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型关大捷齐名的广阳伏击战,还创造了抓获日军俘虏的先例。

进取这文刀缘 2024-12-17 07:10:45

——广阳伏击战:抗战中的光辉篇章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的步伐。正值中国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放下个人恩怨,结成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8月22日至9月底,八路军主力部队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北上抗日。紧接着,八路军115师审时度势,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9月25日在平型关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这一战一举歼灭日军辎重部队上千人,创造了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遗憾的是没能在此战中俘虏一名日军。关于“平型关大捷”的文章,在此小编也不再赘余啦。因为类似的已经是多如牛毛了,本文介绍的是同样经典却鲜为人知的“广阳伏击战”。

广阳伏击战是1937年11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与第一二九师为阻滞西进日军,在山西广阳进行的两次伏击战。

广阳地区两次伏击作战,八路军第115、第129师共歼日军一千多人,迫使日军改道由广阳以北之上、下龙泉西犯,迟滞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达一周之久,从而援助和掩护了防守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友军的安全撤退。

1937年11月,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广阳地区成为了抗击日军西进的重要战场。广阳伏击战,犹如一道闪耀的光芒,照亮了中国人民抗战的道路。

这场战斗中,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与第一二九师的英勇将士们挺身而出,参与到了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奋勇杀敌。

广阳地区两次伏击战,八路军共歼日军千余人,这一辉煌的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广阳位于昔阳至榆次的峡谷中,是当时侵华日军的左路日军西犯太原的必经之路。而且这一带山脉呈南北走向,山岭连绵、沟壑纵横,且有疏落树林布满山间,是个打伏击的理想战场。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看过地形之后还说过,这有点像一口棺材,可以成为日寇的死亡之地。

当时侵华日军右路部队第二十师团的一个旅团,经平定、昔阳向榆次方向攻击前进,由于沿途国军部队抵抗很少,日军狂妄自大,一头扎进了广阳。

当时的八路军一一五师343旅旅长陈光通过详细调查和亲自查看地形之后,向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汇报详情后,请求在广阳设伏打击日寇,得到了林彪的批准。并被任命为一线指挥官。也就是说第一次广阳伏击战的一线指挥员是陈光将军。

话说林彪和陈光他们一起纵马回到343旅部,又一起带着参谋长陈士榘、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等人,赶到广阳地区实地察看了地形。并研究了相关设伏计划。

六八五团由陈光和杨得志带领,占领狼窝沟北山,实施堵截任务,并向广阳突击,协同六八六团聚歼日军于广阳以东的狭沟中;六八六团由陈士榘和李天佑指挥,占领马道岭、广阳大道以南瑶村、前小寒以北高地,向广阳镇以东突击,负责歼灭伏击圈内的日军。

为了确保伏击日军的胜利,林彪还电告徐海东,让六八七团当晚向松塔前进60里,挡住日军可能的增援。

 1937年11月4日中午13时许,设伏的八路军放过了日军的先头部队后,终于等到日军的辎重部队2000余人赶着骡马大车来了。这大川绵延十几里都是山沟,那时候的公路也是年久失修的,马路上碎石遍地,山洪又将路面冲得到处坑坑洼洼。只见日本鬼子们赶着牲口艰难行进,个个累得气喘吁吁的。

  这时,派出去的我军观察哨也发来了讯号,日军的辎重部队已经全部进入我军的伏击圈。

天时地利人和,战机稍纵即逝,“打!”陈光一声令下,一颗红色的信号弹拖着蓝烟腾空而起。顿时,枪声大作,弹如飞蝗。

那边,陈光亲率六八五团一部堵住了日军辎重部队的去路并命令杨得志率部阻击日军主力回援;

这边,陈士榘指挥六八六团围歼伏击圈内的日军。战士们从两侧的高地不断向狭长的谷底投弹射击,日军辎重部队的骡马受惊后乱蹦乱跳,将大车拉得东倒西歪。山谷里的日军混乱不堪,到处是骡马的嘶鸣声和人们的喊叫声。

  “吹冲锋号!”陈士榘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振臂一挥。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六八六团的指战员犹如猛虎下山,迅速冲上公路将敌部切成数段,分割围歼。落日的余辉映照着晃动的钢盔和飞舞的刺刀,枪械的撞击声和我军战士们的呐喊声,震撼山谷。八路军的猛烈攻势将日军队形打乱,趁势发起冲击与敌冲杀,展开白刃格斗,经4小时激战,歼日军近1000人。

第一次广阳伏击战结束后,骄狅的日军并没有吸取教训,为了支援太原前线的日军作战,驻昔阳的日军又调集一支队伍,沿着昔阳公路,再次向广阳进犯。

8日17时许,当由沾尚镇西进的日军先头部队进至伏击区时,八路军设伏的三个团分别向其发起攻击,日军占据村落顽抗,八路军英勇冲杀,经3小时激战,歼日军250余人。

不过第二次设伏是由一二九师师刘伯承指挥386旅旅长陈庚协调指挥一二九师和一一五师的三个团完成的作战任务。

具体来说,广阳伏击战能够取得全胜,与八路军一二九师和一一五师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关系,战役开始前,八路军一二九师和一一五师就取得了联系。为了打好这一仗,陈光旅长也将第一次广阳伏击战的作战经验分享给了三八六旅旅长陈庚,如此三八六旅才得以在第二次伏击战中全歼日军。

广阳伏击战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重叠性,与平型关大捷不同,广阳伏击战并不是由同一个部队完成的。在前后伏击日军作战的过程中,八路军来自不同的部队。

不同的部队,同样的战法,同一地点伏击,而且最后都取得了胜利,这种作战方式,恐怕在我军军史上也是唯一的。

两次广阳伏击战,我军共歼灭日军1200多人,而自身伤亡却不足300人。在敌强我弱的抗日战场上,取得如此战绩足以说明八路军抗战方针的正确。

  广阳两次伏击战,共歼日军1200余人,缴获骡马700余匹和大批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品。八路军伤亡不到300人。八路军英勇作战,迫使日军改道西犯,迟滞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达一周之久,援助和掩护了防守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友军的安全撤退,振奋了当地人民的抗日精神。

虽然广阳伏击战的战果也不小,但是由于平型关大捷名声较大,所以被掩盖了,不过,广阳伏击战倒是开创了八路军的一个先河,即抓捕了一位活的日军俘虏。这也算是弥补了“平型关大捷”的遗憾吧。

同一个小镇也是两次设伏,打得日军绕道走,成为两场经典的伏击战。最关键的是,这两场伏击战距离“平型关大捷”仅仅1个多月,接连两次的成功战例,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充分证明了我军战术方面的高超。

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当时娘子关的数万国军部队却没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而且国军已在10月底就已经决定撤退,八路军要准确判断形势,否则随时可能会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的。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八路军还能抓住战机给日军以沉痛打击,无疑是在中国抗战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整体分析来看,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一二九师在“平型关大捷”战后,还是充分吸取了以前胜利的经验,在分析敌我情况之后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有效地利用了日军第20师团轻敌冒进的心理,多次采用“预先设伏,避强击弱”的基本战术,同时突破“用兵不复”的常规打法,让前来支援的日军第20师团吃尽了苦头。成功伏击一次,可能还多少带一些侥幸,但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成功伏击两次的概率就太低了,最后只能求日军第20师团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了!

对比: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东出抗战的第一战,八路军在此次战斗中取得了显著胜利,歼敌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600人。缴获大量军需物资,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士气‌。

‌广阳伏击战是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后的一次重要胜利,八路军在此次战斗中歼敌1200余人,八路军伤亡300人。缴获大量军需物资,创造了第二个“平型关大捷”‌。还抓到了第一个日军俘虏。

广阳伏击战对

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它迫使日军改道由广阳以北之上、下龙泉西犯,成功迟滞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达一周之久。这宝贵的一周时间,为防守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友军的安全撤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援助和掩护。那些国民党友军在八路军的有力支持下,得以有序地撤离战场,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两次广阳伏击战意义非凡,它直接粉碎了日军大本营对太原前线日军的支援计划,也有力支援了娘子关前线,对整个山西抗战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广阳伏击战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当时的局势下,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强大战斗力和高超的战略战术。

这次战斗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歼敌数量上,更体现在对整个战局的影响上。它有效地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为后续的抗战行动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广阳伏击战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外敌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八路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广阳伏击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 阅读:60
进取这文刀缘

进取这文刀缘

感谢大家的关注