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与他之间,谁合适当东总首长的助手?罗政委让他负责军功

从阳化石 2024-11-03 02:38:50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林罗刘”三位首长齐名,一起指挥了不少战役。

对于东北部队参谋长,一开始并非是刘亚楼担任,最开始是萧劲光担任第一参谋长,伍修权担任第二参谋长。他们两位的资历都不低,可在全面内战打响后,东总首长身边换成了刘亚楼。

抗战胜利后,各根据地部队抽调到东北,部队从东北人民自治军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林是司令,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萧劲光都任副司令。同时,萧劲光担任第一参谋长,伍修权担任第二参谋长。

在当时,大战是一触即发。在东北的部队有苏军红军,八路军部队,以及不断往东北运输的国军。苏联方面与国民党方面签订条约,而国军背后有美帝。东北局负责人与苏军交涉,作为曾在苏联留学多年的伍修权来说,他的主要责任是翻译等涉外活动。

萧劲光接受东北局任务,负责整训部队,因为部队来自各个根据地,也有挺进东北后扩编的新部队。他将新部队与老部队进行合编,以老带新,这样战斗力虽然有所减弱一些,但整体而言可以迅速帮助新部队成长起来,不至于新部队到战场上有不可控的因素发生。

此外,还调整后勤保障工作,因为部队抵达东北后已经是冬季,缺乏过冬的武装,就拉回奔波搞物资,组织运输等。他到底工作是繁琐复杂的,因此不在东总首长身边。

等他忙完工作回到哈尔滨已经是1946年9月份,国军准备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南满需要加强领导,他申请到南满工作,调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即便他还担任参谋长,此时的工作重心要在南满。

伍修权在与苏方进行交涉后,随着情况变化,苏联部队撤回。而国共签订的停战协定生效,又在美帝的干预下组建军调部,各地参谋长都调军调部工作。他作为东总参谋长调任27执行小组工作,主要就是调解双方部队的摩擦,这工作就就要据理力争,随着全面内战打响后,军调部解散,他回到哈尔滨。

此时刘亚楼已经调任东总担任参谋长了。

刘亚楼是红1军团的将领,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担任红1师、2师师长、政委,而这两支部队就是1军团的主力师。抵达陕北后,刘亚楼担任抗大训练部长,林担任校长。俩人是上下级,又是战友。

抗战时期,刘亚楼到苏联学习,后在苏联红军担任参谋,跟着大部队挺进东北后到大连工作,负责各方面交涉工作。罗荣桓到大连休养时,他去看望老首长,表达自己想回部队的想法。这样情况反映到东北局和东总后,或许考虑到他对下面部队不熟悉,也或许两位参谋长都有其他工作再出来,不在身边,可局势变化身边需要一位得力助手,还或许其他因素留他在身边,担任参谋长工作。

刘亚楼过去是军政主官,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在苏军干参谋,他对参谋业务很重视,到司令部后就将参谋业务规范化,提升一个高度,而且执行力很强,能力可以,东总首长也熟悉,用他很顺手。

此时,伍修权回哈尔滨,职务怎么安排呢?

人家过去就是参谋长,因为调停而暂时调离,如今把他免职不合适。罗政委来亲自来处理人事关系,参谋长职务不变,分工干军工。他说如今战事越打越大,武器方面需要跟上,尤其是弹药方面,靠缴获是满足不了部队发展的。而伍修权个人也非常想干军事工作。

从履历来说,伍修权干参谋工作时间早于刘亚楼。土地革命时期,不担任李德的翻译后,被彭总调三军团担任副参谋长,职务可不低。可他之前并没带兵打仗经历,三军团参谋长当时是萧劲光,他是副参谋长,按作战以外的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过军委一局局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职务虽然不低,可都是机关工作。当时不管是一局也好,还是作战部也好,主要作用不是指挥作战,而是收集分析敌我态势。当时的作战还是以大战区实际为主,而且当时的条件也没有办法实现总参统一化。

从前线作战经验来说,伍修权虽然干参谋、作战等工作时间久,战场经验不多。相比刘亚楼而已,过去担任过军政主官,而且在苏军作战部队任参谋工作,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他到任后,对司令部参谋业务进行整顿,也开办培训班将各级参谋调来学习,让参谋人员对整体业务水平提高一大截。

阎仲川过去是东总参谋之一,他在抗战时期就当参谋,说过去我们的参谋主要就是打杂的,并不具备多高的业务水平。到东北后,经过学习后才对参谋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不少技能。

如此对比下来,刘亚楼担任参谋长负责作战是非常合适的,而且在日后的作战中,他发挥的作用很大。

伍修权全身心投入军工生产,后来担任东北军区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干起外交工作。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 2024-11-03 21:37

    东野参谋长就得是刘亚楼,和司令员关系好,深得信任,又在苏联经过正规参谋培训,不是伍修权能比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