协同联动;在银行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场景效益与价值创造能力亟需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发力对公业务场景金融创新?《报告》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围绕重点场景形成突破,渐次推进体系化、平台化发展。初期护城河的构建可着重发力企业支付结算服务,并将相关金融服务绑定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非银场景,在各类场景建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进阶至整合众多场景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二是优化内部组织管理,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尽可能打破“部门墙”,提升组织效率,强化科技赋能,为对公业务场景化创造更多创新空间,满足企业客户多样化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提升场景运营能力,以数据应用引领价值提升。商业银行应向互联网企业学习运营理念,以长期的场景运营进行价值发掘,不断提升客户触达、产品转化、收入落实的效率,从而实现以场景为媒介的获客、黏客。
四是加强场景与网点资源的融合互动。相比互联网平台,庞大的网点资源,既构成了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来源,却也是无可匹敌的资源优势。加强场景与网点资源的协同是银行提升客户体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业务效率的重要手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着眼未来,场景化仍然是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近期出台的《行动方案》中,“场景”一词出现了7次。监管层明确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助力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发挥金融科技优势,输出技术、平台等服务资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两点与当前对公场景金融的发展趋势高度一致。
可以期待的是,在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随着金融机构进一步打开思路,与美团企业版等互联网平台在更多场景领域展开探索,场景化的对公服务终将深入到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